03.05 在洋務運動中,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到底怎麼樣呢?

密探零零發


(漢陽鐵廠的標誌性建築,熔鐵爐)

不過,漢陽鐵廠從興辦開始,就存在著目標不明確,選址不科學,配套等嚴重的問題,而這些都與主政者張之洞本身的行政風格有關,即好大喜功、不務實際,工作不紮實。此外,漢陽鐵廠工程屬於地方督撫推行的項目,沒能爭取到清政府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導致漢陽鐵廠在清代成為了半死不活的花瓶項目。

下面就漢陽鐵廠的建設情況,和在清代陷入困境的過程做個簡要的介紹。

廣州籌建

著名的漢陽鐵廠,實際上最初的計劃並不是建在漢陽,而是在廣州,差點就成了廣州鐵廠。原因很簡單,因為建造一個大型的能夠鑄鐵鍊鋼、生產各種鐵工用品的企業,以代替從外洋進口,為國家節省開支,這是1889年張之洞的設想,當時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恰好當時準備興建鐵路項目,於是就萌生了這個念頭。

對於一座鐵廠究竟需要什麼設備和技術人員,需要耗費多少資金,日後如何經營維持,張之洞實際上基本是一無所知,主要委託中國駐英公使劉瑞芬幫助打聽、操辦,計劃採取一切技術設備從國外購買,聘請外國技術專家來華指導的模式。

對此顯然會引起萬眾矚目的政績項目,在各種準備還沒有就緒時,張之洞就急急定議,決策上馬,初期從英國購買機器設備的定金13萬餘兩先從匯豐洋行借款,而後計劃從1890、1891兩年廣東的賭博稅中抽抵。

內遷湖北

就在張之洞決定利用外國設備、外國技術在廣州地區興建一座鐵廠後,1889年當年,清政府將其調派武昌,擔任湖廣總督。接任兩廣總督的李瀚章發覺廣州鐵廠項目規模鋪張,各種準備不充分,且未來如何經營,以及資金保障,都是巨大的問題,於是李瀚章不願意當接盤俠,表示不會繼續接手廣州鐵廠項目。

剛好海軍衙門準備在湖北修建蘆漢鐵路,修鐵路必然需要大量的鐵軌、鐵橋,在張之洞看來,這恰好為自造的鐵廠解決了產品銷路問題。於是經過和海軍衙門大臣奕譞、會辦海軍大臣李鴻章等商議,排斥有關將鐵廠改建到直隸的提議,決定通知駐英公使劉瑞芬,將訂造的鐵廠用機器全部改運到湖北。具體的建設地點,則選擇了省城武昌附近的漢陽。

就鐵廠來說,處在長江中游的漢陽除了是水陸碼頭外,其他條件都不具備,即漢陽附近既沒有鐵礦,也沒有煤礦,鍊鐵所需的基礎資源,每一項都需要外運。那麼究竟為什麼要把鐵廠建在漢陽,當時外國人有一種評論,雖然顯得刻薄,但也近乎實情。即,張之洞要把自己的樣板工程項目,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鐵廠規模

漢陽鐵廠的建廠工作從1891年開始,主要內容包括廠區的土木建設、車間廠房營建,各種從國外購買的機器設備的安裝調試。具體形式上,則和幾十年前左宗棠創建船政的方法類似,僱傭了英籍總監工賀伯生(Henry Hobson)領導的英國技術團隊負責主持技術工作,中方則僱傭大量人工配合。

全部建廠工作,至1893年完成,所用的經費全部從蘆漢鐵路建設經費下借挪。總體上,整個廠區東西寬三華里以上,南北約半里,為狹長形,共建有大小共10個生產車間,即1、熔鐵廠(2座熔爐);2、貝色麻法鍊鋼廠;3、西門子·馬丁法鍊鋼廠;4、煉熟鐵廠;5、造鋼軌廠;6、造鐵貨廠;7、鑄造廠;8、打鐵廠;9、機器加工廠;10、小鐵工廠。(後期又增建打銅廠、魚片鉤釘廠等車間)

陷入困境

漢陽鐵廠建成後,於1894年開始投入生產。根據事前設計,廠中所用的鐵礦石、錳石等,採自同時興辦的湖北大冶鐵礦,熔鐵、鍊鐵所用的焦炭來自湖南萍鄉煤礦和直隸開平礦務局,鍊鋼所用的優質煤,則依賴從日本乃至歐洲進口。

按照作業流程,漢陽鐵廠需要首先將萍鄉、開平等地運到的煤提煉為焦炭,而後熔鍊大冶運來的鐵礦石,生產出生鐵,而後根據需要,再冶煉成熟鐵或者西門子馬丁鋼、貝色麻鋼,而後可以部分將鐵料、鋼料出售,部分則由本廠的車間加工成鐵軌等金屬構件,以此供應鐵路修建所需。

幾乎就在投入運營後,漢陽鐵廠就立刻陷入了困境。按照簡單的成本計算,當時生鐵的市場價每噸約20兩銀,而漢陽鐵廠因為煤、鐵礦石都要輾轉外購運輸,加之運營成本,導致自產的生鐵每噸的成本價高於市場上的生鐵售價。由此出現了,煉一噸賠一噸的窘況,而如果使用自造的生鐵再去鍊鋼、製成品,也會惡性累加,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嚴重問題。

當時漢陽鐵廠每月運營經費7萬兩銀,而熔鐵廠的兩座熔鐵爐如果全開,每月僅僅燃料費就需要5萬兩左右,而洋員的薪水每月又是1萬兩,再算上鐵礦石、中國員工的薪水等等費用,就是一個收不抵支的局面。為圖節省維持,漢陽鐵廠實際上只開一座熔鐵爐,以節省消耗,由此又出現了產量低下的問題(每天出產生鐵40噸左右)。

最終,漢陽鐵廠從1894年出鐵後,不僅無法盈利,連自我維持都難以做到,僅僅幾個月就因為資金耗竭而陷入停辦。到了1895年甲午戰爭後,清王朝中央政府開始介入,試圖採取招商承辦等形式來維持。


海研會


關於廠址選擇的問題屬於區位理論,如果有人不懂就不要妄自菲薄。漢陽鐵廠的選址也是參照了西方國家的經驗在當時來說還算比較合理,因為武漢地處水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的交匯處,而這個運輸條件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其二漢陽鐵廠靠近漢口租界,無論融資成本還是技術人員都是非常便利的。最後才是文章中所說的大冶鐵礦石和萍鄉煤炭資源,以及鐵軌市場需求等方面問題,其中漢陽造也成就了漢陽鐵廠是不爭的事實。


qwdqy6


要解決這個時代最嚴重的問題並不是依靠演說和決心,而是依賴鐵和血。 ----俾斯麥

在那個時代,列強的一個標準就是鐵多。漢陽鐵廠發展的過程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他的建立對當時的中國依然意義重大。是中國步入工業文明的開端,為近代中國儲備了大量的產業工人,中國人不但開眼看世界,還可以更好的融入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