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坚持用黄芪泡水喝,一个月后会有什么改变?

咸泪胁咸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根,主要生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山西等地区,其中以内蒙古地区产的黄芪气香浓郁,质量最优,为著名的道地药材,又称“蒙黄芪”。

中医认为,黄芪甘,温,归脾,肺经。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对气血双亏,血虚萎黄的人有很好的调养补益作用。不少人在生活中也喜欢用黄芪来泡水喝,特别是脸色发黄,阴血亏虚的女性,黄芪泡水能增强体质,改善气色。可是虽然理想的状态是每天泡一杯黄芪水,实际上,黄芪的用量和适宜人群也是要因人而异的。

每次泡黄芪水,最好控制黄芪用量在15克之内,有一些人说泡水黄芪要用到20到30克,我个人认为用量太大了,没有必要。而且泡好的水,最好分两,三次喝完,一次性干了,估计你立马就心烦气躁,小脸通红。其实中药里,黄芪是可以和人参相提并论的,所以服用过量会引起上火也就不奇怪了。个人觉得这些补益的药不宜一次大量进补,有的人身体本来就虚弱,给他这么大的补药,他消化不了,反而效果不好。有一个词就叫“虚不受补”。如果是身体壮实的像头牛,也不建议天天喝这些补药。阴平阳秘,自然的健康才是最好的。

还有两点需要提醒大家,一是女性月经期间是不能喝黄芪水的,二是如果有感冒发烧的症状,也不宜喝黄芪水。


药事健康


黄芪补气,很多朋友愿意用它来滋补身体,尤其夏天汗多,身体容易疲劳,这时候建议用黄芪红枣汤,代茶饮。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 防病保健作用。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

初秋,天气还是比较炎热,还没有完全出伏,这时候建议每天用15克黄芪和2-3枚大枣熬水代茶饮,可以缓解身体疲劳的症状还可以有一定的滋补身体的效果,坚持一个月会慢慢发现身体不容易疲劳、不容易出虚汗了,黄芪属于补气佳品,性味甘温,不用担心会对“上火”,大枣性味平和和黄芪搭配,有“双剑合璧”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黄芪还可以入膳,这里特别推荐一道适合在立秋之后的菜肴,黄芪炖鸡,选用老母鸡或者大骨鸡,这种自然长成的鸡肉质比较适合煲汤,用高压锅煲汤加30克黄芪、大枣3-5枚,鸡肉半只(注意不要放盐,这样有利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鸡肉是平补的食材,黄芪、大枣都有补气的效果,食用高压锅将原料的原汁原味和黄芪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可以加少许的料酒或白酒调味。煲好了之后再加盐,可以使鸡肉的滋补效果发挥到最佳。如果觉得汤油腻,则上层的浮油可以丢弃。这是药食同源的汤品,可以在秋季进行滋补食用,平补效果很好,不会上火。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这句普普通通的话,却蕴含的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的身体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用中药或西药一段时间,身体发生了变化,而中药或西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故此当身体状况发生改变,而继续坚持服用同一种药物,则会产生一些不良的作用,故此,“是药三分毒”并不是说“草药”有毒,而是指,当身体发生变化,而依然保持“刻舟求剑”的思维,则是非常不可取的。


再回到“坚持用黄芪泡水喝,一个月后会有什么改变?”这个问题上来,黄芪在中草药中归属“补虚”这个大类,这类药物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补虚药按照具体的功效又分为补气,补阳、补血以及补阴四大类。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尿消肿以及托毒生肌四大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以及气虚发热症,具体表现就是自汗、盗汗、气虚水肿、小便不利以气血双亏等,所以,对于气虚爱出汗的人,特别有效。


但是黄芪并不是“神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服用,对于阴虚有热者、湿热内盛者、热毒炽盛及阳证疮疡者以及临产孕妇,都有明显的副作用,这四类人群应该禁用,更遑论服用一个月了!

(1)阴虚有热者

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症状的人群不宜单独服用黄芪。

(2)湿热内盛者

有头重、干呕、身热不扬,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症状的人群不宜服用黄芪。

(3)热毒炽盛及阳证疮疡者

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的人群不宜服用。


谈古论今甲木生


黄芪作为大宗药材,不仅应用于临床多种系统的疾病,而且作为时下流行的保健养生品

黄芪是常用的扶正固本中药,所谓扶正固本,即促进生理机能的恢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调节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那么,坚持用黄芪泡水喝会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显著。

✓ 黄芪具有心肌保护作用,黄芪对心肌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感染病毒以及药物中毒的心肌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黄芪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整血压、血流及控制动脉硬化。还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导致的出血。

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黄芪不仅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能够恢复紊乱的免疫机能。

3.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黄芪可促进细胞的生理代谢功能,可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4. 抗癌作用

黄芪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通过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杀灭癌细胞或诱导某些肿瘤细胞凋亡。黄芪还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能抑制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黄芪总黄酮可防止细胞损伤和致突变作用,从而在生化反应环节发挥防癌、抗癌的作用。

5. 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黄芪中因含有一种微量元素硒,能激活肝脏解毒酶系,从而对肝细胞起保护作用,有助于肝炎的恢复。黄芪还可增强肝脏的抗虫作用,起到保肝作用。

6. 利尿作用

黄芪通过调节肾小球疾病蛋白质代谢紊乱,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量,调解肾小球疾病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在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7. 抗衰老作用

黄芪具有消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

黄芪多糖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产生的过度氧化作用的影响,能升高因衰老而下降的SOD水平,减少因自由基引起的多种老年人疾病的发生,起到延长细胞寿命的作用。

8. 抗菌、抗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口腔病毒及流感病毒的致病因素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保持健康只是缺一个提醒你的人,为你的健康打开一线天!


医线天


黄芪是补气圣药,我们知道中药的起效慢,需要坚持长期服药才会有效果。连续喝黄芪泡的水,一个月后往往能非常好的全面调节身体,整个人都气色会变的很好。




传统中医理论

黄芪在我国很早就已经有药理应用,在我国最早的中药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充气,固充表的作用,利尿脱毒,排毒,敛疮生肌的作用。



近些年来常常用来治疗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溃疡、骨质疏松等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黄芪能显著增加白细胞的数量,促进中性线粒体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黄芪多糖能使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核增大,核质比降低。

黄芪还有促进诱生干扰素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



黄芪水提液可以使肝炎患者的总补体和各补体的含量升高。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黄芪多糖能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增强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保护宿主抵抗胞内菌感染。



2.延缓衰老作用

黄芪具有补虚抗衰老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黄芪能延长家蚕和果蝇的平均寿命。

使因衰老致细胞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降低速率和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细胞结构的变化速率变缓、程度变轻。

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黄芪皂苷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黄芪多糖还可以明显保护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

黄芪能扩张外周血管,可改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还可以扩张血管。黄芪还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是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4.其他作用

黄芪还能对造血功能提供保护和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应急能力,同时还能抗疲劳、耐低温、抗缺氧、抗辐射的作用。

药膳

1.黄芪粥

煎生黄芪20克,放入砂 锅中用水煎,20分钟后,过滤,液汁,与 糯米(或粳米)100克煮成粥,可加入适量白砂糖。

中老年人常服,可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慢性肾炎患者,有利尿消肿,减轻尿蛋白,改善全身营养作用。



2.黄芪红枣黑豆汤

生黄芪20克、 大枣10枚、黑豆40克,加清水放入砂锅 中,先将黑豆煮烂,然后放入黄芪、大枣共煮,熟后加入适量白砂糖饮服,早晚二 次服用。

大枣补气养血,调和脾胃。黑豆滋 补肝肾,补益止汗,滋阴润肌。三味合 用,有补肝益肾,益气固表,养阴止汗,适 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自汗之症。

3.黄芪炖瘦肉

生黄芪20克、大枣7 枚、猪瘦肉100克(切丝或块均可),放入 盅内隔水炖熟。

大枣可补脾养胃,滋阴养血。猪肉补中益气,滋阴润燥。有调和气血,补气生血,健脾益胃的效用。可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羸弱和贫血、体乏。

以上就是本问题的全部回答内容~


小二健康说


每天一杯黄芪水,养生功效想不到

黄芪富含许多微量元素,如黄酮类、多种氨基酸、叶酸、锌、硒等,能够提高身体防病能力,改善脾胃功能。

其主要表现为气短神疲、咳喘日久、痰雍于肺无力咳出等。

3、对付糖尿病/高血压浮肿

很多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出现面色蜡黄、浮肿的症状,喝黄芪水可以很好地改善此症状。

4、增强骨质

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患者下肢酸麻的情况。

5、改善皮肤

黄芪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调理气血,养颜美容。


39健康网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芪就被医生们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屡建奇功,被誉为“补药之长”。其实黄芪不仅仅是补药,还是治病的良药。总体来讲,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有很多疾病,都可以用黄芪泡水喝来解决。黄芪味甘微温,味道并不难喝,所以有不少人在一些膳食中加一些黄芪,也有一些人在饮品中加入一些黄芪,以此来养生防病。那么,这黄芪究竟有些什么作用?能治些什么病呢?不妨一起来看看。

1.止汗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作用,能够止汗。在鼎鼎有名的玉屏风散中,其中就用到了黄芪。一般对于出汗又分为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和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一般来说,自汗属于阳虚,可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喝,也可加入浮小麦、麻黄根等药;盗汗属于阴虚,可用黄芪、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泡水喝。

2.利水消肿

对于肾炎水肿来说,如果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有古方防己黄芪汤为代表。也就是说,由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可用黄芪、防已、茯苓、白术等合用。如果由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水肿,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3.补虚助阳

对于黄芪来说,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一般对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也可以用到黄芪。如果偏补气健脾,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药同用;如果偏益气升阳而举陷,可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如果是肺气虚证,症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壅于肺而无力咯出,可用黄芪与紫菀、款冬等药,温肺定喘,健肺益气。

4.消痈排脓

对于痈疽这种疾病,不仅人体体表会有,人体内部脏器也会有。一般来说,凡是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用黄芪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可与金银花、皂角刺、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果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用黄芪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若痈疽久不穿头,可用黄芪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等药。

如果是脏腑痈疽,如肺痈,据《圣惠方》记载,可用黄芪研为细末,煎水服用。

5.止血

如果是肠风泻血,可用黄芪、黄连二药,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饮下。

如果是尿血沙淋,痛不可忍,可用黄芪适量,研为细末,取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用蜂蜜60克将萝卜和黄芪淹制片刻,再行炙干,以不焦为度,以盐汤送下。

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吐血不止,可用用黄芪7.5克,紫背浮萍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用姜蜜水送下。

6.祛湿止痒

酒疸多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如果症见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可用黄芪100克,木兰5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服下,每次3-5克,每日三次。

还有一种叫做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的疾病,也大多是由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如果出现阴部汗出,潮湿,且瘙痒,可用绵黄芪适量,用酒炒,研为细末,以熟猪心同吃。

7.止渴

在《外科精要》中记载,黄芪具有治渴补虚的作用。如果“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可用黄芪六一汤。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180克(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甘草30克(半生半炙),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用白汤点服。

8.通便

在古代方书中记载,用黄芪和陈皮可以治疗老人便秘。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服用时,用大麻子适量,研为细末,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加入白蜜一汤匙,再煎沸,与黄芪陈皮粉调和,空心服下,一般服用两次就可见效。

黄芪作用广泛,但多用于虚证。如果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之人,不宜服用黄芪,切记切记!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独家提供,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兰中医学社


一杯黄芪水,给身体带来6个意想不到的强大变化!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芪被录为上品,“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黄芪味甘微温,是临证中常用之药,以前把黄芪写作黄耆,是点明黄芪为补药之长的意思。在临床使用上,黄芪分生炙之分,炙是用蜜炒。蜜炒后的黄芪温中健脾的力量稍强些,所以内伤气虚的时候可用。但生黄芪可以实卫气,敛虚汗;荣筋骨,消痈疡。

最重要的是,黄芪有补气固表的功效,对于气虚的男人女人们,那可是个宝!

黄芪的最常见用法就是泡水喝,但你知道这样喝有什么好处吗?看了下面就知道。

一、抗衰老作用

人体内自由基的增加是衰老的主要原因。黄芪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产生的过度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而延长细胞寿命。

“养颜就是抗衰老”,广西老中医黄英儒为何93岁高龄了,鹤发童颜,精神奕奕,就是长期喝枸杞黄芪茶的功效。对抗人体衰老是一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效果才能显现。女性的化妆品,天天用,今天是美了,明天是美了,但器官衰退以后呢?价格较化妆品便宜一大截的黄芪,可以让你一直美下去。

二、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疲劳而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疲劳是现代社会公认的现象,每年因疲劳猝死的中年人非常多,华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对于工作狂,一定要注意保护心脏。每天一杯黄芪水,保护心脏,缓解疲劳,心脏突发疾病。

三、黄芪的保肝作用

黄芪皂甙能抑制肝脏纤维化,防止肝脏受损。肝脏纤维化是迈向肝癌的前兆,脂肪肝、酒精肝、病毒性肝炎、药源性肝炎及自身免疫疾病都会导致肝纤维化。前两个原因生活中常见,但都未予以重视。特别是少运动,高脂肪饮食、长期饮酒的人群,长期饮用黄芪水,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系统,预防肝纤维化,避免肝癌发生。

四、三高防治

血压

黄芪对血压具有双相调节作用。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引血上行的作用,如归脾汤中的黄芪。近代研究又表明,黄芪亦有降压作用。报告指出,黄芪降压作用主要是直接扩张血管的结果,并发现黄芪属植物根含有γ-氨基丁酸,其含量高低与降压作用强弱几乎完全平行,故认为是其降压成分。在一定范围内γ-氨基丁酸的降压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加强,小剂量黄芪升压,大剂量则降压。

对于长期吃降压药的人来说,低血压并发症会经常出现,黄芪可以改善这一状况,还能减少长期用药的肝毒性,坚持每天一杯黄芪水哦,血压平稳不反复。

血糖

黄芪多糖(此处的黄芪多糖并非葡萄糖,不会加重体内糖分的摄入)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及合成,降低血糖,主要用于防治II型糖尿病。

血脂

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和黄酮类物质,能够提升机体抗氧化物质SOD的活性,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脂。

五、抗疲劳作用

黄芪多糖能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产生抗疲劳效果。缓解疲劳,加快新陈代谢,同样也有抗衰老的效果。

六、免疫调节作用

黄芪可有效调节免疫系统,起到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常用黄芪,能预防感冒、治疗银屑病的原因。

黄芪食疗组方

黄芪建中汤

以“黄芪建中汤”命名的方剂有5首,流传最广的一首,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

【配方】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

【制法】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功效】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重在温养脾胃,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主方。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加减】若泛酸者,可去饴糖,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如阳虚寒甚而痛甚,可用大建中汤建立中气,或理中丸以温中散寒,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诸症悉除。如寒象不明显,以脾胃虚弱为主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行气和胃。

又有胃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如法,形成寒热错杂者,常见胃脘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数,可与《伤寒论》之甘草泻心汤以辛开苦降,和胃消痞。对于胃热肠寒或胃寒肠热所导致的消化不良,吸收障碍者皆可适用。但必须详辨其寒热之偏胜,而调整姜、连用量之轻重,恰到好处,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临床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歌诀】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1]

【组成】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4枚。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能主治】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方义】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

当归黄芪乌鸡汤

【材料】乌鸡肉250克、当归5克、炙黄芪25克。

【制法】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黄芪黄豆煲猪脚

【材料】猪脚1500克,黄芪10克,黄豆100克,葱姜适量

【制法】猪脚洗净,黄豆泡发待用;葱切段,姜切片。锅中入水,把猪脚放入锅中烧开后加入料酒,烫3分钟捞出,再用冷水洗去猪脚上的白沫;黄芪放入布包中,然后黄芪、猪脚、黄豆、葱、姜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到熟烂,按口味放入调料即可。

【功效】黄芪补气,猪脚补充胶原蛋白,黄豆也富含蛋白质以及多种矿物元素,因此此汤可以补气养颜。


草晶华破壁草本


黄芪,被称作“补药之王”,生长在干旱缺水的内蒙,西北地区,根系发达,深入土层,能充分从地下吸收养分,所以黄芪又被称作“百本”,有以气为本,化生百态之意。除了百本,黄芪还被称为黄耆,耆,长也。意思就是说黄芪是补药之长,有补益,补虚,延缓人体衰老之能。



黄芪是药食同源食材,用途广泛,既可治疗疾病,又可养生保健,还可病后康复,是药膳食疗的常客。如问题中提到的坚持用黄芪泡水一个月,会有补中健脾功效,但用量不要太大,每天6g以内即可,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黄芪中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等营养物质,具有补气升阳,补气止汗,补气活血,补气生血,补气利水,补气托疮功效。如:

(1)脾气不足。黄芪就长在土里,归脾经,所以有补益脾气功效,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倦怠,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时都可以应用黄芪,配伍/单用效果都不错,以灸黄芪最佳。

(2)肺气不足。当身体出现自汗,多汗,咳喘,容易感冒等症状可以考虑黄芪的作用。

(3)气虚水肿。气,是生命循环的基础。气虚推动力不足,就会引起尿储留,水肿等。

(4)血分病症。啥意思?就是气虚即可生血不足,引起血虚,又因血虚导致推动无力,引起瘀血。而黄芪既可补气生血,又可益气活血,是气虚血虚,气虚血瘀药方必备药之一。

以上症状都需去正规中医院就诊,遵医嘱服药,我们日常保健可以用黄芪泡水或加入菜肴中,炖小鸡,煲汤时都可加入黄芪,辅助降压,降脂,降糖,补气抗衰,增强免疫能力。

(王芳,主管护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现代社会发展较为迅速,一不留神,就会被社会甩在后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在剧增,如果不注重保养,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平时的养生工作,就变的尤为重要。说到养生,是无法离开中医的,中医在养生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中药的使用特别有经验。中医上有一句话是“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排毒、利尿、消肿的作用,而用黄芪泡水喝就是一个重要的养生方法。

如果平时能够坚持用黄芪泡水喝,一个月后身体就是会出现明显的改变的,如:

第一、身体不再疲劳,工作时能够神清气爽。这是因为黄芪有抗病毒的作用,黄芪多糖能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缓解疲劳,加快新陈代谢,同样也有抗衰老的效果。

第二、免疫调节作用增强。黄芪可有效调节免疫系统,起到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常用黄芪能预防感冒、治疗银屑病的原因。

第三、身体变的更强壮。喝了黄芪水后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蛋白是会有明显的增长,对于提高身体条件较有利。

第四、能够固表止汗。有些人体质虚弱,经常会大汗淋漓,或者稍有活动就会出汗,如果饮用黄芪泡水一个月这样的出汗情况就会消失。

第五、可以起到强心护胃作用。喝黄芪水可有效增加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预防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如果是有胃炎的患者常喝黄芪水,可达到养胃的效果。

第六、水肿消失。如果早上起床,发现眼睛出现水肿或腿部水肿,都可以用黄芪泡水以消肿。其次,临床应用发现,黄芪不仅有利水消肿作用,而且对消除肾炎蛋白尿也有极佳的效果。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