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网购冲击实体店,电视购物一年收入竟363亿!

不要二千八,不要一千八,只要九十八!XXXX带回家……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快打电话订购吧,现在打进电话只要……

XX智能手机只要399,中国的手机,世界的苹果。

主持人撕心裂肺的叫卖、“脑残”的台词……这些夸张的广告词,想必大家都听过。曾经,这样的购物广告狂轰滥炸似地在各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反复播出,让观众不堪其扰。

进入移动物联网购物时代,电视购物消失了吗?不仅没有,而且规模还不小。

6月22日,商务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电视购物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明,2017年,电视购物会员人数为8219 万人,获得经营许可的34家企业实现销售额363亿元。

在电视上卖得最好的商品是什么?你可能想不到……

女性是电视购物的主力

珠宝比实体店卖得还好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获得电视购物经营许可的34家企业实现销售额36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降幅比上年收窄7个百分点,市场规模趋于稳定。

网购冲击实体店,电视购物一年收入竟363亿!

从商品类别看,珠宝类和收藏品类商品需求旺盛,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 和 23%,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金银珠宝5.6%的销售增速;电器和3C数码类商品受电商分流影响较大,销售额同比下降11%。

网购冲击实体店,电视购物一年收入竟363亿!

截至2017底,我国电视购物会员人数突破8200万人,同比增幅超过9.3%,占全国总人口的5.9%,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女性仍是电视购物的主力消费群体,占群体总数的 63%,与上年持平。得益于新渠道的发展和个性化商品的引入,电视购物年轻会员数量有所增长,部分电视购物企业35岁以下会员人数增长超过10万人,部分企业35岁以下会员人数占比达到40%。此外,电视购物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也不断走强,2017 年电视购物频道平均客单价达758元,同比提升6%。

惊呼、挥手、拍桌子……

购物节目主持绝对是体力活

但长期以来,“雷人”的电视购物广告在卫视上“狂轰滥炸”。电视购物是如何变成“咆哮经济”的?

在舜网-济南时报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曾在电视购物节目担任主持人的林跃(化名)透露了其工作的内幕——电视购物重要的不是产品的质量、功效,而是如何想方设法把东西卖出去。

据林跃介绍,广告通常由一男一女搭档完成,女性主持人负责对商品的性能、设计、价格提出种种疑问,而男性主持人则要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这一问一答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林跃说,他第一次是为一款手机做广告,其广告词宣传“待机时间超长”、“超大屏幕”等,身为第一次录制此类节目的“菜鸟”,林跃还被工作人员告诫在台词脚本上注明“惊讶”、“惊呼”、“挥手”、“拍桌子”等动作、表情要求,并在相应的台词后完成。

林跃说,“咆哮式”推销男女分工各有不同,女性主持人主要以“哇,太厉害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一类惊叹的台词为主,并不时以惊讶和佩服的表情看着男主持人;而男主持人要负责回答女主持的提问,以问答方式介绍商品的性能,为表现出“斩钉截铁”的肯定,男主持不时要用力拍打桌子、挥动手臂等动作配合高声介绍。

当记者询问林跃“出场费”时,林跃纠正表示:“我们拿的不是出场费,是劳务费。现在的购物节目主持绝对是体力活。”

林跃还说:“购物主持不一定要科班出身,长得老实诚恳最重要,说话顺畅就可以,当然,肺活量要大。”“咆哮经济”对主持人的动作也是一大考验。林跃一次录制手机广告,捶打桌子的动作竟做了上百次,手掌侧面几乎完全肿胀起来,还有一次为表现降价幅度很大,一挥手竟打到搭档女主持人的眼睛。

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发出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卫视频道每天每小时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不得超过1次,每次不得超过3分钟,每天播出同一内容的不得超过3次”。并且,“不得使用新闻采访、主持人主持及叫卖式夸张配音、语调、动作等形式宣传”。

快告诉你父母:正规电视购物平台只有这34家

此外,电视购物广告推销的“山寨”甚至虚假的产品,尤其是医药产品,让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据央广网报道,2015年底,中国消费者协发布的一份《电视购物服务测评报告显示,电视购物存在不开发票、不履行7天无理由退货、产品没有发货地址和联系人、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问题。特别是虚假宣传问题突出,120条电视购物宣传信息中,有111条涉嫌违规。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胡钢表示:一般认为,从年龄层次看,电视购物节目的受众老年人士居多,分布人群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一些城市或者乡村。这些人群相对来说,消费的知识储备不是很充分,特别对一些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了解不是很多,对于相关价格不是很清楚。电视购物一个大特点,可能一个节目卖一套锅,连续卖20分钟,如果是一个老年人在沙发上看了20分钟,有可能会被深深地吸引,甚至有一种被洗脑的味道。

在网上随手一查,老年人电视购物被骗的案例也层出不穷。株洲晚报2016年就报道的一起案件:

70多岁的唐爹爹从电视上看到一则购物收藏品广告,就给对方拨打了电话。业务员说,国家有重大赛事举办时,相关部门就会推出收藏品,且是限量版。这些玉玺制作材料是有名的和田玉和青石玉等,还配有相应的收藏证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升值空间很大。

“我就是想赚点钱。”唐爹爹说,前前后后,购买的玉玺与纪念币大概花了13万元。其中,玉玺花了大概8万元。这些钱,除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外,大部分是向身边人借的。

“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了,感觉像洗了脑。”唐爹爹的一位熟人说。子女以前发现他通过这种方式购买玉玺与纪念币,曾经多次劝说和制止过他。不过,老人并没有停止,更多时候是背着子女购买。

不久后,在子女的劝说下,唐爹爹开始联系中视搜藏公司,说要把这批“收藏品”出手。业务员却以各种理由推脱。

文物局博物馆科一名工作人员对唐爹爹收藏的“玉石”进行鉴定。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东西根本不是玉石,只是一些化学材料制作的。

医药、保健品也是电视购物广告的“主力”。但在去年7月,工商总局首批查处的违法广告典型案例被公之于众。被曝光的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共有13起,涉及“医药广告表演者”3人,分别是:“刘洪滨”“李炽明”“高振宗”。其中,“刘洪滨”涉案的违法广告至少在6省市都曾被查处,而其所涉案例被开出的罚单数额也最大——2016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湖南省衡南县曾分别对其“代言”的违法广告当事人罚款20万元和20.4万元。

相关报道指出,3年时间里,这位名叫“刘洪滨”的“专家”以9个不同身份出现在多个省级电视台的养生访谈类节目里,推荐的“药品”也五花八门,什么“苗仙咳喘方”“天山雪莲”“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

网购冲击实体店,电视购物一年收入竟363亿!

网上购物对老年人来说很陌生,通过电视购物时,更需要辨别真假。6月22日商务部的《报告》还列出了34家获得电视购物经营许可的企业。

网购冲击实体店,电视购物一年收入竟363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