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二战时人类历史上参战国家最多,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因此,各国为了不落下风,神通尽显,修筑了一道道防线,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观。

在各国防线中,最坚固也最没用的,就是法国设置在法德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德军从荷兰、比利时绕道法国身后,固若金汤的防线不仅成为虚设,更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除了法国,其他参战国也修筑了规模可观的防线,用于抵御敌人的进攻,其中有德国的齐格菲防线、苏联的斯大林防线以及国民政府国土防御工事等。“静Yes”收集了以下资料:

1、齐格菲防线

齐格菲,又译为“齐格弗里德”,是古日耳曼传说中刀枪不入的英雄。英国人用齐格菲的名字来称呼齐格菲防线,而德国人则称呼齐格菲防线为“西墙”。

该项目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工程组织托德机构负责。构筑齐格菲防线是为了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及支援进攻的重炮阵地。

1936年,德军挺近莱茵非军事区,随后防线工程开始构筑,1939年基本建成。

齐格菲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35到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地雷场、刺铁丝网、防坦克壕以及著名的“龙牙”系统。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齐格菲防线的主防御地带位于障碍地带后方数十至数百米处,配备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机枪、火炮工事以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车辆洞库、弹药库、物资库等。后方阵地位于主防御地带后方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处,主要是预备队人员掩蔽部、预备队车辆洞库以及战备物资库,在法德交界地段还配属有170-305mm要塞化远程重炮群。

相比于马其诺防线,齐格菲防线工事较小,结构简单,但数量庞大,数量达到11860个,远超马其诺防线。

齐格菲防线使用混凝土931万吨,使用钢铁35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到3倍。

齐格菲防线建成后,为德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整军备战环境,特别是在希特勒闪击波兰时,这里相安无事。而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齐格菲防线成功阻挡西线盟军5个多月时间,一度成为盟军难以逾越的障碍。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2、斯大林防线&莫洛托夫防线

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受到列强特别是西部列强的围攻,因此,斯大林加强了西线的防御设施建设。

20世纪20年代起,苏联开始陆陆续续在西部国境线进行一系列防御工程建设。防御工程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被人们成为“斯大林防线”。

斯大林防线分为13个堡垒群,每个堡垒群以钢筋混凝土建成,地下工事群的地下或半地下暗堡通过坑道相互连接,防御地带前方布置有障碍物,后方有医院、发电厂、兵营和仓库,是异常坚固的国土防御工事。

和马奇诺防线、齐格菲防线紧靠国境线不同,斯大林防线距国境线有大约20至100公里不等的距离,便于在面临攻击时能够留出反应的时间。而且斯大林防线不连续,相比于马奇诺防线和齐格菲防线,斯大林防线为大兵团进行机动防御作战提供了一定的进退空间。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最重要的是,斯大林防线从北冰洋沿岸延伸到黑海沿岸,在陆地上是不可能被绕过去的,所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起码比马奇诺防线要强。

但是,这样一个坚固防线居然被苏联人自己给拆了。原因是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随即出兵瓜分波兰,使得苏联国境线向西推进了至少200公里,斯大林防线一下子成了国土内部的鸡肋。

这时苏联开始着手在新领土上修建新防线,被称为“莫洛托夫防线”。这一防线取代了斯大林防线,成为新的防线,因为斯大林防线横亘苏联内部,不利于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因此苏联将斯大林防线拆除,将装备用于莫洛托夫防线的建设。

苏联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虽然高效,但是直接导致了苏联在面对德国闪击时,不能及时组织防御,最终失去斯大林防线的苏联一溃千里。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3、国民政府国土防御工事

和德国苏联比起来,国民政府的防御工事覆盖范围最广,但深受官僚主义腐败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国土防御工事起步缓慢,且效率低下,在抗战中效果最不佳。

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在江浙、山东、冀察、晋绥、河南、广东、福建、广西8个地区构筑防御工事,并确定以“首都为中心,逐次向国境线推进”的原则,分期分区进行。

计划制定之后,工事建设即启动,但进展缓慢。至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第一期国防工事基本完成。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漱沪、吴福、锡澄、乍平嘉、乍澉甬、宁镇、鲁南、豫北、豫东、沧保德石、娘子关雁门关内长城等阵地工事,约计构筑工事3342座。这些工事受到人力、物力、经费短绌的影响,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达不到防御战的要求。

国民政府当时构筑的国防工事材料主要是用钢骨水泥,是按德国、苏联最新规范构筑的机枪、小炮掩体及观测所和掩蔽部等,然后根据地形及战术要求等条件,分别构筑永久性、半永久性和临时性3种工事。有的是只备建筑材料,待需要时再临时构筑。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在这些防御工事中,华东沪杭地区因首都所在,因此是重中之重,1936年这里开始构筑国防工事,以防御日军从海上侵入后海、陆军协同西进。

军事委员会结合地理形势,将沪京杭地区划分3个防御区,即京沪地区、沪杭地区、南京地区。其中上海附近的吴福线和锡澄线是蒋中正根据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建议修筑的,作为拱卫南京的重要屏障。

但是,工事的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以上海为例,被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一向标榜修得比较好的上海附近的工事,号称“马奇诺防线”,但实际上只是一些没有完成的野战工事。“第一道堑壕,有的有掩盖,有的没有;交通沟的沟深还不到一公尺,又因为下雨,水竟积了半沟深,指挥所和预备阵地统统一个样”。

豆腐渣的工事不仅损失了大量战士,更让国土大片沦陷,最后令人叹惋!

“马奇诺防线”哪家强?谁才是构筑国土防线的大哥大?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