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论语.里仁第四》07:从自己的过错中学习和成长

《论语.里仁第四》07:从自己的过错中学习和成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试译:

先生说:“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往往与他所处的立场与角度有关。如果能认真反思自己所犯的过错,就知道自己在仁德修养上的得失了!”

敬亭山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仁者,也难免犯错,何况是普通人呢?

既然仁的目的,是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那么从自己出发,由近及远,先是家人,再是亲戚朋友、邻里乡党,乃至无远弗届,都能和谐共处的能力,就各自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仁。

如果我们能诚实而认真地反思自己所犯的过错,是因一己私利出发,还是为了家人、邻里、公司、某个团体,还是民族国家,由此也就能认识到个人的修养程度以及提升方向了。

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为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而损失某个公民个体的利益,并不见得比损人利己的行为更加高尚,所以孔子的这一观点,极易被弟子们往功利的角度去利用和延伸。从好的方面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了大批胸怀天下高风亮节的仁人志士;不那么好的方面,就是对个性和个人需求的抑制,由此引发的反抗和悲剧不胜枚举。

我一直有个观点,儒家思想如果从自己出发,用于修身和要求自己,那他就是无价的珍宝,如果把他作为普世价值,用来规范他人,极可能就变成了毒药,贻害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