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战争中,是如何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的?

从心理学上,任何部队的上级都不会直接下命令,告诉一位士兵,“你去付出生命吧”。

那样十有八九士兵会拿枪把上级干了,转身回家。仗直接没法打了。

真实战争中,上级只会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

哪怕作为弃子,留下来阻击强大的敌人,给大部队断后,上级都会规定一个时间,到时间即可撤退。

举个例子。

战争中,是如何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的?

1980年,老山前线,某团接到上级任务,为了让师炮兵群获得更好的观测视野,务必尽快夺取201高地。

团长和参谋们在综合了各种情报,分析了敌情,判断敌人在201高地只有少量兵力,夺取只需要一个连加炮火掩护即可。但在高地另一侧存在大量敌人,很可能夺取高地后,敌人会发动疯狂反扑。

判断敌情以后,这个团的团长应该会发布如下命令——

“下午3:30分,1连向201高地发动猛攻,消灭敌人后立刻转入防御。2连随后接手防御,2连至少需要防御三个小时,直到天黑。晚上六点时,3连接手阵地,防守六个小时。凌晨时由4连换防。”

在发布这个命令时,团长是无法预见未来的。团长不知道,手下会在何时遭到最严重的伤亡。

有可能在强攻的时候,遇到敌人殊死反抗,1连付出重大牺牲。

有可能强攻时1连伤亡极小,干净利落地赢得胜利。但这个高地是敌人布置的陷阱,当2连接防后,遭到了极强的炮火打击,伤亡惨重。

也有可能一切平静。但敌人在暗暗积蓄兵力,并在凌晨发动奇袭。4连付出不小的牺牲。

上述情况可能只发生一样,也可能全部发生。团长不知道未来,各个连的连长也不知道。

但团长只知道,他需要完成从师上交代下来的任务。

连长们也知道,他们要完成团长布置的战斗任务。

接着。

一连的连长在接到命令以后,观察敌情,结合自身实力,作出了决定。

战争中,是如何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的?

他会发布如下命令——

“3:15分,1排进入攻击区域。”

“3:30分,一排向201高地发动佯攻,至少坚持攻击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后若伤亡过大可后撤。”

“在此期间,二排和三排进入攻击区域,观察战斗情况,寻找敌人薄弱点和火力点。”

“3:50分,二排和三排投入进攻,务必在4:20分之前拿下201高地。”

一排的目地是佯攻,火力侦察,用血肉之躯弄清楚敌人的兵力布置,为之后的强攻做准备。

看似是送死吧?其实不然。但连长只要求佯攻,基本上一排的战士只要摆开阵型,和敌人对射即可。

而二排和三排可是被下死命令,务必要夺取高地的,是要正儿八经向敌人阵地发动冲击,直到双方贴身肉搏的。

攻击命令从团、连,排,再到基层的步兵班,最后到达每个个体的士兵,都只要完成一个非常具体的任务,而不是做诱饵、或者做炮灰。

也正是每个人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战斗力才由此形成。

一个三人战斗小组用火力暂时压制了头顶的敌人,让步兵班中的另外两个战斗小组安全地跃进了三十米。

两个步兵班在副排长的带领下,绕到了敌人侧面,发动侧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第2排跃进到敌人的阵地中,在壕沟中和敌人近距离交火。

第3连在夜晚接手高地的防御,并打退了敌人连续三次夜袭,保住了阵地。

占领201高地三天后,师炮兵群运来了后方刚生产出来的新式观测设备,在201高地建立炮兵观测点,让炮兵从此以后可以更好地支援前线。

这一过程中,战斗出色的个人和集体会得到嘉奖,表现特别突出者,会荣立军功。集体荣誉进一步夯实,下一次战斗,各单位会配合得更加默契,发挥出更出色的战斗力。

说完这个战斗过程,你可以仔细想想,要怎么做,才能“不服从命令呢”?

你是排长,连长分配给你佯攻的任务,你说“我不要,好可怕,嘤嘤嘤。”

你是战士,班长让你压制某个火力点,你说“不嘛不嘛,班用机枪好震,我要回家家。”

是不是有点幼稚了。

战争中,是如何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的?

……

很多人陷入思维定式,认为士兵就是被洗脑的,死板地完成上级命令,就能赢得战斗。

其实不然。

事实上,只有从战士一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有战斗力。当军队最基础的组成单元,能完成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时,这些人组成的集体,才会更有战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