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纸醉金迷的区块链圈,除了韭菜没有输家

纸醉金迷的区块链圈,除了韭菜没有输家

区块链这两年太热了,随着去年比特币大涨,伴随着网上各种一夜暴富的传说,区块链也成为最热门的风口之一。

年初兴起的三点钟区块链社群中,区块链专家、企业大佬、知名投资人以及大牌娱乐明星经常热火朝天地讨论到夜里三点。

我们这些圈外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中感受区块链的热度,只有圈内人才能真切地体会这种热潮,及背后纸醉金迷的真实与荒诞。

花钱如流水的区块链圈

前些天,有篇区块链美女记者讲述链圈的纸醉金迷的文章在网上刷屏,让我们这些圈外人得以一窥这个圈子的众生像。

这位25岁的女孩原来是一家30人的互联网媒体的编辑,春节后辞职,误打误撞成为一家刚成立的区块链媒体的第一名员工,然后开始了一场近乎奇幻的经历。

两个月飞了8个国家,所有行程都有专人安排,不但有往返机票、至少四星级、一般都是五星的酒店,甚至还有偶尔的购物。

这一切都让这位在北京花1200元和同学挤在三室一厅的小单间里女孩大开眼界。

这个女孩的工资6500元,每天的工作就是洗稿,在某某财经、某某媒体上扒一些区块链新闻,稍微改改放在自家网站上。

然后就是加入各种区块链社群,在群里频繁互动、发声、顺带着展示自家媒体品牌。

听起来和以前不少三流网站编辑的工作没什么差别,但他们遇到了炙手可热的区块链。

这个女孩入职没多久就开始代表公司参加各种活动,第一次活动是在韩国一家五星级酒店,1000平米的宴会厅里大概有400多人,台上是嘉宾的演讲和项目的路演,台下是低着头玩手机的各区块链媒体。

她旁边坐着另一位区块链小编小美,和小美熟悉后,小美拉她进了一个群,艾特里面一个人说,刘老师,这是某某财经的副主编,您看要是方便的话,柬埔寨的活动给她留个位置。

那个刘老师发一个笑脸说:好啊好啊,把身份证号报给我,我一起订机票和酒店。

就这样这个女孩参加了越来越多区块链活动,包机票包住宿,还有有车马费,遍及日本、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这个以前省吃俭用才能偶尔出次国,只能住青年旅舍或Airbnb的的小女生,现在有机会去多个国家旅行,机票和吃住一切都有人安排好,还能拿到一笔费用,这实在出乎很多人包括她自己的想象。

纸醉金迷的区块链圈,除了韭菜没有输家

这个游戏没有输家

当这个女孩频繁出差参加活动时,她的老板又招了两个人来更新网站、曝光知名度。

这样老板一个月仅工资就要支付两万多,还要加上房租等其他费用,但老板觉得很值,因为老板自己也在搞区块链项目,要发token。

如果他没有这家公司,去找其他区块链媒体发稿,一家收费少则1000多则5000,两万块钱也就发10个媒体平台。

但他有了自己的区块链媒体公司,虽然只有几个人,但和一百多家区块链媒体建立起合作关系。

这样他发一篇文章,可以做到最低的费用,而且自己的媒体也可以接接稿,每个月还能赚个几千块。

花钱如流水的主办方也不是输家,只要搭好台,就有很多急着发token的项目方愿意花大价钱来登台唱戏。

这些花钱上台路演的项目方也不傻,借助活动主办方的舞台和媒体的宣传,发行各种虚拟货币(token),他们从事的是这个时代赚钱速度最快的事情之一。

这个游戏的有意思之处在于似乎没有输家,但真的没有输家吗,钱从哪儿出呢?

这场盛宴的买单者正是伴随区块链火起来的名词“韭菜”。

韭菜割不完,因为割了一茬,很快又长出一茬。

纸醉金迷的区块链圈,除了韭菜没有输家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对于旁观者,不管从哪个角度,多少都应该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不要当韭菜。

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当一个人大谈不要当韭菜,环顾四周,却找不到谁是韭菜时,那么多半他就是韭菜。

要不收割别人,要不被收割,很多游戏或者博弈不是不能参与,但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是韭菜,记得离镰刀远一些。

第二、现在做区块链自媒体晚不晚

我早在去年就在知识星球里分享了区块链自媒体的方向,现在看还是低估了这个方向的发展和潜力。

那么现在再做区块链自媒体晚不晚。

也许像上面那位女孩那样,随便加入一家区块链媒体就能飞来飞去的机会不那么多了。

因为随着各方面参与者的增多,对媒体专业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竞争加剧是必然的。

但致力于提供专业性更强内容的区块链媒体,还是有很多机会,从长期看,区块链的发展也许刚拉开序幕。

第三、淘金卖水永远是好生意

当面对区块链热潮时,最稳妥的入场方式之一就是做淘金卖水人,正如上面介绍的这家区块链媒体一样。

别人淘金你卖水,提供资讯或工具。,这个思路具有普遍性,下次再有什么热点风口,都可以用这种“淘金卖水”的方式参与。

这次区块链热潮中,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好几家区块链媒体获得千万规模的天使轮和pre-A轮投资。

此外人物专访、大咖交流、项目评测、付费问答、垂直社群、线下讲座、聚会和培训等等都是不错的淘金卖水方向。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现在区块链行业的疯狂与乱像,不少都能在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中找到影子。

下一个风口到来时,肯定又有许多现象会是现今区块链行业某些情景的再现。

历史就在这样一个又一个重复中,割了一茬又一茬韭菜,迎来一个又一个风口,成就一个又一个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