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以空间换时间的无奈——中兴事件的反思

以空间换时间的无奈——中兴事件的反思

经过多方博弈,中兴事件终于一锤定音。

昨天,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兴通讯必须向美国政府支付10亿美元罚款,并另行拨付4亿美元的代管资金(保证金)。

加上中兴通讯已根据2017年3月和解协议向美国政府支付的8.92亿美元罚金,中兴通讯因禁运事件向美国政府缴纳的罚金将高达22.9亿美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兴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2017年中兴营收1088亿元人民币,净利45.54亿元人民币。

新协议还要求中兴通讯更换整个董事会和高级领导层,并接受由美国商务部选定的特殊合规协调团队,为期10年,他们的职能是实时监控中兴通讯是否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法律。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对中兴的挽救,意味着对一个行业的挽救。这是一个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迂回,必须倍加珍惜。尽管对中兴来说,绝不是一次什么值得庆贺的胜利。

通过中兴事件也给我们敲了警钟,值得深刻反思。

以空间换时间的无奈——中兴事件的反思

企业层面的反思。中兴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其生死存亡,关乎该企业8万职工、2万家庭的生计,也关乎产业链上下游上千家企业、数十万职工的前途命运。正是基于这点,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与美方进行了多轮严正交涉,终于挽救了中兴。

中兴事件的结局是一家跨国企业因为违背契约精神而必须买的单,是对法律法规的轻视而必须承受的后果,值得中国企业乃至所有跨国企业反思。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必须融合于国际商业的大环境下,尊重世界通行的商业准则。贪图局部利益,投机取巧,必会遭遇规则的无情碾压,招来无法承担的风险。

企业要有国际思维,要有现代企业精神,建立符合市场规范的运行模式,风险自担,不能当“巨婴”,不能用商业利益来裹挟政府。企业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必须尽快把核心技术这个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手上有更好的一副牌,才能游刃有余。

以空间换时间的无奈——中兴事件的反思

政策层面的反思。信息技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产业链全球分布。中兴与世界包括不少美国企业有密切合作,救中兴,其实也维护了美国企业的利益。这是特朗普政府决定放过中兴一大因素。

就世界范围内,美国在某些领域虽然领先,但也不可能独立完成。据统计,全美有将近13万个高科技就业岗位,与中兴与美国企业的合作有关。如果美国政府对中兴的出口管制措施生效,高通、英特尔等这些中兴在美国的供应商必然会蒙受损失。

这就意味着,当今世界的发展是互融互通的。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既要考虑自力更生,坚持创新,也要放眼全球,把自己的观点、战略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结合起来。另立规矩,另搞一套市场,甚至搞假的市场,那只能搬起石头砸企业的脚。

要有与世界共赢,与百姓共惠的思维。WTO规则不光是一个经贸规则,坦然承认并接受差距,接受世界新思想、新潮流、新模式,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世界,以开放的胸襟、气度融入世界,不能以自我偏见贬损他人。当年谷歌被驱逐,谁能想到十年以后会出现中兴事件呢。

以空间换时间的无奈——中兴事件的反思

社会层面的反思。社会有包容度,才有创新的氛围,思想的解放才有民智的开启。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各种思维兼容并蓄,各种形态独立并存,各个潮流异彩纷呈。不极端,不狂热,不偏颇。只有有个体尊严的公民,才能有有社会责任的个体。要发掘社会自发动能,不靠狂热推动,才能保持持久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