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蔣一談新作:《童謠》

沒有童謠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好的童謠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並且最好“吸收”的的精神食糧,無論是代代流傳的傳統童謠還是別具一格的新童謠,對於兒童的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家長來說,如何給孩子挑選童謠?如何利用童謠做親子啟蒙?傳統童謠和新童謠有什麼差別呢?針對家長關心的很多問題,頭條育兒頻道邀請到了知名作家、詩人蔣一談老師做客今日頭條,通過“名家談童謠”的話題形式,針對家長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一次微訪談。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蔣老師回答了哪些問題呢?我們把家長的提問和蔣老師的回答做了一個整理,一起來回顧精彩內容~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美媽愛讀童書:能不能通俗一點解讀什麼是童謠?

蔣一談:人類文明有進程,歌謠是重要的源頭,而童謠是歌謠的一個支脈。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歌謠是人類詩歌的母親。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士知道,童謠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差不多有三千年了。

中國傳統文化是成人文化,文學的童心很少,也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對孩子的關注和關心很少,中國古代童謠更多是成人假借兒童之口實現自己利益的工具。依據內容,傳統童謠有兩類:成人寫給孩子,而孩子能夠記憶背誦的,另一類則是成人以童謠的方式寫給成人的文字。

兒歌的內容非常單純,就是適合孩子歌詠的用韻律的文字。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現代漢語的發展,中國童謠的外延也在拓展,氣質也在發生變化。如果說傳統童謠靠近歌謠,那麼新童謠更靠近現代詩歌。

全職寶媽談育兒:我女兒目前2歲4個月,我會經常給她讀兒歌,她也非常喜歡聽,反覆讀的多了,一些簡單的兒歌她已經能夠熟背起來,讓她受益良多,而童謠我很少接觸,所以

請問老師,童謠和兒歌是一回事嗎?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意義是否一樣呢?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蔣一談: 你的女兒已經兩歲四個月,繞口令和順口溜等童謠和兒歌可以做為一個語言遊戲,但最好不要看太重,能啃一些即可。這個時候是孩子形象語言和邏輯語言的開蒙階段,所以要開始多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語言的感覺能力。傳統低幼童謠有其趣味性,但是這是有套路的語言,長遠價值不大。

軒媽成長記:我每給給寶貝講故事,都在想一個問題,孩子聽懂了嗎?如果可以把真實的畫面給孩子看到,是不是更好理解?童謠的內容是不是都是寫實景的?

蔣一談:親子閱讀時,我們習慣用“懂”或“理解”做孩子閱讀的重要標準。我覺得這個認識要調整一下為好。我們做為成年人,已經三四十歲,甚至年歲更大,但是面對生活時,我們也不能說我們已經懂得了生活、理解了生活,因為明天不可知,未來不可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一點一滴去感受生活。所以,我們應當多培養孩子的感受力,而這種感受會伴隨他們的記憶。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豆小米媽媽說:童謠,你會想到什麼?很多人都會想到小時候那些朗朗上口的兒童歌謠,比較押韻,簡單易懂。說實話這套《童謠》,就我自己讀,都覺得不像往常的童謠,更像一首首小詩,那麼有深意,時而又像小孩子的思維,那麼跳躍,腦洞大開。和孩子閱讀,讀一句,就被打斷,問這問那。漂亮的圖畫,看著特別舒服。請問蔣老師,這童謠創作為何與一般的童謠不一樣呢?

蔣一談:中西方童謠對比資料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中國傳統童謠依據主題和內容,按次序分列如下:品德、學習、幸福生活、遊戲、親情、友情、自然。西方童謠依據主題和內容,按次序分列如下:自然、遊戲、親情、友情、品德、幸福生活、學習。

我因此想為孩子寫一部把自然放在第一位的童謠,因為我們都是自然的孩子,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成長。傳統童謠源自於歌謠,新童謠同樣源自於歌謠,但因為百年來世界現代主義詩歌對中國的現代漢語和中國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新童謠因此更靠近了現代詩歌。這是中國童謠氣質上的變化。

隨心舞者小山楂:1.有些童謠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就是以方言的表達,有必要轉換成普通話嗎?2.家長們很重視古詩詞的學習,現在是否比較輕視童謠的學習與傳承呢?3.在幼兒教育階段,童謠學習應該以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展現更好呢?包括學生和孩子。

蔣一談:長江和黃河是大江大河,小溪和支流為它們輸送水源。方言童謠的價值就是這樣。如果我們把長江黃河比喻為駛向大海的巨船,標準的航向和指揮語言就顯得非常重要。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成人文化,童心很少,重男輕女的觀念至今尚存,孩子不能獲得真正的平等。關於童謠學習,兩歲之前接觸傳統童謠是可行的也是有益處的,但是三歲左右的時候要多讀有現代性的語言文字包括故事。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曉說育兒那些事:寶寶聽童謠最主要的意義是什麼?除了節奏感還有什麼?

蔣一談:孩子在成長髮育過程中有一個常識:孩子的聽覺神經在三歲半左右的時候,會基本發育成熟,也就是說三歲半之前,多儘可能培養孩子的聽覺神經。所以,一些低幼的有韻律的童謠很適合他們,親子閱讀時爸爸媽媽講故事非常重要。孩子漸漸長大之後,要開始讀有些難度的童謠和故事,同時開始培養孩子獨立閱讀(包括獨立選書)的能力。童謠的節奏感特指低幼童謠(兩三歲之前),而新童謠講究的不是節奏感,而是語言和思維的跳躍性。

心理諮詢師趙迪:蔣老師,我的孩子三歲,還屬於讀圖時代。這本童謠中有很多圖畫很美很有趣,除了念童謠我該給她描述圖片嗎?她有興趣,但我又怕我講圖片的語言不夠詩意,破壞了童謠的意境。謝謝您!

蔣一談:孩子喜歡讀繪本,但是任何一本繪本里的文字都無法把圖畫裡的信息呈現出來,這恰恰是因為文字本身的侷限。事實上,古往今來,沒有人能用文字準確描述出花的香氣,因為那是一種特殊的嗅覺。在閱讀繪本時,我們要相信孩子的閱讀直覺。如果孩子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畫面的感覺,那就太棒了!

育兒路上遇見你:蔣老師,您好,作為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的媽媽,我非常高興看到您的新作《童謠》,因為小朋友又有精神食糧可以"吃"個開心了。另外,我也有個疑問想請教一下您,那就是:當孩子的童心散發著點點詩意時,作為家長,是否也應以童心相呼應,以平等的朋友角度來啟發孩子擴大詩意,鼓勵她寫下當下的童言童語呢?還是以家長的姿態去教導孩子該怎麼去寫作呢?

蔣一談: 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而同情心的培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性格塑造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同情心由兩個關鍵詞構成:敏感和柔軟。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敏感而柔軟的,而敏感和柔軟恰恰是真正的詩心。所以,我們才會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

面對孩子,我們成年人應該謙虛,因為我們的詩心已經褪化了,但是我們應當珍惜、潤澤、保護孩子的詩心。或者說,面對孩子,我們無法直接教他們寫童謠寫詩歌,但是我們可以啟發他們、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去感受、去想象、去表達。當我們成年人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之前褪去的詩心很可能會回來。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苗媽說:蔣老師您好!有人認為,童謠就是適合孩子吟誦的押韻的詩歌,請問這樣的理解準確嗎?

蔣一談:這個說法雖然準確但不嚴謹,中國人做事情最缺乏的就是嚴謹。兩三歲之前讀有韻律的童謠是有益的,孩子三歲至五歲,是語言系統發育最:重要的時期。所以,要給孩子更多樣化的語言學習機會。

孫小青:這次編寫的童謠,全部都是作者原創作品嗎?

蔣一談:是的,這部《童謠》是我自己創作的。

育兒mama:說起童謠似乎覺得有點遙遠了,現在的年輕父母好像大多不會給孩子一起說童謠,更多的是一起看繪本。蔣老師,對於學齡前兒童童謠的重要性有哪些?

蔣一談:這個問題很好。我和朋友們交流過,我們也背不出幾首完整的童謠,這些童謠更象是一份記憶,或者說,過去背過的童謠對我們自己的寫作沒有什麼幫助。我也和一些家長交流過,不少家長告訴我,孩子能背誦十幾首甚至幾十首傳統童謠,但不能編出自己的童謠,也就是說,孩子能背誦傳統童謠卻不能在傳統童謠寫作上進行實踐。這是為什麼呢?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幾個重要原因:

第一,中國傳統教育“重教輕養”,而童謠是成人創作的,這裡面隱藏著一個“教”的觀念,而孩子內心的詩意不是“教”出來的,是啟發出來、鼓勵出來的。因為成人持有“給予”的價值觀念,自身因此缺乏對孩子的平等意識。

第二,成人用韻腳、疊句、複句以及頂針手法寫作中國傳統童謠,這是寫作上的語言修辭學,是成人可以掌握的語言技法,雖然這種技法可以寫出讓孩子能讀懂的文字,但這樣的語言修辭學幼小的孩子沒有能力掌握。

第三,中國家長把知識灌輸看得很重,因此會更多關注孩子能否記住並背誦傳統童謠,不太重視孩子閱讀時的個體感受。

第四,親子閱讀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長除了陪伴孩子閱讀,還要培養孩子獨立選書、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

第五,現在有些孩子喜歡看帶拼音的書籍,沒有拼音就不太願意讀。孩子通過拼音能認識很多字,這也給家長一個假象,以為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

事實上,這裡面有一個潛在的危險。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工具,並不是漢語本身,過多依賴拼音閱讀,會讓孩子習慣性地停留在漢語字詞的表面,在語言意識上深入不下去,從而養成淺閱讀的習慣,對未來更深的閱讀和理解形成障礙。語言學習是說和寫的持續訓練,中國傳統童謠的特點是說,而不是鼓勵孩子去感受、去表達自己。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快樂帶娃:童謠郎朗上口,孩子很喜歡,我們是應該單純的念給孩子聽,還是應該想些別的辦法讓孩子更好的學童謠呢?

蔣一談:語言的聽和說,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之後,說的能力尤為重要,但是多看電視多看動畫片是無法真正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為真正的口語表達是語言形象和語言邏輯的結合,而中國電視劇和動畫語言是碎片化的,營養成分很少。所以,最好的囗語培養方法是閱讀書籍和家庭講故事。

恬媽碎碎念:童謠只是念念就好嗎?

蔣一談:丈夫和妻子之間,如果說只有口頭上的愛而無彼此的行動,這份愛不會有效長久。語言的一大魅力,就是能鼓勵孩子動手去寫去嘗試去實踐。如果只讓孩子聽,不鼓勵孩子用口語或文字表達,我們便辜負了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漢語。

軒媽成長記:詩歌,有韻律都是詩歌的特點,那是不是可以歸類到國學裡?

蔣一談:國學由三部合構成:義理之學、詞章之學、考據之學。同時擁有三種大學問之人,才能被尊稱為國學大師。當代中國沒有國學大師。中國古代詩詞歌賦是國學,但對孩子而言,考據之學更有實踐意義。考據分為文字考據和文物考據,中國的文物考據在博物館裡。在歐美國家,博物館是孩子們平時的課堂。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去博物館,一邊看一邊記筆記,堅持下去,孩子會受益終生!

童謠兒歌分不清?知名作家蔣一談告訴你

再一次對蔣老師的參與表示感謝~也恭喜以上幾位提問的用戶,將獲得蔣一談作品《童謠》一冊。親關注“頭條育兒”,育兒諮詢精彩互動福利獎品一網打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