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袁崇焕的最后一战,大明王朝的最后荣光!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有一场著名的战役,明朝军队死守一座关外都城,在没有任何援兵和补给的情况下,硬是挡住了努尔哈赤的六万八旗骑兵,并且还重伤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也因为这场战争在不久后告别人世,这也是明军首次击败当时的后金军,有力的阻挡了外族的入侵,这座城市就是宁远,这场著名的战役就是宁远战役。

袁崇焕的最后一战,大明王朝的最后荣光!

为什么这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呢,这场战争史上的奇迹又是如何完成的呢?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宁远城的地理环境。宁远城位于山海关之外,今辽宁兴城市,与觉华岛互为犄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宁远本来并无城池,明朝宣德三年大约公元1428年才开始修建,但城池修建伊始,由于并不具备重要的军事战略,虽然已经修建城池,但实际规模并不算大。明清战争爆发后,努尔哈赤经过萨尔浒大战,一举击溃二十万明军,并迅速攻占沈阳、辽阳,将战线推进到辽西走廊。

这时,宁远的战略作用才显现出来,明朝的战略家孙承宗包括袁崇焕等人,开始认识到宁远的战略价值。后由孙承宗及袁崇焕等率领无数军民,于山海关外,开始加固宁远城池堡垒,造红衣大炮,整顿军械,并设立营寨,训练精兵,并且就地拓地开屯,历经艰辛,共计历时四年时间修复完成,依山面海,且在海中觉华岛设立水师,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成为拱卫山海关的一道重要屏障。

袁崇焕的最后一战,大明王朝的最后荣光!

据记载,袁崇焕督造的宁远城,城墙高12米,垛子墙高2米,城墙地基宽10米,上部平台宽9米,下宽上窄,易守难攻,标准的军事堡垒,让清军叫苦不迭。所以说这场战争时候的宁远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守优势,易守难攻,清军要想攻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地利有了,人和也必不可少,这场战争能够最终取得胜利,当时镇守的将领袁崇焕功不可没。虽然史书上对袁崇焕的评价有好有坏,褒贬不一,但他的军事才能不可忽视,在“宁远大捷”中也大放异彩。

袁崇焕的最后一战,大明王朝的最后荣光!

据史书记载,宁远大战前,明清之间发生的战斗均以明军惨败而告终,其时明军多有畏战情绪,袁崇焕危机关头,独自单骑出关巡阅,回来后抨击畏敌言行,并言“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正是其无畏的精神鼓舞宁远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清军。而事实也是如此,在宁远之战的危急关头,其亲自担土搬石,堵塞缺口,血染战袍,仍镇定自若。可以说没有袁崇焕悍不畏死的精神,就没有“宁远大捷”的出现。

另外,在宁远之战中,袁崇焕将从西洋引进的红衣大炮置于城头,对清军狂轰滥炸,造成清军伤亡惨重。据传言,清军统帅努尔哈赤也被大炮击伤,生死不知,导致清军士气低落,只得无奈撤兵。

袁崇焕的最后一战,大明王朝的最后荣光!

这场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军队主帅和士兵共同奋战的结果,而主帅的谋略也是打胜这场战役的决定性因素。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大明王朝续了最后一口气,虽然不久,曾经显赫一时,繁荣昌盛的明朝也走向灭亡,成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