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九次自殺未遂:啥樣的人生堪稱“明朝第一慘”?

最愛君一直想寫這個人

儘管早已有人對他“蓋棺論定”——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

三次結婚,四處幫閒

五車學富,六親皆散

七年冤獄,八試不售

九番自殺,實堪嗟嘆

40個字寫完他的一生

歷史對他何曾公平過?

但你若真的懂得他的一生

是怎樣熬過來的

你或許會心疼他多一秒

他自己寫詩說:

天下事苦無盡頭

到苦處休言苦極

他一生的黴運

比別人幾輩子還多

死,是別人眼中最大的不幸

而他,最大的不幸是

想死,死不了

如果可以,我甚至願意

分一點好運

給這個終生潦倒苦痛的

“中國版梵高”

他的名字叫徐渭(字文長)

九次自殺未遂:啥樣的人生堪稱“明朝第一慘”?

▲徐渭畫像

徐渭的黴氣是從孃胎裡帶來的

他是父親徐鏓與繼室的婢女

私通的“結晶”

因為有了他,肚子藏不住

婢女才被徐鏓納為侍妾

他出生後三個月,父親去世

他由繼室苗夫人撫養

十歲那年,徐家吃老本吃到頭了

家道徹底沒落

連他的生母都被遣散出去

小小年紀的他竟要與

逃跑的僕人對薄公堂

四年後,苗夫人也去世

徐渭依靠年長他20多歲的長兄過活

他孤僻敏感的性情

在這種變故頻繁的家庭中養成

在最該快樂的少年時期

他都未曾嘗過一點生活的甜頭

除了老天賦予他天才般的學習能力

他一無所有

徐渭是個天才

六歲時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八歲寫文章被比作劉晏、楊修

到了十幾歲

寫出萬字長文,易如反掌

按理說,既然老天爺賞飯吃

這麼有才的人考個科舉

應該只是走個程序的問題

囊中探物,不在話下

但是,我們的主人公很背

終其一生,除了20歲勉強考個秀才

其後21年,參加鄉試達八次

從未遇上一個欣賞得了他的考官

拿到他試卷的考官

要麼說他的答案“不合規寸”

有異端思想

要麼說他

“句句鬼話,李長吉(即李賀)之流”

才華爆棚的徐渭註定要錯失安逸的體制

而僵化的體制註定配不上徐渭的才華

這麼慘淡的科舉成果

估計也就後世的蒲松齡

能與他一爭最慘的寶座了

九次自殺未遂:啥樣的人生堪稱“明朝第一慘”?

▲蒲松齡,與徐渭堪稱科舉路上“難兄難弟”

勤勤懇懇地參加完大半生科舉

他才痛苦地悟出血淚教訓:

不願文章中天下

只願文章中試官

天下人看得上你的文章,沒用

考官看上了,才頂用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

同時會把窗戶釘死

徐渭“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

倒了血黴

長期仰食於長兄徐淮

科舉又屢戰屢敗

自尊心極強的徐渭抬不起頭

他曾在信裡說起兄弟間的關係

用了“骨肉煎逼,萁豆相燃”

看來,長兄給他的痛苦

遠遠多於對他的照顧

為了擺脫這種冷血的家庭關係

徐渭做了一個“丟臉”的決定:

當一名上門女婿

岳父潘克敬是廣東陽江典史

一個不入流的佐雜官

他欣賞徐渭的才華

不要一分聘禮

把14歲的女兒許給徐渭

這樣,20歲的徐渭

離開江南,跟著岳父遠赴嶺南

幸運的是

妻子潘氏是個好女孩

與他琴瑟和諧

不幸的是

婚後僅五年,潘氏就患肺病去世

給徐渭的內心又添了一道

深刻的抓痕

在此期間,徐渭的兩個兄長

先後逝世

家產被市井無賴霸佔

徐渭的人生跌入了谷底

他想抓住科舉的繩子往上爬

卻發現這繩子一直向下墜

最終,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

把他撈了上來

進入浙閩總督胡宗憲的幕府之前

徐渭靠開私塾餬口

儘管幹著最卑微的工作

但他的才氣與名聲並未完全湮沒

好友沈煉曾誇讚他:

關起(紹興)城門,只有這一個(人才)

九次自殺未遂:啥樣的人生堪稱“明朝第一慘”?

▲電影《繡春刀》中的沈煉,實有其人

胡宗憲是明朝最有爭議的“名臣”

抗倭有功,而依附嚴黨,譭譽參半

但他禮賢下士,折節相待

在幕府中籠絡了一批才俊

徐渭半輩子窮困潦倒,毫無功名

胡宗憲卻對他頗多好感

多次邀請他充當自己的幕僚

徐渭數次推辭,甚至開出嚴苛的條件

比如允許他隨意衣著、隨意來去

胡宗憲竟都應承了下來

老天從未對他溫柔以待

胡總督卻能對他另眼相看

這讓徐渭心生出許多感動

儘管他討厭並諷刺過嚴嵩及其黨羽

但他還是入了胡宗憲的幕府

開始他一生中最輝煌又最糾結的

五年戎幕生涯

據說徐渭為胡宗憲抗倭出謀劃策

立過汗馬功勞

但他在幕府中的主要工作

其實是胡宗憲的代筆

替胡寫作拍上級馬屁的華麗文章

自主意識極強的徐渭

在寫作違背內心的文字時

內心痛苦難當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一個落寞的文士

在現實與文字裡

扮演人格分裂的兩種角色

他可以睥睨寵待他的胡總督

常常大醉而怠慢領導分給他的任務

但在文字裡,他必須肉麻地

為嚴嵩唱讚歌

他可以頭頂芭蕉葉在大雨中吟詩

鬢角插著梅花,出城賞雪

可以不拘禮法,怎麼高興怎麼來

但在文字裡,他只能是

沒有思想的軀殼

胡宗憲為他出手闊綽

為他購置房產,為他續娶妻子

所有人都說

徐渭跟對了老闆

然而,徐渭並不開心

他說自己“深以為危”

果然,

厄運會遲到

卻永遠不會缺席

他還沒等到機會離開幕府

嚴嵩倒臺了

胡宗憲跟著倒黴

而他,一個原本痛恨嚴嵩的人

鬼使神差地成了嚴嵩一黨

九次自殺未遂:啥樣的人生堪稱“明朝第一慘”?

▲劇照:胡宗憲

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

徐渭從杭州返回家鄉紹興

此時,他已42歲

此時,他以為他抓住了另一根救命稻草

胡宗憲下獄的第二年

禮部尚書李春芳聽說徐渭的才名

託人帶了60兩聘銀

邀請他進京擔任幕僚

抵京後,他才發現

李春芳不像胡宗憲

並沒有容忍異類的肚量

不僅門下規矩嚴苛

還要徐渭代他寫青詞

徐渭幹了三個月

忍無可忍,決定辭職

一般人,辭職就好聚好散

但倒黴催的徐渭

遇上的李春芳是個“霸道總裁”

李春芳認為自己丟了面子

派人到紹興

威脅並責令徐渭回京

無奈的徐渭只好變賣房產

湊了60兩銀子

託中間人退還李春芳

但徐渭想錯了

對於當朝政治紅人而言

這壓根兒不是錢的問題

李春芳再次要求他進京

不得已,1564年秋天

徐渭返回李春芳府上

尷尬地面對他的前僱主

所幸,在兩位紹興老鄉的調停下

李春芳終於鬆口

允許徐渭脫身

這樣,身心備受摧殘的徐渭

才算平安回到了家鄉

第二年,傳來消息

胡宗憲在獄中自殺身亡

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

徐渭精神崩潰

世間再無胡宗憲

對徐渭如此寵遇

而徐渭,將永遠

活在受嚴嵩案牽連的恐懼裡

徐渭想到了自戕

在自殺前

他寫了《自為墓誌銘》

說自己“賤而懶且直”

平生孤傲,最怕結交權貴

他開始實施自殺行為

先用斧子劈頭

血流滿面,未死

再用鐵釘貫入耳中

鮮血狂噴,還未死

又用錐子敲擊腎囊

劇痛難忍,仍死不了

老天留著他遍體鱗傷苟活人間

當然不是貪戀他的才華

而是有更大的罪讓他去受

有人如此評價徐渭的自殺:

自殺,是與命運搏殺後的逃離

徐渭屢次逃離而不成

一回頭

總是看見命運在嘲笑他

前後自殺九次未成功

殺人卻一次致命

46歲那年,徐渭懷疑妻子張氏出軌

將她殺死

徐渭殺妻案真相撲朔迷離

他自己的說法是

癔症發作,控制不了

結果,徐渭下獄論死

因為同鄉好友張元忭、諸大綬營救

徐渭免於一死,後又減刑

他在獄中心態反倒自得自適

當被允許解除枷鎖時

竟然寫了《前破械賦》和《後破械賦》

隨後,他開始大量作畫

獄中無顏料,遂潑墨為之

一不小心成了潑墨寫意畫的鼻祖

九次自殺未遂:啥樣的人生堪稱“明朝第一慘”?

▲徐渭的潑墨畫(局部)

七年後,萬曆皇帝即位大赦天下

徐渭出獄,年已53歲

不管別人怎麼看

一個梵高式的天才瘋子

重返人間

他曾自撰對聯:

樂斷難頓,得樂時零碎樂些

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對自己的倒黴勁兒

他倒有十二分的清醒認識

別人的人生可能苦樂參半

他的人生是苦苦苦苦苦苦裡參個樂

出獄後,日子慘兮兮

但他已能更無忌憚地懟天懟地懟空氣

他遊走在友人的幕府中

甚至去到塞外

一旦心生不爽就拍屁股走人

60歲那年,因為救命恩人張元忭的召喚

他再度啟程到了北京

在京期間,仍然狂放不羈

張元忭要他遵守禮法

他極度憤怒,說我就是殺了人該死

也不過脖子上挨一刀而已

現在他竟要對我千刀萬剮

從此與張元忭不相往來

直到張死後,徐渭獨自去憑弔

撫棺慟哭,然後離開

徐渭生命的最後十年

鄉居紹興老家

越發厭惡富貴與禮法之士

他的文名很盛

卻不藉此變現

刻意逃離上層圈子

遇到不願見的權貴人士來訪

他手推柴門大叫:

我不在!

若有他嫌惡之人來求字畫

花再多錢

他也不願執筆

他與兒子們的關係惡劣

常年處於獨居狀態

他貧病交加

將一生藏書變賣殆盡

仍時常斷炊

像個真正的神經病一樣

他過得極其悽慘

但他狷傲愈甚

在“瘋了”的世俗罵聲中

他總算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作為個體

他有意識地冒犯傳統和多數

並且執拗地堅持自己的初衷

註定得承受數倍於常人的痛苦

但他已經全不在乎

他也完全經受得住任何黴氣

天才的另一面永遠是狂傲

狂傲的另一面永遠是苦難

中晚明的才子狂士那麼多

似乎沒有人有他這麼倒黴

他活得比唐伯虎慘,比金聖嘆狂

像同時代的李贄一樣孤獨

1593年,徐渭終於走完他的一生

終年73歲

死時身邊唯有一狗相伴

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

九次自殺未遂:啥樣的人生堪稱“明朝第一慘”?

▲徐渭的書法

一個社會秩序的叛逆者和零餘人

死了也就死了

沒有多少人在乎

直到5年後的一天

“公安三袁”的領袖袁宏道

夜宿友人陶望齡家

隨手在書房中抽出一本紙張拙劣的書

那是徐渭生前自編的文集

袁宏道驚呆了

他曾和徐渭這樣的大師生活在同一時代

而他竟連大師的名字都未曾耳聞

他和陶望齡一起,邊讀邊叫

把睡覺的傭人都驚醒了

袁宏道說

徐渭“眼空千古,獨立一時”

因為袁宏道的“發掘”

徐渭自此青史留名

沒有人可以抹掉他的名字

據說清代鄭板橋曾刻印一枚

自稱“青藤門下牛馬走”

徐渭自號“青藤居士”

這枚印章相當於

現在人說自己是“王小波門下走狗”

生前不幸,死後不朽

徐文長的倒黴人生,終於迎來逆轉

但若不是老天太過殘酷

誰人,願意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