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孙频:“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被广为传颂,但你可知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还同时追问:“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如何与其和谐共处?作家们又能用他们的笔做些什么?

青年作家孙频的写作或可作为其中的一个范例。“活着”与“艺术”是她一直探索的话题。游走在艺术与世俗之间,她写欲望对人的损害,写那些分裂的痛苦的艺术家,写了在人间的人们。

日前,她以自我突破之作《松林夜宴图》为其10年创作交上答卷。

孙频:“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孙频,1983年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在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现为江苏作协专业作家。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发表小说两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三人成宴》《隐形的女人》《同体》《疼》等。

作家张楚和孙频是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硕士专业的同班同学,他们今年毕业,两人都有小说要出。孙频的中篇小说集《松林夜宴图》在前,张楚被拉来担任新书发布会的主持人,在6月9日北京十月书店活动现场,他忍不住“吐槽”孙频低调,“如果我的一本小说能卖十几万册,还不得到处吹;她倒好,什么都不说。”

张楚说的是孙频在去年出版的《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那是一部中篇小说集。其实她的短篇小说集《疼》(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卖得也不错。“卖得好”这件事,对于从2008年开始写小说的孙频来说,可能并不是她最在意的。写小说10年,她试图“改变”和“突破”;而《松林夜宴图》,可以说是她的一部突破之作。

孙频:“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松林夜宴图》

孙频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4月版 32.00元

《松林夜宴图》一书由《松林夜宴图》《光辉岁月》《万兽之夜》三个中篇小说构成。这三部作品的书写顺序是逆向的,《松林夜宴图》最后写成。

《松林夜宴图》讲述两代艺术家的精神困境,他们在各自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命运;《光辉岁月》可以视为1970年代末生人的精神史;《万兽之夜》讲述在时代中互相波及的命运与断层的人生。

孙频用对个体人生的书写,对时代做出回应。尤其《松林夜宴图》对以艺术家为代表的个人欲望和人的精神性作了前所未有的描写,无论是视野的开阔性,还是历史的纵深度,都使得这部作品不可被轻视。

在6月9日以“尘世的恐慌与安慰”为主题的新书发布会上,她的两位老师——梁鸿和杨庆祥,亦对她的写作不吝赞美之辞。尤其后者提到,作家通常用欲望的法则驱动写作,孙频则分析欲望背后,分析欲望如何成为驱使人们行动的唯一原则。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被广为传颂,但杨庆祥认为原诗中的“大地之上可有尺规”其实最为重要。文学应该重建规范,解释和引领人们的行为。

孙频:“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张楚评价孙频在生活中和在小说中仿佛是两个人,生活中的她快言快语、重情重义,小说里倒有点“狠”,或书写女性对欲望的博弈与狂奔,或是在对待自己写作的态度上。

以艺术家为主角的《松林夜宴图》对艺术的书写和点评让人惊艳,其实这是她通过半年的听课悟来的。为了写作,孙频在人大艺术系旁听一门西方美术史,一听就是半年。她回忆说,上课的感觉是温暖、笃定、肃穆的,让她的内心安静,充斥着一种明亮。在课堂上,她才觉得欲望与名利不是人生的核心部分。

那么,艺术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孙频对此的回答是,艺术是让我们活在世上能不那么苦痛的东西,哪怕它是一种幻觉。

在艺术的神性之下,人类被时代激发出动物性的可怕一面,这之间的重重冲突,构成了活在时代中的矛盾的人。“但当我们向着那些代表精神力量代表美的艺术靠近的时候,仍然会沐得一些天际的光辉,仍然会感知到美好与虔诚,谦卑与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