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穿越時空”感受青年習近平奮鬥的青春

“穿越時空”感受青年習近平奮鬥的青春

住窯洞、睡土炕,與村民同吃同住,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1969年,青年習近平來到梁家河,開始了艱難卻受益終身的插隊生活。在這裡,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在這裡,他留下7年奮鬥的青春。

從《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很多青年瞭解到總書記年輕時的生活、學習狀況,但是書中老一輩人描述的土炕、煤油燈究竟是什麼樣?許多年輕人並不能完全理解。

日前,一款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推出的H5——《梁家河全景帶你走近青年習近平》,讓大家眼前一亮。作品不僅真實還原了當年的場景,還對一些細節做了註解。上線不到一週,網頁點擊量就接近600萬次,在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閱讀量超過48.4萬。

“穿越时空”感受青年习近平奋斗的青春

正能量傳播的又一新方式

“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真實的物件,真切再現了青年習近平知青生活的真實場景。”看到窯洞裡坑坑窪窪的地面,中央黨校研究生董豔芳瞬間淚目。

“我是土生土長的黃土高原人,住過窯洞、懂得窯洞裡的故事。正如青年時的習近平,晚上總有人到他窯洞聽他講故事、瞭解外面的世界;也有大嬸兒為了照顧這北京來的‘城裡娃’,趕走自家孫兒把白麵留給習近平吃......”通過這款全景作品,董豔芳更深刻地感受到,從“想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的小夢想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一路奮鬥、初心不改。“青年習近平是我們青年學子終身學習的榜樣!”看完H5,董豔芳堅定地說。

通過日常的積累和學習,中央團校研究生鞏彥博瞭解到更多青年習近平的故事。“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習近平總書記酷愛讀書,晚上點著自制的煤油燈,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晨起來,臉、鼻孔、眼眶都是黑色的……”對於這位“窯洞裡的讀書人”的青春奮鬥事蹟,鞏彥博耳熟能詳。

走進這款VR作品,他有個更清晰的感受:“總書記在梁家河的奮鬥故事為我們青年一代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提供了青春的答案。”

“採用科技手法進一步拉近青年與總書記的距離,這個作品在視覺上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感。”天津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研究生仝丹坦言,關於總書記的那段知青歲月,看過不少文章與故事,每一次都是心靈的震撼,但是畢竟隔著手機屏幕,一定程度上存在距離感。

“加入VR技術的作品形式新穎,裡面一些細節按鈕的設置也非常人性化。例如陀螺儀,可以增加讀者的真實空間感,通過點擊按鈕物件上的紅色按鈕,竟然可以一邊聽總書記親口講述,一邊清楚地看到具體物件、瞭解總書記的相關故事,非常贊!這是正能量傳播的又一新方式!”說話間,仝丹還豎起了大拇指。

“穿越时空”感受青年习近平奋斗的青春

同時,她也從專業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整體的視覺設計可以選擇更時尚一些。例如卷軸,配色等可以更年輕化一點兒,這樣更能夠吸引更多青年人的關注。”

“觀看這個H5,彷彿穿越時空,自己真的來到了習總書記青年時期工作生活過的地方。”通過VR技術身臨其境地感受青年習近平的寶貴精神品質,這讓中建設計集團直營總部團委副書記董慶軒感到很開心,這個作品也引起了他的更多思考。

“作為插隊知青,青年習近平住的是大通鋪,頂著寒冬打井淤壩,有著老一輩共產黨人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他開動思路辦縫紉社、鐵器社,使用柴油機提高淤壩效率,充分展現了青年主動學習、勇於創新的優良品質。”董慶軒覺得,新時代,新條件,新任務,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和團幹部,自己也要以青年習近平為榜樣,不忘入黨初心,牢記青春使命,以青春力量回報黨和人民群眾。

“穿越时空”感受青年习近平奋斗的青春

是創作 更是學習

很多人都知道梁家河,但是對於沒有實地去過那裡的人來說,直觀感受並不強烈。為了讓更多青年真正走近梁家河、瞭解梁家河,理解和體會總書記對青年一代寄語的厚望,作品從創意到設計,製作團隊每個人“沒少費腦細胞”。

“梁家河全景”“知青舊居”“縫紉社”“沼氣池”“鐵業社”……8個不同場景、短短几分鐘的作品,製作團隊從自身深化學習到作品設計,花了整整兩個月時間精心打磨。

“其實作品創作的過程也是我們團隊一次深入學習的過程。”司格負責文案,儘管之前也讀過《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正式出創意之前,她還是拉著團隊小夥伴們一起認認真真複習了一遍。書中哪些故事容易打動人、哪些場景可能是讀者最想要了解的……帶著思考再次學習,遇到問題隨時討論,大家發現這不再僅僅是一項工作任務,更是一次生動難忘的小組“青年大學習”行動。

作品創作中,不僅《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成了大家反覆翻閱的“寶典”,央視製作的相關紀錄片、《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總書記在青年當中的多次講話等資料,都成為大家最寶貴的資料。

“怎麼能夠讓作品‘扎’到青年心裡,一直是大家在思考的。”回憶起寫文案,司格說自己其實挺愁的,“就怕找不到細節”。

她還記得,大家一起看央視紀錄片,裡面有一段總書記回憶自己點著煤油燈熬夜看書的場景,讓大家印象深刻。“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細節特別動人,很難想象那麼艱苦的環境裡還能堅持看書,很佩服。”

雖然後來團隊還發現了不少有關青年習近平讀書的故事,但還是覺得這個最感人。於是在“知青舊居”場景裡,讀者不僅能看到炕上的煤油燈,還能聽到總書記親口講述挑燈夜讀的情景。

後來以這個細節為範本,根據拍攝到的諸多場景,團隊文案分工,找出了不少類似的感人故事。

“穿越时空”感受青年习近平奋斗的青春

除了故事的細節,讀者在H5中看到的每張圖片也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反覆比照過的。在“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的紀念碑前,點擊紅色marker,這張“共青團延川縣委號召團員在大辦沼氣運動中學習習近平”的圖片,就是我們翻閱《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找到的,司格指著圖片說。

黨的十九大以來,共青團中央發出通知,部署全團開展“青年大學習”行動,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核心業務,通過構建“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六位一體的學習體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年中入耳入心,引導廣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我們之前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都是從總書記對青年、團幹部要求的角度來看的,很少從總書記自己的人生經歷這個角度去汲取力量。”團中央宣傳部的工作人員也全程參與了此次VR全景的製作,其中一名工作人員覺得,單純的書本學習,並不容易引起青年思想上的共鳴。

通過展示青年習近平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和帶動當今青年、告訴他們“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比單純的書本、宣講更有效果。同樣是青年人,這位工作人員希望,作品在創作中能夠更多站在青年人角度去呈現。

“總書記過去受的苦可能超過現在年輕人想象的範疇,我們希望通過現場圖景的展示給青年帶來更直觀的感受。之後再來對照總書記對青年的要求,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總書記對青年的關懷。”他舉了個例子,很多人都知道總書記在煤油燈下看書的故事,但是現在的青年或許並不知道什麼是煤油燈,也不瞭解一盞煤油燈的亮度能達到什麼程度。“用青年喜愛的VR呈現,不僅形象,也容易引起大家關注。”

“穿越时空”感受青年习近平奋斗的青春

反覆討論 精心打磨

點開H5作品,“知青舊居內景”中的一個個物件、擺設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注意。看到習近平等6名知青擠在一個炕上睡覺的場景,網友“貓子”表示,自己之前雖然也聽說過窯洞生活,但是真的很難想象他們是怎麼在這裡生活的。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細節最容易被忽略,但正是這些小的細節,才能更真實、生動地還原當時的生活狀態,也最容易抓住讀者的眼球,讓作品深入內心。團隊從文案、拍攝到技術,每個環節都很重視細節的生動再現。

場景中一個不起眼的蒜臼子,不僅向大家普及了它的功效,也介紹了剛到梁家河時,鄉親們教習近平幹農活、做家務的故事。負責此次文案的高天昱的介紹,後期經過技術團隊3D建模,蒜臼子不但可以放大,還能更清晰地展現。

“其實就是想讓大家瞭解,青年習近平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青年,也有很多不會做的事兒,但是他通過不斷努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性的成績。”在作品中,高天昱特意將“後來,擀麵條、蒸糰子、醃酸菜,他樣樣都行”選了進去,就是希望青年能夠從這些小事中受到啟發和鼓舞。

團隊第一次嘗試大規模採用VR形式來呈現,作品要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和總書記的奮鬥故事結合起來,在有限的時間、頁面上儘可能完整呈現。陳明負責交互設計,他坦言,這是個不小的挑戰。

“穿越时空”感受青年习近平奋斗的青春

取景過程中,大到梁家河的全景、小到屋內的一個擺設,怎麼更好地展現,大家反反覆覆討論了很多次。拍攝時,團隊花了一週時間實地走訪,瞭解每個場景,請來村裡的老鄉介紹背後的故事。

之前團隊做的VR場景展示類居多,但是這次很多地方需要加入文字、音頻等更多元素進去,對此,技術人員也花了很長時間測試。最終呈現的作品中,不僅畫面高清,還可以放大到4倍效果觀看。

製作之前,策劃監製史劍也看過不少“青年大學習”的新媒體作品。怎麼能夠讓同題作品更出彩,更受讀者喜歡,他帶著團隊多次“頭腦風暴”。最終從《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得到啟發,決定用細節和鮮活的事例來打動讀者。

事實證明,讀者反饋很不錯。對此,史劍分析,此次H5作品著眼於青年時期的習近平,通過VR來呈現,相對於視頻,讀者的自主性更強,能夠自由選擇想要了解的內容,同時它比一般的文字圖片作品增加了立體感,更吸引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