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夏日閱讀問答

夏日閱讀問答

梁東方

偶然翻出以前的一篇東西來,是回覆某媒體的書面答問。屆此季節輪迴之際,復綴此助興。

1、夏天很熱,在這樣的季節如何讓自己踏下心來讀書,夏天讀書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是否有有趣的故事發生?

閱讀本來和四季無關,閱讀是終身的事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惶論四季;但是閱讀又和四季有關,不管是擁爐閱讀還是樹蔭閱讀,閱讀在和四季有關的時候,除了季節在自然的氣候的意義上對閱讀的影響之外,往往還成了一種姿態,成了一種具有表演性質的自我欣賞。真正的閱讀者在閱讀本身已經自足,並不需要姿態或者表演。不過在這麼一個未必人人都在閱讀甚至是閱讀者越來越少的時代,閱讀本身的姿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話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和季節的關係,至少是還在愛著閱讀或者在提倡著閱讀的人的興趣範圍之內吧。

夏季是一個戶外閱讀的好時候。或者樹下或者林中,或者避暑的山坡上或者躲熱的大海邊,即便是沒有時間度假也會因為夏日日長,而完全可以在下班以後讓自己置身郊外的園林裡,只要抹了防蚊水就可以安心地看書了。偶爾抬起頭來,在真實的花草樹木水波盪漾的細節裡,被閱讀帶遠了的思緒會和現實中質感的大自然默默地融合,給你這閱讀者帶來意想不到的生動和感嘆。戶外的閱讀會使你接收起文字的信息來更為專注,會讓你往往在室內熟練的閱讀中經常被忽略掉的細節被充分地注意到。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環境中單單隻容納著你手中捧著的人類自己的創作物——書籍——的時候,會有一種異常的純淨。這和在自然環境裡聽音樂一樣,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清晰效果,這種異常的清晰中我們可以聽到埋藏在音樂裡的從來沒有被體會到過的,最細微的振顫。

夏日閱讀問答

2、天氣炎熱,您個人有什麼好的閱讀方法可以介紹給大家?

炎熱是人性的大敵,人性在微涼裡往往普遍保持得會好一些。閱讀自然也是如此,閱讀所代表著的平和的心境與悠然的人生態度,的確需要清涼而不需要炎熱。在一味的炎熱里人會失去一切耐心,自然也包括閱讀的耐心。夏天的閱讀固然在空調房裡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那種將炎熱隔離在門外的得意裡,突然擁有的清涼會和突然擁有的閱讀的興趣一樣沁人心脾。不過空調房裡的閱讀不宜持久,時間長了對身體無益。在夏天裡,不要放過戶外閱讀這個大好的機會。戶外晝長夜短而氣溫又比城市裡比家裡要適宜得多,這是夏天賜予我們的最好的饋贈之一;在我們城市的河邊,釣魚者比比皆是,讀書人形單影孤。和發達國家的景象正好形成對照,我們和人家的生活質量的差別,不在吃穿,就在這樣顯示著精神生活品位的地方。

3、您覺得這樣的季節除了在家裡,還有什麼地方適合閱讀?請推薦幾個城市中的閱讀地。

如上所述,山坡樹蔭,河邊林下,貼近自然而少干擾的地方。各個城市的公園綠地,郊外開放式園林,或者就是麥地邊的楊樹下,也都是上好的選擇。

4、您平均一個月讀幾本書?最近在讀什麼書?有什麼樣的讀書體會?

自己讀書的習慣是幾本書穿插進行,平均一個月大約六七本是有的。最近在讀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諾獎小說《我的名字叫紅》《詩話人生——黑塞詩選》《讀書》雜誌舊刊若干期、《戎昱詩選》,等等。感覺讀書能經常帶給自己啟發,可以體會不一樣的人生狀態下的情致,很妙。

5、請推薦幾本適合夏天閱讀的新書好書,並簡單說明推薦原因。

應該說一切書,一切你自己感興趣的書,適合別的季節也同樣適合夏天閱讀。如果一定要和季節配合一下的話,或者那些描繪自然百態、抒發個人在自然中的感受的書在夏天裡讀起來可能會更有味道,因為眼前的植被茂盛,昆蟲繁多,生物多樣性比較好,而天空或晴或雨,流雲閃電變化多端,正可與書中的世界相模擬。比如法布爾的書、赫德遜的書、黑塞的書。

夏日閱讀問答

6、您覺得隨著網絡的發達,現代人的讀書量是不是有所減少?您怎麼評價現代人的讀書現狀?您是否看好紙質書的未來?

在郊外這個小區的QQ群裡有人急切地發言詢問安裝電視大鍋的事情,臨了他自己感嘆了一句:沒有電視看真是活不下去啊!意思是這裡地偏人少,連個商店都沒有,更沒有城裡的熙熙攘攘,一個人出來進去進去出來,必須要有電視做人生的支撐才好讓自己生命中的時間滑過去的光滑一些,無痛苦一些。當然,這是我們的時代非常普通的不閱讀的人中的一個。他無意識地從相反的角度上觸及到了閱讀的最高意義:讓時間過得豐富而從容,讓生命的感覺發達而敏銳,讓人生的細節充分,讓思緒飛揚,讓我們總是被侷限於一地的生活擁有異常遼闊的天空。

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的確是下降了,憑直觀的感覺也可以發現不管是年輕人還是成年人,捧讀一冊紙質書籍的日常景象已經越來越稀罕。守著電視、手機和網絡度過生命中的時間的人,已成多數。不過紙質書的魅力在至少一個時代裡還不會結束,方便的,深入的,不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的紙質閱讀還將長期存在。市場上那些古舊甚至只是十幾二十年前的書籍現在就很是不乏追捧者,一是內容上的嚴謹具有永恆的魅力,一是裝幀上的簡樸降低了價格,這是很需要現在一味追求大開本和大行距的紙質書籍出版注意的事情了。畢竟,紙質書籍的歷史命運,和圖書的製造者的態度是有著決定性的關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