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可以讓你獲得幾個一輩子

閱讀,可以讓你獲得幾個一輩子

4月20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會上發佈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本次調查執行樣本城市為50個,覆蓋了我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手機和互聯網成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12本,只有一成以上成年國民全年紙質圖書閱讀量在十本以上,且深度圖書閱讀行為的佔比偏低,超過半數成年國民傾向於數字化閱讀方式。近四成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城鄉居民不同介質閱讀率和閱讀量均存在明顯差異,國民對當地有關部門舉辦閱讀活動的呼聲較高。

農村閱讀怎樣?農村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閱讀的現狀又是怎樣?

閱讀在農村基礎教育階段仍然沒有受到充分重視,筆者在農村學校做過調查,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完成400萬字課外閱讀量不足30%,四大古典名著閱讀完成其中兩部及以上部的不足10%。大多數孩子沒有充分的閱讀時間、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健康的閱讀理念。閱讀狀況堪憂,其根本原因是對閱讀的認識不足。

學生閱讀的目標在於傳承傳統文化,構建學生人格,培養語文素養。閱讀是學生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課。新教育實驗把“營造書香校園”列六大行動之首,也告訴我們,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改革,閱讀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然而絕大部分中學生的閱讀是應試式閱讀,學生把教科書當“主食”,把課外閱讀作為可有可無的“副食”,閱讀的目的很明瞭,為了應試。教師的閱讀教學過分注重文本的條分縷析,忽視人文素養涵濡黙化,有時不惜用拔苗助長方式,追求讀故事,求要素,篩選考題,甚至為壓縮閱讀時間達到應試效果,沒有閱讀體驗就編制閱讀考題強記硬背提高考試分值以達到語文教學目的。定位不準,下什麼功夫都只能是南轅北轍。

閱讀能促進學生心智的全面成長。閱讀是一種全方位的、多維度的智力體操。有專家研究發現,人在閱讀過程中,用於眼睛移動的時間僅佔5%,95%的時間在用於思維,能加快大腦運行,促使人的聯想力、創造力、感受力、理解力和記憶力的提高。閱讀可以讓我們獲得認識和探索世界的能力,變得更聰明,更強大。特別對於學生的閱讀體驗,更顯得重要,現代研究還發現,人在初始階段,視覺的閱讀可以讓左右腦同時運行,人類在14歲以前的閱讀體驗,對後來的成長非常重要。如何讓智力器官發揮巨大的終極功能,“(智慧)市場上買不到”(土耳其諺語),而閱讀可以做到,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不僅是精神的寫照,也是生理的映射。

閱讀是學生最美的精神追求。莎士比亞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個體心靈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個體精神的完整發育。人的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閱讀能改變生命的寬度,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可以讓你獲得幾個一輩子”(池莉語)。筆者統計,現行人教版初中階段語文教科書課文近170篇,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的補充閱讀數量有限。所以說教科書的閱讀,不是完整的閱讀,或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是僅僅為學生提供“樣品”,讓我們學習研究,不能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多元寬大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人教版要求初中必讀名著16部,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和落實,大多被“簡化”、“邊緣化”,學生在“飢餓”和“營養不良”的狀況下度過非常重要的人生階段。學生的精神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在閱讀中慢慢地認知、體驗、感悟、薰染、默化,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的世界。

閱讀應成為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新教育實驗倡導“晨誦、午讀、暮省”為核心的兒童生活方式。晨誦,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午讀,喚醒生命的美好與神奇;暮省,讓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受到兒童的歡迎,也收到豐碩的成果。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會決定一個人會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品質。一個人可以有成千上萬個習慣,而閱讀無疑是其中一個最好的習慣。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閱讀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甚至還要一定的毅力和意志。我們需要把閱讀當作獲取生活最基本的技能和來培養,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強制,不斷改造和提升,讓閱讀成為人的核心工作能力,做終身讀者。諾獎得主馬爾克斯每天強迫自己上午9點到下午2點必須進入工作狀態,實在寫不出來,也要在書桌旁坐上兩小時。大師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為我們刻畫出人類心靈中最深刻最本質的“孤獨”,編織出一個現實與魔幻交相輝映的世界。我們要改變“放羊”式閱讀,什麼時候想讀就去讀,抓到什麼讀什麼,讀多少是多少,不講究閱讀效果,這樣的閱讀沒有價值,反會敗壞我們的“胃口”,失去意義。

讓學生認識閱讀的價值和意義的關鍵在教師。有兩類人不閱讀最可怕,一類是領導幹部,一類就是教師。教師最忌諱用昨天的知識,在今天的課堂,去培養明天的孩子,最可怕的是教人學習的人不學習,教人讀書的人不讀書。而如今,教師不閱讀,是一種社會事實。筆者瞭解,大多數教師讀書時間和讀書量非常少;讀書的選擇追求趣味化;讀書意識日漸淡薄,不能正確對待閱讀對教師專業成長及學生示範引領的作用。甚至,有少數教師多年沒有買書的經歷,沒有完整地看經典名著了。缺乏讀書意識,比沒有書讀更可怕。“拯救閱讀,請從拯救教師的閱讀開始!”(朱永新《我的閱讀觀》240頁)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觀念,教師閱讀觀念的培養是前提,“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強也,知困然後能自反也。”師生共同成長,這才是教學相長。我們也關注到,近幾年,各級教育部門和研究機構每年都會給教師開出長長的必讀書單,組建閱讀團體,開展“書香園丁”培育活動,有一定的成效。

全國兩會上,“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多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閱讀正逐步成為全民生活的“新常態”。閱讀更應當是我們教育教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我們今天培養的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更凸顯今天閱讀的價值和意義。閱讀改變中國,首先要從改變每個人開始。其實,閱讀不是奢侈品,努力做,就一定能做到。

閱讀,可以讓你獲得幾個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