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育的核心任務

當我們談到“閱讀”的時候,常常會感覺到它是多麼個人化的事務,以至於任何哪怕略有強制性的色彩都會讓人感到那麼的不合時宜。但是,當我們將其放到教育的視角上來進行審視和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恰恰強調和關注的遠遠不夠。

探 究閱讀的產生,離不開對人類語言和文字的觀照和認識。經過漫長的“有聲無言”的蠻荒時代,人類的語言悄悄萌芽,語言的產生是人類不斷試探、歸納和總結概念 及其意義的結果。藉由語言,人類的童年記憶漸漸由無數個口耳相傳的故事和經歷組成,它們都是很多代先祖在狩獵與採摘、喜悅與驚嚇中,通過觀察、遭遇、推測和想象而點滴積累。文字的慢慢出現,終止了語言記憶流傳的不便及口耳相傳的不確定性,使得人類的故事和文化知識的傳承克服了時空上的障礙,讓後代的智力和 學習能力得以迅速發展。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閱讀應是先於文字而出現的人類行為,因為“即將成為書寫者的人必須能夠先識別和辨讀符號的社會系統,然後才可能將其記載於書頁上”。 ①但這不影響我們認為文字的產生對人類是一件開創新紀元的大事。中國古人則用這樣的神話故事來表現文字出現的意義:“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②有人這樣解釋說:“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③通 過對先人留下文字的閱讀,讓後人得以領會天地之“秘”,得以窺見甚至是鬼怪之“形”。事實上,先人們留下的經驗遠遠不是先知般的聖諭,但是,文字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其不斷地累積,從而為後人的判斷提供了廣泛的材料,通過不斷地閱讀它們並進行分析和論證,使得人類的智慧得以幾何般地生長。

對 書籍作用的闡釋和表達讀書籍的熱愛和讚頌之辭,可謂濫觥遍地。如培根就這樣形容道:“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 給一代又一代。”也有人甚至誇大到膜拜“萬歲”的程度,如赫爾岑斬釘截鐵所說的:“人類的全部生活,會在書本上有條不紊地留下印記:即使種族、人類、國家消失了,書籍也將永存下去。”④

我們無意無限制地誇大書籍和閱讀的決定性,但閱讀的重要是怎樣都無法忽視的。

約兩百年前,雨果曾這樣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由此,學校的重要性便顯示出來了……書籍的朝代開始了,學校為它準備條件。”⑤我們能夠看到一位大文豪對學校教育與閱讀充滿了多麼大的期待。可以說,學校教育在這兩百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讀書似乎已經成為學校的代名詞,學校成為“書籍的朝代”的主要殿堂。

阅读,教育的核心任务

書籍承載的是人類一代代所創造出來的文化與文明,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髮展和進步,主要是因為人類能夠自覺地對文化的持續地傳承和豐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它的未來將是極為危險的。

教 育作為人類文化、知識和精神傳承的手段,閱讀使其如虎添翼。書籍的出現(從毛皮布帛、竹簡木簡到紙張),使閱讀有了越來越便利的載體,教育便漸漸進入經院 化的傳授階段,雖然早期的學院式教育還只是少數貴族階層子弟的特權和福利。隨著紙張和印刷的技術條件的不斷突破,書籍的普及大大促進了受教人群的範圍,純粹的文化教育如春天的燕子一般“飛入尋常百姓家”。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書籍閱讀的實現,教育才真正有了持續的進步。教育的發展,才不斷地促成了科學和文化的飛躍,才有了今天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

我們發現,愈是重視閱讀的教育,愈是重視閱讀的民族,愈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猶太人重視閱讀重視教育,因而人才輩出,在世界上各個領域大量湧現傑出人物。

相 比之下,我們該反省中國人的閱讀,反省中國當代教育片面重視應試忽視閱讀而帶來的嚴重弊端。轟轟烈烈的應試教育中,豐富的閱讀已經被教育所拋棄,更多的學 校在為了分數而強迫孩子們不斷地做習題和測驗考試。而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因為不重視閱讀,導致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智力背景蒼白虛弱。不僅學生如此,教師亦然。最該有文化的人越來越沒文化,最該讀書的人越來越遠離圖書,忽視閱讀的教育越來越容易走進死衚衕。缺少必要的閱讀,讓我們的學校異化為分數競爭的訓練場, 教師和學生在他們的教育生活中缺少生命的光彩和幸福,這是中國教育人迫切需要檢討並加以改變的教育現實。

阅读,教育的核心任务

我們認為,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興趣和能力。如果一個學校的教育將這個問題解決了,主要的教育任務應該說就算完成了。

據此,我們認為應該確立閱讀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這也許會被人認為是矯枉過正的“閱讀教育中心論”,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閱讀在教育中不可壓制的重要性無法抹殺。

首 先,歷史傳統賦予教育以“讀書”、“攻讀”的特徵歷久猶存。“耕讀傳家”、“書香門第”的讀書,雖然沒有擺脫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那種家庭子弟通過應試讀書進入上層社會的功利色彩,但是客觀上促進了讀書行為的普及,通過讀書獲取知識以求上進的認識得到加強,閱讀水平也不斷提高。

其 次,讀書對影響人的志向、人生觀、品格情操和生命狀態的重要作用,這是教育學認同並藉以作為重要施教手段的。“書籍將我們引入到一個高尚的社會,在那裡, 歷代聖人賢士群聚,彷彿與我們同處一堂,讓我們親聆所言,親見所行,心心相印,歡悅與共,悲哀同歷。我們彷彿也嗅到他們的氣息,成為與他們同時登臺的演員,在他們描繪的場景中生活、呼吸。”⑥

第三,教育各門學科除了教材基本知識之外,都離不開大量相關知識的拓展閱讀,文科自不待言,即使是理工科也越來越離不開廣泛的閱讀,隨著科學研究的與日俱進,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科學新進展新成果和文獻資料的檢索閱讀已無法躲過。

阅读,教育的核心任务

第四,腦科學的研究,越來越證明閱讀對大腦的影響和改變是明顯的。

隨著近些年腦科學研究的迅速推進,關於腦的秘密雖然所知還很微乎其微,但已經足夠讓我們驚歎。在大腦那鬼斧神工的構造和眾多機能中,遺憾的是,閱讀並非是人大腦天生就具有的能力。

閱讀可能是腦所承擔的最困難的任務,它是人類發展過程中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研究發現,大腦內並沒有專門負責閱讀的腦區,基因尚未將閱讀融入編碼結構中。科學家們推測,閱讀可能不像口語那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成為了生存的技巧。⑦人類創造出文字不過是四五千年的事情,相比人類的歷史可謂非常短暫。人類的大腦所建立的基因藍圖還是來自於以狩獵採集為生的遠祖們,在進化中,並不存在任何因素促使我們通過視覺來理解語言,人類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形成專門的閱讀神經迴路。⑧正 因為沒有特定的基因組直接負責閱讀功能,我們的大腦只好在負責視覺和語言的原有結構間建立聯接去學習閱讀這項新的技能。科學家們沮喪地說,正因此每一代的 每一個兒童都需要重複大量的工作。兒童天生就會辨認聲音,而文字是額外的需求,他們就需要努力學習才會讀懂。而為了獲得這項非天賦的技能,兒童需要一個全面的閱讀教育環境,這樣他們大腦中負責閱讀的神經迴路才能得到充分開發。⑨

因此,人的閱讀能力的形成要充分依靠後天的努力才行。

第 五,閱讀對教育不均衡造成的教育差距具有彌補性的作用。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和不同家庭的各種差距造成的教育水平差距巨大的教育現象,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 尖銳問題。我們知道,硬件設施是教育的基礎,但決定教育水平高下的往往就是軟件水平。重視閱讀的學校,即使校舍很普通,它也可能是一所優秀的學校。狄金森在詩歌中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為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儉的 車——承載著人的靈魂。”閱讀能夠讓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得到改善,甚至逐漸成為優質教育群體。斯蒂芬·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用大量的數據對比發現,學校和家庭閱讀環境好壞、圖書館有無和多少、藏書多寡、父母教師讀書與否、學生閱讀量大小等因素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密切相關。斯蒂芬·克拉生在書中說: “雖然貧窮家庭的孩子接觸書籍的機會比較少是事實,但若是將貧窮孩子分成兩組,被提供較多讀書機會的那一組孩子將會發展出較高的語文能力。”在教育中倡導閱讀也許是教育投入中相對比較廉價的,也是改變最為顯著的舉措。但正如斯蒂芬·克拉生所感嘆的:“目前學校盡的力還很少。事實上,學校不但沒有拉近起跑點 的距離,甚至還使差異擴大。”《朗讀手冊》這本書中有一句話:“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我們要在它們消滅我們之前殲滅它們。”

阅读,教育的核心任务

第 六,閱讀的教育治療作用越來越得以彰顯。閱讀是通向內心安寧的一條通道,它除了能解決人的生存之外,還能給心靈以慰藉。很多人的感受是,“沉醉在閱讀中, 而平常擔心的問題都會消失無蹤”,“閱讀讓我從日常生活中難以忍受的……逃離出來……我得以逃離周遭的人、事、物,還有逃離我自己的煩惱和不滿”。 ⑩而閱讀時間裡,教育管理也會得以改善,當學生進行自由閱讀時,班級會非常安靜,不會有秩序問題,“一位中學校長說自從他們學校開始營造閱讀環境以後,發生的紀律問題降低了50%”。 ⑾在教育教學中,出現問題學生是比較常見的教育現象。但是,通過科學的閱讀指導,孩子在與那些最美妙的故事和最美好的書籍遭遇後,會漸漸發生改變。事實上,在很多學校裡有很多通過閱讀得到成長的問題學生和發育弱勢的學生案例,很多學生通過閱讀中每年都有明顯的新變化。一些案例比如內蒙古罕臺新教育實驗學校的鄉鎮學校裡的案例,學生通過閱讀前後對比的巨大變化讓人驚訝之餘,也讓人非常感動和感慨。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時,一些教育機構如新教育實驗教師團隊給災區的孩子們帶去了兒童閱讀課程以及相關閱讀圖書音頻等,令人欣喜的效果證明,聆聽故事和閱讀那些最美好的書籍對於撫慰和調整兒童心理是有著非常有效的作用的。

閱讀是教育中最核心的能力。教育,要相信書籍的力量,這是教育應該恪守的宗教教義般的信條。沒有閱讀,學校就成了知識海洋邊不斷擱淺的大小船隻,讓人飽含希望卻無法航行更遠。

(注:文中配圖均為北京十一學校林月琴圖書館)

註釋:

① 《閱讀史》,(加拿大)阿爾維託·曼古埃爾著,吳昌傑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版。

② 《淮南子·本經訓》

③ 《歷代名畫記》,(唐)張彥遠著。

④ 《赫爾岑論文學》,(俄)赫爾岑著。

⑤ 維克多·雨果:《莎士比亞論》,譯林出版社2013年版。

⑥ 《與書為友》,〔英〕塞繆爾·斯邁爾斯撰。

⑦ 《腦與學習》,〔美〕David A. sousa 著。

⑧ 《腦的閱讀》,〔法〕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著。

⑨ 《普魯斯特與烏賊——閱讀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美)瑪麗安娜·沃爾夫 著。

⑩ ⑾ 《閱讀的力量》,〔美〕斯蒂芬·克拉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