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在成都听到的都是四川话,而在武汉听到的都是普通话?

听到乡里话就脑壳疼


那很简单,这种现象一针见血地说明了,武汉是全国城市。而成都,只是盆地城市!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武汉作为全球第一大城市,也是亚洲重要的国际化大都会!武汉的人员商贸往来非常频繁;加上武汉又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武汉又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商贸流通中心。武汉又是中国的工商业中心,企业总部之都。这一切,都要求必须说普通话!

十二省通衢,亚洲之心,中国底特律,东方芝加哥,四大名镇,四大聚。无不说明了武汉在整个国家大局的重要性。武汉,其实是在很多领域扮演着中国第二首都的作用。

武汉大量的大学生,开明的媒体,南来北往的人员,辐射全国的交通流通,加上武汉人的素质胸怀眼光视野,都使得普通话在武汉作为第一的工作语言。武汉不是没有方言,而是武汉的地位和作用使得方言边缘化。

而成都,给我们的印象,无非就是盆地,无非就是休闲之都,慢城。甚至,成都周围都是穷乡僻壤,穷山恶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所以,成都在国家大局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是典型的自成一体的小格局。

成都既不是重要的商业物流交通商贸科教中心,也不承担国家大局中的种种职能。所以,成都人,自己过个小日子就行了。所以,成都人最没有追求,最休闲,最浪漫,婚外情在这里也非常流行。

对于种种这些,成都人说四川话,完全足够了!搞个婚外情说个四川话还更亲切一些。


武大东湖


武汉人说普通话居多的主要原因:

1.以前只是外地人多,现在外国人也多

2.大学高校多,学生多,同学之间天南海北,用普通话沟通利于交流。而武汉街头巷尾的小贩也习惯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个成功的商贩往往掌握着全国各地十几种方言,谁来看两眼都是他老乡,送上亲切的家乡话,不买点东西你都不好意思走了。但毕竟不成功的商贩居多,那面对庞大的外地人和大学生客户群,也只好用武汉的弯管子普通话伺候着了。

3.学校教育,记得我读书那会儿,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说普通话,为此来开过几次家长动员会。潜移默化,一旦到了正式场合,总是不由自主地说起普通话来。

4.武汉人也听不懂武汉话。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原因在于今天的武汉已经不是昨天的武汉了。首先湖北省各地有很多方言,彼此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而老武汉市呢?只有汉口(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武昌(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汉阳,其他统称郊区。新武汉加入了以前的黄陂,新洲,蔡甸,江夏,沌口等等共13个辖区。而这里面新建城区我不太了解,但蔡甸有蔡甸话,黄陂有黄陂话,新洲有新洲话,江夏有江夏话。所以造成了武汉人听不懂武汉话,为了不闹笑话,就只好多说普通话了。

5.用武汉话来形容武汉话捏,就是说话爱带渣子。不熟悉的人听到了,容易引起误会。武汉市之前数次评选文明城市都棋差一招,痛定思痛之后,政府也是鼓励大家多说普通话,维护好外地朋友对武汉人的第一印象,相信服务行业,医疗行业,比如医生护士,的士司机师傅等当时都是收到学习通知了的。

大致如此,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关于重庆方面,因本人不熟悉山城人文历史,又懒得百度,故略。


竟天择


1,为什么在成都听到的都是四川话:

因为四川人不喜欢说普通话且以说四川话为骄傲,就像主持人谢娜,是不是会说四川话,因为四川话是特别生动、机智和幽默的。随着社会发展,且四川方言词汇仍然非常丰富。还有不少四川方言词汇如雄起、下课、勾兑等,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已在全国广为流传。  

再看看这位成都人对成都人不喜欢说普通话说四川话原因的看法
本人成都人,从小到大生活在成都,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或者说几乎不)使用成都话。个人认为成都人不喜欢说普通话有如下几个原因
1:川话口音,椒盐普通话反而影响双方理解在成都,你会发现一部分人的普通话水平其实相当差,不仅是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韵不分的问题。一部分成都人说普通话时,只是简单照搬普通话的声调,并没有按普通话应有的语流语调及发音规范==身为成都人,有时听到这种普通话也是很累的
2:开放时间较晚,和外部沟通较短。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成都真正的开始与中国其他省市沟通也就是这10余年西部大开发的事情。相对于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成都与各地的沟通交流的时间较短,整体川内对于普通话的需求并不高。拿数据举例,在2017年春节,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空城率均达到百分之50及其以上。其中过节返乡的人口中,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人员。 而成都却并未上榜。相较于其余这些城市,成都这座城市对于普通话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可能远低于四川话。

3:同属北方语系,基本互通四川话和普通话都属北方语系,和普通话的差距较小,一定程度上可以互通。这也使得川人学普通话的需求并不高。总而言之,川人不爱说普通话,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2,武汉人为什么说普通话

可以理解成武汉人觉得说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表现,我一个侄子是武汉人,他从小就说普通话,因为从幼儿园里老师教的就是普通话,爸爸妈妈也是说普通话,至于他的爷爷奶奶说武汉话,但他还是不怎么会说武汉话,他与人交谈都是说普通话。其实在很多地方,小孩上学就规定用普通话交流和学习,我一个同学河南新乡的,她就说她从小就说普通话,他们那方言和普通话很像。


下面是一个武汉人对自己不说武汉话说普通话的观点

首先我想声明一点,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除了跟父母讲武汉话之外,如果我不确定对方是武汉人的情况下我不会讲武汉话,我平时会讲英文和普通话比较多,为什么?首先,语言是用来沟通的,沟通的目的是以最精炼和最简单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而不是复杂化,而说普通话或者世界上更为通用的语言可以让沟通过更容易一些。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我觉得香港做的很好,虽然大家也都讲广东话,但是如果你将普通话或者英文对方也会一样的应对。老实说,我很BS楼主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不确定对方是武汉人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说一种让对方也许无法理解的语言,让世界先接受你,那么你先适应外界环境好吗?中国人的素质和修养不是一天可以提升的,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综上,出现这种现象是和各地地理位置的科教文卫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相关的


二土的笑料小黑屋


1.因为四川话听的比较顺耳亲切,外地人人都能听懂,很多人觉得四川的调调很有意思,都会不自然的模仿,(比如帅锅,来耍一下子吗),就像东北话一样有喜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人谈话也比较亲切,不尴尬。

2.武汉外地人比较多,在武汉毕业的大学生有100万之多,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各不相同。只有普通话比较方便交流。即使排除大学生,湖北集一省之力发展武汉,吸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即便是一个湖北,不同区域口音各不相同。湖北东南方向的咸宁一带说话非常难懂,湖北西北人听不懂湖北西南人的方言。同在武汉只能普通话。而四川话在四川非常统一。在武汉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目前有1000万人口,未来目标人口达到2000万,这增加的一千万人口,更多的是吸引武汉之外的人迁入武汉,相对而言武汉本地人不多。

3.武汉话并不是那么亲切,也有个别生僻字,外地人不懂,如果两个人说武汉话大些声音 你在远处会觉得吵架,不适合陌生人之间交流,当然两根武汉人在一起,肯定会说武汉话。


持范


有些回答就扯淡了,省会城市,除了省会本地人,哪个外地人不多了?

非沿海省会城市,往往经济是全省最发达的,会吸引省内和周边邻近省份的大量外地人来工作,武汉如此,成都亦如此。说武汉比成都外地人多,纯属扯淡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方言统一,湖北全省的方言不统一。

四川省内,除了少量少数民族地区,方言基本上是统一的,就算有口音的差别,但是基本上不存在因为口音有差异导致无法沟通的问题。哪怕云南昭通、曲靖的人到成都,不用普通话也能勉强沟通,说慢一点儿、少说一点过于方言的词就是。陕西汉中、重庆、贵州遵义,不用说了,哪怕凯里这些地方,四川方言也只是转换口音的问题,不存在很难听懂的事情。看看四川方言覆盖有多广,甚至连湖北恩施那边,方言也是接近四川方言。以前在广东遇到恩施人,说四川话完全是能沟通的。

反观湖北,武汉话我不知道覆盖有多远,但是从我了解的来说,与恩施,与襄阳这些地方的方言相差非常大。以前在广东,遇到很多湖北人之间,都是用普通话沟通的,因为方言不统一,各自说各自的方言比较难听懂,不是湖北那边的人,不了解具体方言是怎么分布的。

其实最极端的例子,应该数湖南人,特别我听一郴州的人说的,他们别说一个县,就是一个镇,就有很多种方言,甚至不一个村的方言就不一样。对于重庆四川这边方言极其统一的地方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们那里,到镇上赶个集,都说普通话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怎么去学去听别的方言,普通话沟通,省事多了。也许老一辈还是少说普通话。反正我接触到的湖南人普遍普通话都不错。

武汉作为省会城市,肯定会吸引大批量各市县区的人到武汉工作学习,方言的不统一,自然会让武汉本地人和非本地人之间用普通话来进行有效的沟通。现在大家都至少初中毕业了,普通话基本上都不困难了。

四川方言地区,普遍都不喜欢成都口音,男的说话都娘啊,但是一丝都不影响彼此间的沟通,为什么要说普通话?

真正的非本省的外地人,不管在武汉在成都在重庆,其实都不太多。又不像沿海经济发达,能吸引大量内陆人去学习工作。


没了记忆2016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看到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情不自禁地想去提笔作答,而且感触良多,因为我见证了武汉在这方面的改变。

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的问题,你其实是想问为什么在成都一直听到人们都在说方言,而武汉现在却更多人在说普通话,侧重点在于成都未变,而武汉在变。那么我们就来从成都与武汉各自的角度去剖析其中的缘由。


一、成都为什么没有改变,大多数在成都居住的人们如今依然操着方言在与大家交流,以下在我看来是主要原因。成都话与绵阳话,资阳话,宜宾话,甚至是云南话,贵州话,一样都属于四川话系列,且口音变化不是特别的明显,实则是属于同一种口音,使用人群广泛,这种受众面广的口音在成都人心中已经具有很难撼动的地位,固然很难改变了。


二、武汉为什么改变了,大多数在武汉居住的人们如今基本都在用普通话与大家交流,其中也是有原因的。相较于20世纪,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前,如今的武汉更加地兼柔并蓄。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一万多个工地同时开工,让现在的武汉更加具有包容性。一些影响观瞻的市井文化在今天的武汉已经很难看到了。就算是菜场卖菜的大妈即使本来不会讲普通话,遇到操着普通话的客人也会憋着汉腔去讲充满汉味的普通话,去适应大家,由此可见城市面貌的改变可见一斑。说武汉话的人为什么需要去讲普通话?因为武汉周边语言差别太大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都是不同的语系,而作为华中最大都市的武汉南来北往的客人络绎不绝,很多不同地方的人到武汉定居,因为武汉的地理位置离这些地方都不远,只有普通话才能让大家融合,不然有些人根本听不懂。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希望我的回答还算中肯,能够解答你的部分疑惑。如果觉得我写的有两分道理,那么我们互粉吧!


就事论事的怪咖


题主的印象是正确的,我居住在武汉,成都也经常去,确实感觉成都人相对更喜欢说方言,而在武汉,汉口本地方言还是占主要地位,但洪山区和武昌相对来说几乎已经是普通话的天下了。


造成这个原因的关键在于二点:


一,武汉和成都外来人口的来源地不同。

二,武汉成都外来人口的语言结构



我们先看武汉


武汉常住人口2017年为 1089.2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53万,还有236万人大多是外来流入人口,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有几十所高等院校,武汉的户籍人口中还包括了近百万的在校大学生,而这些在校大学生里大多不是武汉本地人。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有发现,当时全市人口中本省其他地区流入73.39万人,外省流入24.93万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外来人口已经超过230万,武汉作为人口流入地区,流入人口中省内其他地区占多数比重,省外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河南和湖南。

所以武汉的外来人口加上外地大学生,很实际已经超过300万,其中大约3/4是本省人,而1/4为外省居民,主要来源地为河南和湖南。


我们再看成都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数据,其中成都常住人口为1604.4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1152.81万人、户籍人口为1435.33万人、流动人口为619.29万人。


但成都的流入人口来源地 相对武汉要集中得多,来自四川其他地级市州就占据了接近85%,只有15.66%来自省外,而且主要来自重庆。(资料来源:《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湖北的各地方言多元性高于四川,武汉话即使在湖北省内也不是主流!!!所以干脆大家都说普通话了,哪怕是武汉本地人。


相比之下,成都人所说的成渝片方言,几乎占据了四川的半壁江山。。所以从效率上来说,都学成都话是最方便的!



闭家锁的红枫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从地理位置看,四川自古就有蜀道难的说法,也就是进四川相对比较难,整个四川的人口流动大部分还是内部流动,人口成分较少受外界的影响,虽然川渝地区各片说话口音略有区别,但语调大致还是一个方向,语言语境较纯粹,川渝境内人们交流都不存在问题,大致上可以称这个语言叫四川话,省内的人到成都大家都说四川话,沟通不存在障碍,有了这个基础,成都人说四川话就很容易理解了;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说法,人口迁移比较频繁,湖北省境内各个城市的方言省内的人很多都听不懂,地理位置紧挨的城市说话也不一定相互能懂,甚至在武汉内还可以区分汉口、汉阳和武昌的武汉话,也就是说武汉话实际受外来影响更多一些,而本省内的人来武汉就业的人因为语言障碍说普通话就成为最简单有效的沟通方式。成都和武汉都是省会城市,都是省内人口流动的聚集地,地理位置带来的语言环境是各自说话方式的直接反应。

2、从社会发展看,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使用的地区包括川渝等地以及云贵部分地区,使用人口众多,由于经济及交通的快速发展,很多四川人除了把美食带到全国各地,也把四川话带出了川渝,加上四川话除了声调不同,会普通话的人大致上还是能听懂四川话,所以四川话是有这个群众基础的,成都人讲四川话不会影响外来人口的交流。而武汉除了大量来务工的外地人以外,还有100多万高校学生,本地人也不可能都听得懂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所以势必要找一个便于交流的方式,用普通话就很自然而然了。

3、从语言发展趋势看,上面说了很多四川话的高度一致性导致了大家都来说四川话的文化氛围,这样强势的语言由于人口众多,再加上四川话本身就很有意思,好懂好学,所以得到了推广和发展;而武汉,说实话,以前在中国能够叫‘大’的只有大上海、大武汉,所以老武汉人和上海人有一样的毛病就是看不起外地人(虽然我也是武汉的),特别是省内的外地人,很多省内到武汉的人为了避免歧视,一般都说普通话,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武汉的发展,武汉话已经越来越小众(上海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二十年前你说武汉话还有优越感的话,现在一般的场合你不说普通话会非常不好意思。

最后,语言的应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哪一种语言得到应用和推广是看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四川话接地气、使用人口众多,所以成都人讲四川话;武汉话说的人少,自然在武汉就会用普通话交流。


士不斗三


在成都呆了4年,对于成都人的这个习惯,有时候,吃四川火锅,如果旁座由四川客人说着川话,感觉尤其有气氛,有感觉,对于这个话题,也深有感触。

1 成都的开放程度不够

成都朋友不要不乐意,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越高,本地人员来源越多元,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也会越高,以广州为例,本地人比例跟成都差不多,但是外地人比例越来越高,并且天南海北的人都会有,一些广州本地的朋友,闲聊中会说,10年前大家在办公室都是说粤语,现在基本都是普通话,一方面国家要求普通话办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开放程度,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外来人口多了,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您一口粤语,这交流的难度不低于外语,经济要发展,需要普通话这个重要的沟通工具。我碰到过一些四川本地政府客户,见面、电话都是一溜的川话,虽不排斥,但确实不太利于沟通工作。

这方面,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开放程度、开放需求显然是高于西南一隅的成都。

2 成都人的小小傲娇

成都人有一点小小的傲娇自信,方圆千里,西南首府,何等地位?重庆人以前是四川的第二城,都被成都压得死死地,这几年直辖了境况才得到好转,更不用说绵阳、南充等,成都人的地理自信,千年历史,让他们对四川话更为执着。

这个其实武汉也有,不过显然没有川人更为执着。

3 川话易懂且特色鲜明

四川话跟粤语、江浙话、闽南话一个区别是前者容易听懂,就算不是本地人,接触一段时间后,川话的理解难易度是远高于后面几种方言的,并且川话较为幽默,很有特点,想必看过电影如《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的朋友也能体会到。

武汉话有特色,但是目前还比不上四川话,后者的受众更多。

最后说一句:成都10年以来变化巨大,原来是西南人才聚聚,大家基础相同,川话就足以应付沟通,现在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才的聚居地,也越来越有国际范,相信不久的以后,成都人的普通话会用的越来越多,也让天南地北的新成都人生活的越来越巴适。


怒海狂鲨


为什么非得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说普通话?难道说方言就难登大雅之堂吗。

现在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基本上都能讲较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心情、状态和情绪是普通话无法去表达的。正是方言的存在,才让人与出生地有了牵绊和心灵相通。如果一个人无法真正融入一个地方的语言环境中去切身思考,那么这个人很难感受到当地人文风俗的特点。

现在如果80后家长,从出生就教育孩子说普通话,一句家乡话都不教(在学校里肯定都是说普通话),那么这孩子上了大学到了外地,在任何地方他根本无法感受到乡音的亲切。

语言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而是一种烙印。从娘胎里到你家乡人文情怀赋予的腔调。如果你嫌弃这种烙印或者你觉得说家乡话丢人现眼,我没意见。当然对于工作交流或者礼仪接待,成都人在面对对方说普通话时,也一定会说普通话的。

武汉话也蛮好听的,希望能够传承下去。至于普通话,只是现代混迹社会的必备技能之一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