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德军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后,马其诺防线里的法军结局怎么样了?为什么不坚守抗战?

张老师说


用马后炮的观点来看,马奇诺防线貌似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事实上,法军在整个法兰西战役中虽然败得一塌糊涂,但马奇诺防线却并没有被攻破。直到贝当向德国请求停战后,防线内的守军仍然在坚持抵抗。

马奇诺防线不是简单的几座炮台,它是一个立体化的防御体系。用官方语言来概括,它是一个拥有六千个永备工事(平均每公里正面布置十五个),每一个公式都用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构建的,不可能攻破的防线。

用文字很难表述清楚,图片会更直观一点。

从正面看,防线是稀稀拉拉的几座碉堡。从背面看,每一座碉堡群的后面都有几十米的纵深工事。


防线的大型工事(Ouvrage),顶盖和墙壁厚度达到了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也有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从地表看,貌似只有一个碉堡。实际上碉堡下面却拥有几十米深的地底工事。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如此,马奇诺还称不上不可被攻破的防线。因为再坚固的堡垒,如果只是消极防御,最终也会被攻克。按马奇诺本人的构想,在防线内还要驻扎十几个师的机动部队,用于实施战术反击。但因为构建工事的建设消耗了大量的国防预算,被法国媒体一通批评。截止到二战爆发前,马奇诺防线内的机动部队不到十个师,只有预计的一半兵力。

但是就算是如此,德军也没有敢进面向马奇诺防线发动猛攻。只是以17个师组成的C集团军群,在马奇诺正面佯攻,主要目的是牵制防线内的法军机动部队,不让他们增援到其他战区去。



法兰西战役爆发后,以一百三十个师组成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四国联军差一点就被德军包了饺子。法军总司令魏刚,以残存七十个师的兵力布置的魏刚防线,也被德军轻易攻破。

德军以近百万的兵力直扑法国首都巴黎。法国政府全无抵抗意志,任由德军扑来,不做任何抵抗。当德军到达巴黎远郊时,法国政府从巴黎逃往图尔,紧接着又迁到了波尔多。法军按照魏刚的命令,不战而弃守巴黎。

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


(德军对“魏刚防线”发动大规模进攻)

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并没有接到这个通知。停战协定生效六天后,要塞的守军仍未收到消息。德军向守军广播法国政府投降的消息,守军认为消息是假的,用炮弹予以还击。

此后,德军以A集团军群和C集团军群,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向马奇诺防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筑垒区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两个集团军群前后夹击,法军第2、第3集团军群,被合围在阿尔萨斯和格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

失去了所有侧翼保障的马奇诺防线,除了一些地段的中小型工事被德军突破,所有的大型工事(Ouvrage) ,一个也没有被德军攻破。一些工事的战斗,持续到了维希政府成立后,才奉乔治将军的命令,主动向德军投降。

从1940年5月至7月,德军向马奇诺防线持续进攻了两个月,并没有突破防线。守军在工事的掩护下,也并没有吃亏。马奇诺防线的问题不在于单向的防御能,它只是不够长罢了。

至于守军在法国投降后没有继续抵抗?

因为马奇诺防线的侧翼、腹地已经全部被德军攻陷了。工事内的法军,弹药给养需要工事外的支持。没有身后的后勤保障,单靠马奇诺防线是不能坚持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德国正在挺进巴黎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主动向希特勒示好,表示愿意出动三十个师的兵力进攻法国的南部。

希特勒表示深受感动,还特意关照,让意大利盟友推迟三天进攻。待德军消灭法军的主力之后,意大利人再进攻法国,让意大利盟友打的轻松一点。

结果没想到墨索里尼这个不要脸的,一直等到法国投降后,才下令意大利西部集团军进攻法国南部,明摆的就是落井下石。



(进攻法国的意大利军队)

法军本以为停战,战争就结束了。没想到停战之后,意大利人又来了。顿时,法国南部的南方集团军群情激奋!(法国南部的军队并没有参加对德作战)

意大利的西部集团军显然没有德军睿智。德国进攻法国,还知道绕到马奇诺防线的后面。意大利人,居然傻到直接在正面硬钢阿尔卑斯山防线。(法国在意大利的边境线上也修了一条防线,称为阿尔卑斯山防线,也叫小马奇诺防线。)

(进攻法国的意大利军队)

墨索里尼认为法军不堪一击,自己以五倍于法军的兵力,法军必然一击即溃。岂料,法军凭借工事拒收,意大利人打了一个星期硬是没有突破一道工事。其中圣路易斯大桥保卫战,法军只有八名守军,硬是抵挡住了意大利五千人的进攻,意大利死伤八百人左右,还是没能攻破大桥的法军堡垒。

后来法军以六个师发动反攻,意大利惧怕法军的南部集团军群反扑。墨索里尼下令后撤,意大利军队又退回去了。从这场法国和意大利的小战役也证明了,以二战当时的攻坚能力来说,正面硬钢马奇诺防线是不现实的。


Mer86


据守马奇诺防线的是法军的第2集团军群,总计39个师,约50多万人。德军装甲部队从阿登地区进行了突破并纵深挺进,随后跟进的步兵集团军则沿着装甲部队的前进路线展开以防御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对其侧翼的进攻。然而法军并没有发起任何进攻,只是被动的在防线里据守。


仅仅不到10天,在比利时的法军3个集团军和荷兰、比利时军队便全军覆没,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了英国,联军的东北防线宣告崩溃。在这一期间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一直在防线里同当面的德军C集团军群进行对峙。在法军第一阶段的防御中同样也将新建立的野战防线同马奇诺防线连为一体。

随着德军开始第二阶段的进攻,德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的西面的野战防线,深入了防线的后方。由于面临后路被切断的威胁,马奇诺防线的法军第2集团军群开始奉命撤退,向巴黎靠拢。而德军迅速的将装甲主力从巴黎的正面调向了巴黎的东面,对原有的突破进行迅速的扩张,在马奇诺防线当面的德军C集团军群在发现法军开始退却后也随即转入进攻,两大集团军群一举将撤退中的法军第2集团军群全部包围,最终被迫投降。



驻守马奇诺防线的法军绝大部分以步兵师为主,根本无力同德军的装甲部队在野战中抗衡。这也是法军不愿意放弃马奇诺防线的主要原因,此时的马奇诺防线已经成为了鸡肋,放弃吧害怕这些步兵师在野战中崩溃更快,而且德军的C集团军群也会立即转入进攻;不放弃吧则法军的防线过于漫长,法军不得不分出有限的兵力去据守马奇诺防线的西侧掩护,这让法军的防线更加薄弱,缺乏纵深。

法军最强大的第1集团军群(包括唯一的装甲部队)已经覆灭,仅靠这一个以步兵为主的第2集团军群根本无力挽救当时的时局,加之法军最高统帅部的犹豫不决,这个集团军群也没能发挥出有限的作用,随即全部投降了。


战略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轻而易举的绕过过法国引以为傲的马其诺防线,然后消灭了法国政府,那么,被绕过去的马其诺防线结局如何呢?

那就是抵抗到底,只可惜这样干的人很少大部分人是发挥法国人的优良传统,举起手来表示投降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最引以为傲的一条军事防线,它可以同时驻扎数以十万计的军人,数一百计的战斗机,坦克,火炮,但是,这只是一条防线,就算是有着规模最大、结构也最复杂的工事大要塞群,将丘陵掏空 然后露出地面的是厚达3.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由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半沉式炮塔、步兵地堡、炮兵地堡以及观察碉堡组成,各单位只在工事深处(通常超过地下20米)有通道相连。并且拥有着完善的火力81毫米迫击炮,135毫米短管榴弹炮和75毫米加农榴弹炮这样的碉堡有二十二座!


但是这有用吗?没有,德国人绕过去了,然后双面夹击,偷袭了一批。

法国政府宣布投降的时候,又偷袭了一批,

倒是也有抵抗到底的,不过吗

这群孤立无援的军队有意义吗?


啸鹰评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以举国之力建立起来的,法国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马奇诺防线上,这不仅仅是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还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不过一定程度上也是害了法国,原本这世界最豪华的防线加上法国最厉害的陆军,固若金汤,不可撼动,他们认为完全可以保护法国的安全,所以就转移了焦点,让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对于马奇诺的“保险”沾沾自喜,导致了法国的故步自封,不接受新的战争策略,对于隔壁德国的崛起而置若罔闻,而且在德军飞机失事后,自认为得到了德国的战略部署而沾沾自喜,完全就是一副盲目自大,天下无敌的样子。




马奇诺防线就是堡垒太坚固,工事难以攻破,所以德国才避开他,法国因为马奇诺的优秀而一叶障目,费尽心思的让他变得更“完美耐用”,作为一个缩小版的小城市,里面任何生活必须品都有,而且一路上还有各种阻止敌人前进的障碍物,可以说就是一个安全的小王国。



德军知道,攻打马奇诺就是鸡蛋碰石头,希特勒才不会这么傻,只有马奇诺周围侧翼被德军攻破,大型工事完全没有被德军攻破,因为法国后勤保障出了问题,维西政府成立后,碉堡内的法军才投降,里面的一些火炮被德军拆掉用到了其他战场。



现在的马奇诺防线一部分拍卖给了普通人,用来种植蘑菇,或者私人酒窖,因为整个马奇诺防线作为军事用途而修建,所以很难全部转为民用,也不可能拆除,它只能成为历史的遗迹静静的呆在那里。


风云一点通


德军不仅绕道了比利时,也对马奇诺防线进行了正面攻击,其中的大部分法军最后都成了德军俘虏。

马奇诺防线正面硬刚几乎无解,1940年6月15日之前,德军C集团军曾经派出一支队伍对堡垒进行过一次正面攻击,战斗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以德军阵亡46人,负伤251人结束战斗,而法军只阵亡2人。

(马奇诺防线的碉堡群)

但是,马奇诺防线的后方却非常脆弱,并且缺少纵深。因为马奇诺防线建造的初衷是和德国打阵地战,从来没有考虑过德军会从背后袭击。所以,当德国人迂回到马其诺防线后方的时候就坏了,法国人发现马奇诺防线失去了作用,而当他们躲在碉堡里的时候,则会被德军定点清除。比如,德军C集团军于6月15日发起攻击,在重炮部队和轰炸机的支援下,德军迅速突破马奇诺防线,到6月25日就已经俘虏了50万法军。

(法军俘虏)

当然,这不是最致命的,法国当时有500万军队,还有英国的上百万大军作为盟友,正面大兵团作战并不比德国差。最致命的是,当德国人对马奇诺防线背后的攻击。以隆美尔为代表的德国机械化军队,大迂回穿插,一路狂奔杀向法国腹地。

(快速突进的德军装甲部队)

而法军的反应完全跟不上德军的进攻速度,当德军打过来的时候,很多法国援军正停在路上休息,连最起码警戒都没有。隆美尔在突破法军防线后24小时内就向前攻击50公里,并俘获上万法军。

(法军失去抵抗意志被轻易俘虏)

同时,德军向内地突进速度之快攻击之猛烈,也让法国上下情绪低落,无意抵抗。比较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国政府直接拍屁股走人将巴黎变成不设防城市。可以说,当时的法国军队已经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根本就没有能力抵御数百万德军。

所以,一个月之间法国北部就沦陷了,大部分法军也成了德军俘虏,包括很多还未被德军攻破的堡垒也被迫投降。据估计,法国战役期间,法军共伤亡220多万人,而德军只损失十几万人!


历史风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在整个二战中,最令人不可思议就是,希特勒仅仅用36天就打败了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了。法国败的如此这之快,如此之惨,就连希特勒自己都没有想到。

报复和洗刷法国在《凡尔赛合约》给予德国耻辱。一直就是希特勒的使命。而法国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在一战以后,举全国之力用了十一年时间,直到40年5月才基本才修完、这就是昂贵而没有任何用处的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就是这么一条法国以举国之力修建得固若金汤的防线,却被德国部队简简单单地绕过,并且彻底地和法国本土分割了起来。

法国是以一战经验来准备二战,德国则是以二战水平打一战的法国。

在40年1月的时候,由于德国飞机失事,德国的作战计划泄密,迫使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更改作战计划。新的作战计划就是绕过马奇诺防线。主力部队向南转移。即从阿登地区作为攻击点,因为阿登地区密林遍布,而且只有恶劣的道路系统,它们作为入侵道路是不可靠的。但绝对有出奇制胜的元素。而法国参谋部认为法国—比利时边界的阿登大森林和莱茵河一样,是安全可靠的天然屏障。不适宜大规模军队作战。而法国已经不知道的是,德国军队已经是机械化了。

德国人主力坦克部队从阿登作为主力思路,这个方案绝对是很冒险。但法国人的作战思维显然是已经落后了,他们还以为战争会想一战凡尔登战役那那种阵地战,堑壕战,但德国打却是机械化战争。其结果就是战争开始以后,法国总参谋部以最快的速度动员自己的部队前往马奇诺,堵在比利时与法国边境开进,希望将战争远离法国本土,阻挡德军的前进的步伐。但完全没想到德军会来中心突破的战略。德国的穿插战术就就把法国军队分割包围,马其诺防线成为自己人的坟墓。结果就是法国人把军队都都送入了德国人的口袋,等德国军队切断法军的时候,法国参谋部已经是没有部队来保卫巴黎了。等到法军知道这是咋回事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法国的失败在于三点,第一就是国家战略思维落后和保守,对于德国首先想到不是进攻而是防守,这不是一个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作战思维。第二就是法国政府和民众对战争认识不足,人心厌战,民众追求安逸。用当时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的话说就是:“法兰西民族已经腐败了”作为一战英雄的贝当投降。组成伪政府。在整个二战的法国战场法奸是最多的。第三就是过于依赖和迷信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给了法国人虚幻的安全感,甚至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当德国军队直插法国腹地,分割包围法国的时候。而马奇诺防线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孤立,这让当时的法国政府和军队抗意志立即崩溃,所以就在抵抗了仅仅36天就宣布投降。就彻底放弃了武装抵。抗。出现过拿破仑的伟大法兰西就此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个国家,居安思危永远保持高度警惕是必须的。战争说不好就会突然到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必须永远铭记。




清水空流


一战之后,法国人开始回顾其一战时期的经历,得出了一个总结:防御才是上策,阵地战才是最好的作战方式。其实,为法国在一战时期的损失太严重了,让法国人对战争失去了兴趣,一战前,法军积极主张进攻,一战之后,法军就变成了防守主义者,法国再也承受不起进攻所带来的巨大伤亡代价,也因此才有了马奇诺防线的建设。

法国人基于一战的经验,构筑了马其诺防线,非常的坚固,如果按照一战的标准,几乎是无法突破的地带。但是其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德国通过绕路的方式了突破了。虽然在实际上,整个防线是沿法国东部边境构筑的,不仅仅局限于法德边境,在德军通过的阿登森林方向上,也一样有防线存在,但是构筑的标准低,比正面差了很多,所以很快让德军突破了。

由于德军绕道而行,这造成在防线上严阵以待的法军失去了对手,让他们失去了作用,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法军即没有足够的机动能力,将兵力抽调到其他方向上投入机动作战当中,也没有办法从现有的防线向德国发动进攻,因为德国人也在法国防线的对面也修建了自己的防线,法国的任何主动进攻都将一头撞在德军的防线上。德军也不会听任法国兵力抽调到其他方向,实际上也发动了牵制性的进攻,整个战役期间,法军防线守军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麦田军事观察


马奇诺防线在当时并没有起到战略意义。由于法国认为德国不敢从马奇诺防线突破,因此在马奇诺防线上并没有留很多兵力,留在马奇诺的法军也就三十万左右,而大部分兵力集中到西线准备跟德军决战,大约有一百五十万左右。

德军当时兵分两路,一路沿着传统路线到比利时截击牵制英法联军,一路越过阿登高地直接切入马奇诺防线侧后,直奔法国腹地。这时候的法军与法国本土已经被德军截断。而法国本土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了,根本挡不住。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德军在法国本土高速推进,而法军则跟在德军后面追,为的就是赶在德军到达法国首都以前回防。比如,马奇诺的法军守将留兵十万防守,另外二十万军队则回师法国,但是基本上已经无力回天了,被德军前后夹击基本全做了俘虏。

德军在攻入法国以后,在比利时的另外一路德军则尾随后撤的英法联军而来,在敦刻尔克地区与德军会师合围从比利时后撤的英法联军,并将英法联军赶向海滩。这造成了后世闻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


优己


1.军事战略上德国人已经攻占的巴黎,后方基地被攻占坚持抵抗没有后勤支持也是无法长期坚持的。

2.当时的法国政府已经宣布投降,名义上战争已经结束了,投降属于遵守政府指令,可以正当投降不用担心背负道义的谴责和被秋后算账,毕竟属于有人背锅了。

3.法国投降后大约有160万战俘法国战俘被抓到了战俘营强制劳动,想对来说法国战俘的命运比犹太人还有苏联战俘待遇要好多了,最后大部分也安全回家了。


图上谈兵


装甲部队从黑森林-色当突出,破坏中立条约兵出荷兰、比利时,完全像在赌桌上伸展开双臂把犹如大批筹码的马奇诺防线的法军揽入怀中。

结果是突击的德军一路无暇处理丢下武器的不属于马奇诺阵地的法国士兵,只是让他们把武器集中在路面用坦克直接压坏就算。

装甲兵和步兵会师,整个马奇诺就成了囊中物,断了补给,出击就是屠杀,于是百万法军排着队走入了德国的战俘营。

全部赌注一下子都输光了,兵临城下来不及再次去筹集,英国士兵和残存的法军已经兵败如山倒被压缩在敦刻尔克海滩,雷诺政府为了保全败局已定之后的颜面,俘虏营里的百万法军的性命,宣布了巴黎不设防,法国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