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韓國這30年都幹了什麼,使之現在成為第5大電影強國|系列一:過往

(本文涉及的所有電影,評論+轉發,私信有資源哦~~)

韓國電影近年來異軍突起,短短20年時間已經由默默無聞甚至一度處於崩潰邊緣,一躍成為世界影壇上不可忽視的聲音。

商業片學好萊塢的套路拍的有模有樣,犯罪片數不勝數,獨樹一幟,腹黑陰暗的“復仇三部曲”;戰爭片《高地戰》、《收件人不詳》,今年的《鐵雨》;災難片《流感》、《摩天樓》、《鐵線蟲入侵》等;甚至連喪屍片《釜山行》也不輸喪屍發源地美利堅。最近一部《昆池巖》更是嚇尿了無數小夥伴。《我的野蠻女友》、《我愛你》、《非常主播》等等溫馨愛情片更是傳統強項。商業片逐漸駕輕就熟,基本覆蓋了所有類型,沒有明顯短板。

以金基德大師為代表的文藝片作品也是逼格滿滿,值得玩味。

韓國這30年都幹了什麼,使之現在成為第5大電影強國|系列一:過往

套路也好,出格也罷,韓國電影都散發著自己獨特的文化氣息,高產的同時質量也有保障,而高度工業化的娛樂產業和造星流水線為電影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使之得以良性循環,持續發力。

韓國電影可以聊的有很多,分為系列文章和大家侃侃

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一篇,先來講講韓國電影的過往。

筆者在懵懂的青蔥歲月剛剛接觸韓國電影的時候,很多人的印象中,韓國電影應該都和韓劇一個調調,歐巴車禍、絕症、失憶的狗血愛情肥皂劇,少有人去關注這個泡菜味道濃郁的國家會拍出什麼好電影。

不得不承認,最初吸引小編去關注韓國電影,一部一部去發掘的,是電影中那些不可描述的鏡頭,還有對各種對時局的嘲諷。

躲在宿舍被窩裡看完《黃海》只能瑟瑟發抖,這也能拍?這也能上映?

是的,韓國並沒有某總局

自從80年代末,電影審查制度被廢除後,韓國現在並沒有某總局。

1961年,韓國對電影產業,除了提倡電影應該提高自身藝術水平,為民族藝術振興作出貢獻外,還增加了對電影的審查以及對電影公司在經濟上的控制。經過數次對《電影法》的修訂,對電影素材加以限制,把以符合當時意志的素材的國策電影選定為優秀電影。

所以說,一旦電影電視淪為純粹的伊始型太宣傳工具,所謂的藝術也就淪為八股。

事實確實是自從審查制度廢除後,韓國電影就開啟了輝煌之路。很多人也因此將中國電影的無力歸結為審查制度,但是這個鍋也不能只讓制度背。時代背景、政策原因、文化因素都過複雜,有機會另開一坑單獨聊。

一個產業蓬勃發展並且短時間內大有作為,一定和政策,國家層面的支持分不開。

其實,在進入90年代後,歷屆政府都給韓國電影加足了料,幾次助推效果明顯。

1997年,金大中競選上臺後不但結束了一段黑暗歷史,還在1997年釜山電影節上公開承諾,在“給予支援,不干涉”的原則下,廢除電影審查制度並積極開展電影振興政策。

2000年電影振興法第二次修訂的時候,則完全刪除了違背憲法精神的“保留電影上映等級”條款,新的電影分級制度正式建立。

按照年齡,共分為五個等級:

全民皆宜,>12,>15,>18,和限制放映

至此,自由的創作氛圍真正重回到韓國電影人身邊,韓國電影也將從此展開新的篇章。

你好,新世紀

除去過往的陰霾,時至2003年,“韓國力爭發展為世界第五大電影強國”振興計劃啟動,千禧年之後,韓國電影的票房口碑都得以快速提升。

2012年應該是韓國電影里程碑的一年,該年韓國韓國觀影人次超億創歷史記錄,韓片主導近六層本土市場,兩部千萬觀影人次大片改寫賣座歷史,《聖殤》(Pieta)斬獲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這標誌著韓國電影產業與創作的全面復興。

韓國這30年都幹了什麼,使之現在成為第5大電影強國|系列一:過往

《聖殤》(Pieta)海報

2013年《七號房的禮物》(Miracle in cell No.7)以中低成本製作進入韓國影視觀影人次超千萬的超級賣座片,本土電影壟斷了年度票房十佳影片的9席,年度觀影總人次進入2億時代。(不要和中國比了,體量不一樣,沒啥可比性。)

韓國這30年都幹了什麼,使之現在成為第5大電影強國|系列一:過往

《7號房的禮物》(Miracle in cell No.7)海報

隨著口碑與票房的利好影響,後來的韓國電影借勢而上,佳作頻現,票房口碑雙豐收。

沒有了審查的束縛,創作空間得到空前的釋放,就像《老男孩》中揮舞著錘子的崔岷植一樣:

韓國這30年都幹了什麼,使之現在成為第5大電影強國|系列一:過往

困獸深居已久,屬於壞傢伙們的全盛時代到來,潘多拉的盒子也一併被打開了......

韓國這30年都幹了什麼,使之現在成為第5大電影強國|系列一:過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