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王瑞祥:產教融合共育大國工匠

在近日召開的

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工作座談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當前行業代表性企業的重要工段、關鍵崗位的技術工人,有近80%源自各類職業院校。下一步,要重點針對技術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知識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匱乏等問題,積極探索新時代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機械工業規模總量已居世界前列。截止2017年底,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8.7萬家,職工1870多萬人,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均佔全國工業的五分之一以上。

王瑞祥表示,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引下,行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取得重大成果,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同時,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有序開展,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統計,目前全國職業院校裝備製造類專業的開設點數、在校生數、畢業生數均約佔全國總量的20%左右。進入新世紀以來,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向機械企業輸送畢業生120多萬人,有效緩解了企業技工荒、用工難問題。

同時,廣大職業院校堅持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積極打造工業機器人、智能製造、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受到企業歡迎。行業企業主動深化校企合作,以建立對口雙主體二級學院、“校中廠、廠中校”等新模式,破解校企合作難題,培養急需緊缺技術技能人才。

“據調查,當前行業代表性企業的重要工段、關鍵崗位的技術工人,近80%源自各類職業院校。”王瑞祥說,“職業教育已成為機械工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和主要來源。”

多年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圍繞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產業轉型升級,多措並舉、推進產教融合協同發展。

1

一是堅持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連續編制了行業技能人才培養“五年”規劃,定期組織開展人才需求調研,編制併發布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趨勢分析報告等,引導人才培養主動適應產業發展新需求。

2

二是堅持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承擔教育部裝備製造類相關專業目錄和教學標準建設等工作,組織力量對《中國製造2025》實施中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要求融入教學標準,通過產業標準與教育標準的融通與引導,推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價值鏈精準對接。

3

三是推動構建校企協同發展新機制。持續與多部門聯合舉辦產教對話活動,召開行業職教工作會、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組建行業人才培養聯盟、職教集團、企業“教師實踐基地”等育人平臺。

4

四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通過開展技能大師進校園、產業工人科學技術獎評選、國家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全國職業院校和職工技能競賽等活動,促進技能人才成長。

“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與服務、院校與企業主體、協同共進的行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發展新格局。”王瑞祥表示。

當前,機械行業正聚焦產業大而不強等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力在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提品質、增效益等方面,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同時,重點針對技術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知識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匱乏等問題,進一步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的緊密合作,積極探索新時代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

王瑞祥提出,在推進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加快推進已出臺政策的落實,加大對先進企業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深度宣傳;從稅制、國企改革等方面,制定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綜合性政策,在企業辦校的經費投入、師資待遇等方面給予支持,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注重發揮行業組織的優勢作用,為行業開展人才評價、技能競賽、專業師資培訓和專業創新建設等創造條件;重點支持強國戰略重點領域人才培養,特別是高質量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