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不忘初心 鑄造機械強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不忘初心 鑄造機械強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

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回顧70載歷程,中國製造業穿越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並在2010年重奪丟失了一個半世紀的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地位,如今中國已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彈指一揮間,70年前,中國製造幾乎“什麼都不能造”。而今,中國已經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70年,中國製造業實現了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如今,中國正奮力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70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中國製造業在主要領域和方向上實現了“佔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

中國製造馬達強勁、蹄疾步穩。我國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至2018年的30多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約971倍。取得如此驕人成績,少不了全國人民的艱苦付出。作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的王瑞祥更是常年奔波在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路上,建言獻策,躬親踐行。

早在2011年,作為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的王瑞祥就指出:“我國雖已躋身世界機械製造大國行列,但卻大而不強,還有諸多‘短板’、瓶頸尚待突破。我們要力爭用10時間,使我國整體步入世界機械製造強國之列。”而要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王瑞祥說:“就必須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

2019年2月15日,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在京召開新春座談會上,中機聯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王瑞祥再次強調:中機聯成立專家委的初衷,就是要打造中國製造行業的高端智庫,依託中機聯的工作平臺,在推動中國機械工業發展、實現中國製造強國中發揮參謀智囊作用。

2019年5月8日,王瑞祥在《中國工業史》機械卷編寫工作專題會上就推動編寫任務按期和高質量完成提出三個要求: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光榮感,強化大局意識和全局意識;要進一步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機械卷按期完成既定任務;要進一步提高編纂工作質量,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同時,王瑞祥表示,做好以上三點,是對我們編委會全體人員和參與單位的共同標準和要求,編委會的同志們要率先做出榜樣。我們也知道,這項工作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正是我們對行業的這種真情實感和奉獻精神,激勵、引導和支撐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機械工業的振興發展貢獻全部精力和才智。我們要把這種好品德好作風傳承下去,貫徹到編史工作的始終。

2019年6月25日,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四屆六次會員大會暨全國機械工業先進集體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上,王瑞祥表示,機械工業經過多年高速增長,“有沒有”的問題已基本解決,今年在外部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雖然保持了平穩發展,但自主創新能力亟需加速提升,基礎共性技術、高性能基礎零部件及高端關鍵元器件等短板亟待補齊,產品質量穩定性有待提高,機械工業供給體系滿足和引領消費結構升級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兩化融合、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以及生產、商業與服務模式創新等發展不均衡,產業國際化整體水平仍待提升。

王瑞祥還表示,在嚴峻的形勢面前,行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換動能、增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啃很多硬骨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一步,要以黨的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新發展理念,圍繞落實強國戰略和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部署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抓手,以實施“十三五”行業發展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創新驅動、質量提升,堅持兩化融合、智能轉型,堅持開放升級、協調發展,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提品質、換動能、增效益,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70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全世界遍佈“中國製造”的身影。70年,補齊短板、轉型升級,身處全球第三梯隊,中國製造仍在爬坡過坎、力戒浮誇、腳踏實地,努力勇攀更高峰。

70年,展望未來,王瑞祥充滿自豪:經過幾代中國匠人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由世界機械製造大國向世界機械制強國邁進,這承載了中國幾代機械人的夢想,我們要不忘初心,再接再厲,爭取早日實現中國製造強國之夢!

■聲音

凝心聚力 開創機械工業發展新局面

機械工業面臨的國際環境極其複雜,諸多可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和困難依然存在。要用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超前意識,思考和回答關於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提高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和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等機械工業面對的新課題。

今年是我國機械工業落實國務院調整振興規劃和“十二五”開局、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期。中機聯組織行業力量發佈及推進的《“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以及8個專題規劃和20多個專業規劃,是貫徹實施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實際體現,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機聯和全行業的重要工作任務。

2011年機械工業以“十二五”規劃為指導,調結構、轉方式,攻高端、夯基礎,實現產業平穩增長;苦練內功,提高服務政府、促進行業發展能力,確保“十二五”開好頭、起好步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圍繞主題、把握主線,保持機械工業平穩協調健康發展;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機械工業戰略轉型;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機械工業調整振興注入不竭動力;把節能減排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企業兼併重組,為優化產業佈局創造基本條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提高行業國際化質量和水平;注重軟實力建設,為實現行業科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七項重點任務和推進機械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保障措施。

本次會議主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剛剛閉幕的兩會精神,總結十年來機械工業發展情況及中機聯工作,研究分析面臨形勢,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凝聚全行業力量,共同開創機械工業發展新局面。

——2011年3月28日,王瑞祥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成立十週年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