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機械行業貿易摩擦影響面面觀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急劇升溫。目前,中美貿易制裁和反制規模已達歷史高峰。隨著貿易戰的升級與範圍的擴大,中美之間對各自進口對方產品加徵懲罰性關稅或會在規模和量級上加碼。

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機械行業有何影響?行業專家研判認為,可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業對美貿易額下降、部分外資企業外遷、行業就業崗位減少、中美間的高技術合作渠道中斷等方面,從中美機械產品貿易結構分析,行業影響總體可控。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9月5日在北京出席2018年全國機械工業省區市行業協會工作座談會時指出,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是關乎二戰之後國際秩序演變與全球的系統性問題,是美國對華政策以及美國內部戰略方向調整的反映。隨著美國對中國定位的根本性變化,乃至中美兩國關係格局的鉅變,中美衝突與摩擦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以及邊打邊談的常態化,將是無法迴避的歷史必然與挑戰。

4月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了對華“301調查”500億美元出口的徵稅建議建議,經初步統計,其中涉及機械行業660多個稅號的產品,涵蓋16個細分行業。其中,包括有147個電工行業稅號產品、103個儀器儀表稅號產品和96個機床工具稅號產品。

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美機械產品貿易額為109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724億美元,佔中國出口貿易總額的17.84%,佔中國對美貿易總額的9.4%;中國自美國進口366億美元,佔中國進口貿易總額的6.97%;對美貿易順差358億美元。

在中國對美國出口的724億美元機械產品中,電工電器佔比26%,汽車零部件佔比18%,石化通用設備佔比17%,儀器儀表佔比9%,機械基礎件和文化辦公設備分別佔比6%,工程機械佔3.5%。在中國進口美國的366億美元機械產品中,汽車及零部件佔比41%,儀器儀表佔比22.6%,電工電器佔比9%,石化通用機械佔比8.6%,機械基礎件佔比3.7%。

從貿易結構分析,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機械產品主要以零部件為主,外資企業在對美機械產品貿易中佔據重要地位,且加工貿易形式佔比過半。“在機械產品對美貿易中,中國企業更多處於產業鏈的加工環節,主要利潤流向境外。”王瑞祥介紹說,目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機械產品主要集中在電線電纜、穩壓電源、直流電機、開關、閥門、泵、製冷空調、汽車軸承及通用零部件等方面,以零部件為主,大多數產品的附加值較低。依企業類別看,出口貿易中,外資企業佔比56%(其中外商獨資企業佔比42.18%)。從貿易形式看,加工貿易比重大,2017這一數字達35.2%,64.5%的貿易順差來自加工貿易,且以進料加工貿易為主。

據業內人士分析,貿易摩擦對通用零部件、模具等部分小行業的影響較大。據通用零部件協會統計,中國是緊固件產銷大國,2017年產品出口52億美元,進口33億美元,出口美國市場佔比近30%。中國鏈條與傳動連接件行業規模小,但產品出口佔比較大,在貿易戰中將受較大影響。據模具協會統計,美國擬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清單中,幾乎涵蓋了八成以上中國出口美國的模具商品類別。塑機協會統計,中國是塑機制造大國和出口大國,塑機年產量約佔世界的50%,銷售收入約佔世界的40%。中國出口的塑機有25.2%流向美國,出口金額佔比7.3%,具有較大的價格提升空間。短期看,貿易摩擦對塑機出口影響不大,但長期看,中國塑機產品的美國市場份額可能被日本、韓國和歐洲所取代。

王瑞祥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對地方經濟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對產業與美國關聯度高的地方的影響會更大,包括與美方貿易產品被列入徵稅清單後,將蔓延至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同時,各方還須重視貿易戰對匯率、資本、股市、企業競爭、經濟增長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對於產業安全的維護,王瑞祥強調,要高度關注中美貿易摩擦走勢,密切關注形勢變化和事態發展,及時瞭解和掌握貿易摩擦所帶來的現實和長遠影響,冷靜分析,做好預測預判,並在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採取的應對措施的基礎上積極研究對策。協會要積極引導企業變壓力為動力,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努力拓展國際市場的多元化。要瞄準產業的核心薄弱環節,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補短板、提品質,提升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