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基督教起源於哪個國家?

李凱


如果用近代英國詹姆斯大王版本《聖經》做參考,基督教起源於巴勒斯坦地區,然而這只是如果,《聖經》中記載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沒能經得起現代考古學的考驗,以至於該書在歷史學家眼中只能是一部文學作品。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新教國家,新教在中國自稱基督教,區別於羅馬天主教,在血腥歐洲宗教歷史上,一段經文不同版本的區別,是正統和異端,天堂與地獄,生存與死亡的區別,沒有理由認為,英國人的《聖經》和它在那個時代的敵人手裡的會一樣。

在英國詹姆斯大王版本的《聖經》裡,《舊約》部分佔據了全書的大部分,該部分內容生動,敘事時間線嚴謹,頗有《史記》的風格,實際上大部分新教徒都更喜歡《舊約》,以至於很多新教徒乾脆以猶太人自居,這是現代猶太民族其實是日耳曼人的一個世人皆知的小秘密。

如果只看《新約》裡耶穌的宣講的教義,可以看出有佛教,摩尼教,祆教,伊斯蘭教的影子,一個有常識的人應該明白,基督教教應該就是起源於受到這些宗教影響的地區,中亞,西亞在那個時代是一體的,最開始的崇拜耶穌的宗教顯然起源於該地區,可能真的就是巴勒斯坦,然後向西傳到黑海周邊成為東正教,又向西傳到意大利成為天主教,然後傳到北大西洋地區的日耳曼各族,成為稱作基督教的新教徒教派,最後,從新教教派裡,出現了以猶太人自居,信仰嶄新的《舊約》,以金融為業的華爾街西歐英德系猶太人,這就是現代新教-猶太教資本主義的文化血脈。

至於耶穌生活的時間,現在西方歷史學家認為是在十世紀的突厥語地區,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劍指塞爾柱突厥,就是耶穌的信徒對他本人被害的直接反應。


莫折念生


在全世界範圍內,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因為信仰的人數眾多、歷史悠久、傳播地域廣闊,被稱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其中,以基督教的傳播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特別是在歐美髮達國家之中。事實上,基督教只是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個教派的一個統稱,其中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繁多的教派。


公元1世紀左右,基督教的雛形起源於古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地區。一些當地的猶太人(多數是奴隸和貧民)由於受到羅馬帝國的殘酷壓迫,對統治階級懷有極端的仇恨,但又無力改變命運,於是將希望寄託在精神信仰上。一位名叫耶穌的人在這裡傳教,自稱奉了“救世主上帝”的旨意降臨人世,來拯救苦難的人類。基督教徒們也堅稱是上帝創造了世界,並認為人類從生下來就犯了罪,並在人世中受苦,只有信仰“救世主”才能獲救。“救世主”在希臘語中被稱為“基督”,因此這種新教派就被稱為基督教。


由於基督教的教義與貧苦大眾的經歷相關,因此一經傳播就得到了廣泛的響應。羅馬帝國最初試圖扼殺這種宗教,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加速了基督教的推廣。後來,羅馬帝國統治者放棄了對基督教徒的迫害。在羅馬帝國滅亡前,已經將基督教定為了國教,但也埋下了基督教分裂的隱患。

公4世紀末,統一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兩部分,各自以拜占庭和羅馬為首都。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與東羅馬在民族、語言、風俗上都有了明顯的差異,一個逐漸走向拉丁化,一個走向希臘化,導致兩地的基督教徒在教義和教會歸屬上產生的分歧越來越大。雖然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後期就滅亡了,但後來的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基本上保持了西部基督教會的風格。東、西部教會之間的分歧是導致基督教分裂的重要原因。



11世紀時,東西教會之間衝突終於一發不可收拾,導致完整的基督教走向分裂。1054年,東部基督教會自稱為正教(即東正教),西部基督教會則自稱為公教(即天主教)。16世紀,西部教會(天主教)內部又發生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並陸續分裂一些新教派,統稱為“新教”。新教再不斷分化,最終又形成繁多的派系,難以再一一敘述了。

總體而言,基督教能突破民族、國家和地區的限制進行傳教佈道,並讓世界各民族、國家和各地區的人們所接受,因而成為了世界性的宗教。它在世界上影響的範圍很大,對千百年來的人們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影響。


世界人文通史


有書君對基督教的第一印象,來自於當年蔣介石為了和宋美齡結婚,主動成為了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從此不再信奉其他宗教。為了探究基督教的魅力,有書君特地釆訪三位資深教友。

第一位楊牧師談創始起源

楊牧師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妻到美國發展,再回國見面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基督教牧師。楊牧師回國探親時支助了他的母校,他在當地也經常傳教,大多數人和有書君一樣,以學習瞭解為主。

楊牧師告訴我們,基督教起源於以色列,以色列民族就是基督教的前身。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米蘭詔書,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它為國教。

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左右)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第二位華真姐說經典教義

華真姐是在楊牧師的引領下信了基督教,她現在是當地教會的負責人。她說話輕聲細語,特別悅耳。

她說基督教的基本經典是《聖經》,以《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基督宗教是一神論的宗教,信仰聖父、聖子、聖神三而一的上帝。

教義是“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

第三位王教授析深遠影響

王教授信奉基督教近五十年,他著重介紹基督教對世界文明七個方面的影響。

1、自由平等

2、婚姻神聖

3、男女平等

4、慈善機構與現代福利制度

5、醫療機構

6、文化教育

7、基督信仰帶給人類的進步與發展

有書君通過學習,瞭解到基督教強調善心,以依託於上帝來最後達到解脫,起到消除人類的不良情緒,緩解社會矛盾,釋放對環境有破壞性的負能量。

如果基督教一直秉承這些信念,有書君相信它給人們帶來的一定是福音。


24幀半


作為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均起源於亞洲,而且現在形同水火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基本上還是屬於同根同宗同源。

在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的中東地區,最早也是信奉多神教,大約在38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衰敗,有一個叫做亞伯拉罕的人開始信奉唯一的神,他就是猶太民族的祖先,原始的猶太教進而得以產生。又過了大約500年,有一個叫做摩西的猶太人,率領他的同胞逃出埃及,並訂立了著名的摩西五經,摩西五經和其他猶太經典被後來的基督教合編成了《舊約》。

又過了一千多年,到了公元元年,一個未婚姑娘瑪利亞產下一子,這個孩子長大後創立了基督教,他的名字叫做耶穌,自稱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至此,基督教正式形成了。

關於基督教的產生,建議可以閱覽一下《基督教的起源》,作者是英國人羅伯遜。羅先生認為在公元元年時期,強大的羅馬人在地中海周邊建立起了橫跨亞非歐的羅馬帝國,生活在現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區的猶太人深受羅馬貴族的壓迫,於是便在底層民眾中出現了一種秘密教派,並聲稱救世主會來拯救人們的苦難,而基督教實際上是從這種教派中演變而來的,至於耶穌當時也許確有其人,但關於耶穌本人以及基督教的教義都是屬於後來逐漸豐滿起來的,而公元三世級以後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認可,是基督教正式在全世界傳播的開始。


蘆葦luwei


基督教起源於哪個國家?

在國家和地理上,基督教起源於羅馬帝國的中東地區。在宗教和文化上,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基督教的《舊約全書》就是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

下面詳盡解析基督教的起源及教義:

一、耶穌的身世及基督教的起源。

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和約翰訂婚後,與一名羅馬弓箭手約瑟•本•潘得拉(又可譯為耶穌•本•潘得拉)通姦(一說強姦)。潘得拉完成25年的服役後,獲得了羅馬公民的資格,並繼續服役。最終有了一個羅馬名字:提庇留•朱利亞斯•阿布德斯•潘得拉。其大約生於西元前22年,死於西元40年。

約翰發現瑪利亞未婚先育後,離開她去了巴比倫。當耶穌出生後,她假裝那是約翰的兒子,甚至努力試圖讓他接受猶太教的教育。耶穌大約30歲時被公開為一個私生子,之後去了耶路撒冷。

以上是猶太文獻《耶穌一生》的記載,與二世紀希臘哲學家塞爾蘇斯的觀點一致:耶穌是瑪利亞與約瑟•本•潘得拉通姦所生。


考古是檢驗歷史真實性的唯一標準。1895年,在德國城市賓根,潘得拉的墓碑被發現,銘刻如下:

底比留斯•朱里亞斯•阿布得斯•潘得拉

來自西頓, 卒62歲

服役40年, 前大隊旗手

弓箭手第一陸軍大隊

在此安息。

根據統計學和考古學的研究,可以認定,這就是耶穌的生父——約瑟•本•潘得拉。

瑪利亞與潘德拉通姦,未婚先育。耶穌因此聲稱,自己的母親之所以未婚先育,是因他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並稱自己是救世主。基督教由此產生。

不僅猶太文獻和古希臘文獻,就連一千年前的基督徒們,也認為耶穌是傳教士,而非聖子:

西元787年,第三次在尼西亞召開基督教大公會議。這也是基督教歷史上第七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在此次會議之前,耶穌身份是上帝的信徒,而非聖子。會議中刪除了耶穌是傳道士的身份,篡改為聖子:


此前,基督教普遍認為,耶穌因其品德無私,被上帝選為義子。耶穌也尊上帝為義父。大公會議對此斥為異端, 並斷定基督是上帝的親生子。誰再持耶穌是上帝義子的觀點,將被視為異教徒而處死。並且,在此次大公會議中,刪除了《聖經》中大量的篇章,“僕人”的自稱是《聖經》中唯一殘存的痕跡。雖然會議給出了統一的解釋,但這依然是耶穌信徒和傳教士身份而非聖子的證據。

二、基督教的教義。

基督文化是唯我獨尊。不容許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存在。即使骨肉至親,也毫不留情:

人到我這裡來,若愛我超過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若親人不敬愛上帝,就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你的同胞弟兄,或是你的兒女,或是你懷中的妻,或是如同你性命的朋友,若暗中引誘你,說,我們不如去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是你四圍列國的神。無論是離你近,離你遠,從地這邊到地那邊的神;你不可依從他,也不可聽從他,眼不可顧惜他。你不可憐恤他,也不可遮庇他;總要殺他。你先下手,然後眾民也下手,將他治死;要用石頭打死他。”


“你必要用刀殺那城裡的居民、把城裡所有的、連牲畜、都用刀殺盡。”

你從那城裡所奪的財物都要堆積在街市上、用火將城和其內所奪的財物、都在耶和華你神、面前燒盡.那城就永為荒堆、不可再建造。”

這就是基督教真正的教義——將不同宗教和文化從肉體上消滅和精神上全部消滅。能頒佈這種命令的絕非人類,更不是宇宙唯一的最公義的真神。而是最邪惡、反人類的惡魔。

在《聖經•出埃及記》中,記載了上帝對人類犯下的滔天大罪: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壓迫,耶和華指示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但埃及法老不放行。耶和華便讓埃及降下來各種災難,後來埃及法老答應放行以色列人。但上帝為了展現自己的淫威,故意使法老的心變的堅硬。使法老改變主意。耶和華便擊殺了每個埃及家庭的長子。多年前鄙人讀《出埃及記》時,汗毛豎起,至今記憶猶新。

即便是打著“愛世人”旗號的耶穌,也不例外:“我是真理,道路,生命,若不籍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因為耶穌就是真理。並且,他對世人的愛也是有條件的,必須買他的門票,即成為耶穌的粉絲——基督徒。若不買耶穌的門票,無論你多麼正直和善良,都要下地獄。


三、基督教的罪行。

基督教統治的中世紀時期,無疑是歐洲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下列行為雖然令人髮指,但確實完全符合基督教教義:

在羅馬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了九次十字軍東征。這場持續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戰爭,給穆斯林世界帶來沉重災難。 也使無數基督徒成為神的炮灰。

希臘女幾何學家海帕西婭,415年,基督徒用貝殼剝掉了她的皮膚,然後將她燒死,罪名是女巫。

人道主義者艾蒂安•多萊,1546年在巴黎被活活燒死,僅僅是因為他譯了柏拉圖的一段對話,裡面否定了靈魂不朽說。

1484年,兩位教士亨利希和耶科布,撰寫了女巫之槌,詳細列舉了很多種識別女巫的方法,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歐洲女巫大審判”。三個世紀內約有十萬人被處死,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


解剖學家維薩留斯,發表了《人體的構造》。教會判他死刑,他終生遭到基督教會的追捕。1564年,在教會的迫害下,維薩留斯最終被困死在希臘的一個荒島上。維薩留斯被醫學界尊為外科解剖學的鼻祖。

思想家和哲學家布魯諾,他指出“太陽也只是千千萬萬個普通恆星之一而非宇宙中心”,被羅馬教廷的宗教所迫害而逃亡各地十五年,終於在威尼斯被捕,在1600年被用鉗子將舌頭從口內拉出並剪斷,然後用火刑燒死。

法國啟蒙思想家拉美特利,出版了《人是機器》,宣揚無神論。激怒教會,著作被焚燬,拉美特利被迫逃亡終生。

以上事件僅僅是基督教犯下罪行的萬分之一。無不體現了上帝的旨意——“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無論是耶穌的身世,還是基督教的教義和罪行,無不證明基督教是人類第一邪教。


楊朱學派


基督教起源於巴勒斯坦地區,《聖經》是其教的最高宗教典籍,教中的信徒為基督徒。

因大部分的教義來自於猶太教,所以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與伊斯蘭教,佛教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宗派。

基督教信仰耶穌為救世主(彌賽亞),他們認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神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的形象造了人,由人類來管理凡間,後來因為人類的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兒子耶穌拯救世人,卻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而耶穌在死亡三天後昇天,並勸誡世人,世人諸多罪惡,信他的人將得到拯救,並在神內得到永生。

公元30至33年,耶穌昇天,聖靈降臨,第一個教會創立。經過耶穌的使徒們不斷的宣傳,終於在公園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佈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期更是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基督教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11世紀羅馬帝國分裂導致東西教會也跟著分裂,羅馬教宗為首自立天主教,君士坦丁堡脫離自立東正教。

16世紀時,西歐爆發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各個派別先後脫離天主教教自立教會,日後出現的許多教會被後世統稱新教。

基督教雖然起源於中東地區,但在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後,當地的基督信徒反而日益減少。由於基督教重視的教義傳播事業,加上西方國家對世界地理的重大發現以及對世界經濟和文化的強大影響,使得基督教的影響力遍佈整個世界。粗略估算全球信仰基督教的人口獎金24億,約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雖然基督教沒有像麥加那樣的伊斯蘭教朝聖的聖城,但從古至今基督教也有一個朝聖的重要儀式(見聖年),懺悔以前的罪惡,反省自身。

因巴勒斯坦是耶穌生活過的地方,也是早期基督教發展的起源地,所以基督信徒把巴勒斯坦成為“聖城”

文章結束前,我列舉基督教發展過程中涉及的幾個重要城市:

  1. 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也是曾經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和他發生過眾多事件的地方。基督教成立後,城內建有許多教堂作為紀念,並作為朝聖地。

  2. 伯利恆:耶穌的出生地。

  3. 拿撒勒:耶穌長大的地方。

  4. 安提阿:基督教向羅馬帝國傳播發展的中心點。

  5. 羅馬:在以前被耶路撒冷排斥的時代,這裡一直作為天主教的中心。

  6. 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帝國滅亡以前,一直是東正教的中心。

  7. 直到今日,世界三大宗教影響了全世界人的精神信仰,但三大宗教的發展,教義各有不同。

基督教說,我們歷史最悠久。

伊斯蘭教說,我們的信徒最多。

佛教說,我們的典籍最深奧。

縱觀各宗教起源與發展史,道教的歷史也非常的悠久,只因經歷太多的波折,導致日益沒落,如果道教也有平穩的發展的話,現在的信徒也應該非常之多。

我是大國布衣,如有任何建議或意見,可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第一時間回覆。

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請點個贊,給個關注,您的每一讚都是布衣的動力,謝謝大家!


大國布衣


首先要說明的是,目前在一些旅遊寶典上,包括Lonely Planet, 以及其他的走遍歐洲之類的,都是把亞美尼亞列為全球第一個將基督教定義為國教的國家。包括傳說中的諾亞方舟,也是停靠在那裡的。所以如果從基督教成為某一個國家的整體信仰來看,那我是同意亞美尼亞的這種官方宣傳的。

但我們來回到問題中,基督教起源於哪個國家。我也看了一些答主的回答,來說說我的看法。

基督教起源於羅馬佔領的耶路撒冷,主要但不完全是猶太社會,其傳統哲學不同於當時在大羅馬帝國占主導地位的古典希臘思想。早期基督教的根源在於希臘化的猶太教和第一世紀的猶太彌賽亞主義。它始於猶太人的末世期望,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及他的追隨者被釘十字架後的經歷之後發展成為一個神聖化的耶穌。

早期,一些相關但不同的基督教社區以及對於耶穌生死的解釋在公元一世紀和二世紀初期發展起來,逐漸背離了法利賽人和其他猶太教派。從前者最終產生的“正統”基督教,而後者發展成為拉比猶太教。

基督教起源的問題,過於宏大,我推薦大家看一下歷史學家Shaye Cohen的著作,可以對基督教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大家如果有機會來匈牙利,一定要去南部城市佩奇去看一下。可以瞭解一下公元3世紀的時候,基督教是如何在東歐進行傳播的。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本來世界觀


基督教的起源地屬於目前的哪個國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其實基督教的誕生地是很明確的: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起源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的宗教。然而由於巴以問題的存在,古代的巴勒斯坦地區如今已分化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事實上在羅馬帝國時代的巴勒斯坦省除了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外,還包括今天的約旦。

公元1世紀30—40年代耶穌以耶路撒冷為中心開始傳教,這時的基督教在相當程度上被視為是猶太教的一個非主流分支派系,因為早期基督教在相當程度上吸收了猶太教教義。然而相比猶太教而言:基督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宗教——從誕生之日起基督教就沒自我界定為猶太人的宗教,而是要構建一種普世宗教體系。到了耶穌的使徒保羅傳教的時代更是將傳教的主要精力用於向非猶太人傳教。

由於早期基督教的原始教義中包含反對富人和統治者的反叛性,不承認世俗統治者的權威而只承認上帝的權威,這使其遭到羅馬帝國10次大規模的迫害: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保羅則被判處斬首之刑,羅馬皇帝尼祿在羅馬城大火後公然在全國範圍捕殺基督徒......戴克裡先時期對基督徒的迫害可謂是最嚴重的:從公元303年2月開始對基督徒進行了持續兩年的迫害,在這一過程中有2000名基督徒被判處死刑。然而羅馬民眾面對帝國晚期的衰落與動盪反而更願意接受不容於官方的基督教,到4世紀初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徒人數已達到500萬人左右,約佔帝國總人口的1/10,甚至連戴克裡先的妻子和女兒都傾心於基督教。很快羅馬統治當局就發現:基督教甚至已滲透到帝國軍團之中。戴克裡先任命的帝國西部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在執行迫害基督徒的法令時竟一次性處死多達6000名信奉基督教的士兵,差點因此引發兵變。直到公元392年君士坦丁大帝才以法令形式正式確立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這為基督教的傳播打開了局面。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在其廢墟之上誕生的一系列日耳曼蠻族國家紛紛皈依基督教,與此同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治下的君士坦丁堡教會同西方的羅馬教會發生了分裂,由此形成的了東部的希臘正教(東正教)和西部的羅馬公教(天主教)兩大基督教教派。東歐的保加利亞、基輔羅斯等斯拉夫國家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紛紛選擇皈依東正教派在,至此基督教傳遍了歐洲、北非、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然而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拜占庭帝國幾乎失去了在西亞、北非的全部領土,而這些地區在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逐漸伊斯蘭化。作為基督教起源地的巴勒斯坦地區就是在這一時期成為穆斯林聚居之地的。西歐各國曾在教皇的號召下以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為名發起東征,但並未改變巴勒斯坦地區由穆斯林控制的局面。

原本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在被羅馬帝國征服後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然而他們一直備受歐洲各國的歧視,因此在19世紀末猶太人掀起了復國思潮。尤其是在經歷了二戰中納粹德國的種族屠殺後猶太復國思想更加強烈並得到全世界的猶太財團和國際大國的支持。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猶太人的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兩個國家,而在此之前早在一戰後英國託管巴勒斯坦時就已將今天的約旦從巴勒斯坦地區劃出。由此古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三形成了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迄今為止作為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教聖地的耶路撒冷仍時不時牽動整個國際社會的神經。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不可計數且林立的基督宗教教派,都有一個源頭,這便是公元前後在眾多猶太教改革運動中的一個改革派別:猶太教耶穌派。

基督宗教教派中為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和聖公會為犖犖大者。

自從耶穌受難後,耶穌派出現分裂,也就是教會所說的異端,其中最大一次便是1054年東正教和天主教的“東西大分裂”。

若要追溯其淵源,從一千多年前的宗徒保祿(掃羅,保羅)開始說起。

在聖經中,這位宗徒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大數的掃羅,“大數”為掃羅出生地的新教譯名,是位於土耳其中南部,東地中海的北岸的城市。另一個便是“保祿”,保羅是其拉丁名的英文化。

這兩個名字的使用分別為,“掃羅”屬於猶太名字,適用於猶太社區;而作為羅馬公民的他,自然也有羅馬化的名字,這便是“保祿”。

保祿的羅馬身份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羅馬身份,很有可能不會有基督教的存在;耶穌派作為眾多猶太教改革運動中一個小小的改革派別,或許會像其他猶太教改革教派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留下任何記錄。

保祿憑藉羅馬身份,從耶路撒冷到羅馬,進行了長達三次的傳教。

猶太教在耶穌改革的基礎上,保祿讓其成為獨立的宗教,後世基督宗教所有教派的源頭。一個以西方的羅馬為中心,鶴立雞群的新興西方宗教。

當然,基督教的真正成熟,便是135年羅馬攻陷耶路撒冷,焚燬猶太聖殿,徹底摧毀猶太人的自治政權,由此,基督教開始展翅高飛,這些都是後話。


五味社


基督教起源於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當時屬於羅馬帝國。

作為現代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由猶太人耶穌在公元1世紀創立的。

猶太人在距今3000多年前從埃及逃到今天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建立國家,一度稱雄數百年,後來分裂衰亡,千年來遭受周圍大國的爭奪,受盡折磨。

公元前1世紀中葉,猶太國的希律王作為羅馬盟友,參加了羅馬對抗帕提亞的戰爭,因此羅馬的巨頭如安東尼、屋大維也都維護了他的地位。可是到公元初年羅馬帝國穩固後,羅馬帝國對猶太人進行了殘酷壓榨,猶太人只能在羅馬人的皮鞭下苦悶地捱著。

這時候,猶太教分出了許多教派,觀點各不相同,有的要武力反抗羅馬,有的要和羅馬合作,有的指望來世天國。這其中,耶穌領導的一個教派逐漸興盛起來,超越了猶太人的範圍,最終成為西方世界的主流。這就是基督教。

耶穌帶領彼得、約翰等十二個門徒,到處傳教,宣揚上帝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耶穌被尊為“基督”,又說他是上帝的兒子下凡。初期的基督教主張信徒們團結在上帝、基督和聖徒周圍對抗魔鬼,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國”,實際上是在號召猶太人反抗羅馬暴政,因此遭到羅馬帝國及其附庸猶太上層的鎮壓。耶穌在公元33年被猶太統治者希律王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死後,基督教分為兩大教派。其中一派領導是耶穌的大弟子彼得,另一派領導則是保羅。保羅是擁有羅馬公民權的猶太人,家境小康,最初曾反對基督教,後來被教義感化而加入了基督教,一躍成為重要骨幹。彼得是“草根”,代表廣大窮人,對羅馬統治深惡痛絕,主張激烈反抗世俗政權;保羅則是中產階級,相對較為保守,妥協性也更多一些。

當時的羅馬帝國矛盾重重,而基督教主張不分種族,不分貧富,只要信仰基督,就是手足兄弟。這就帶來了全新的心靈感受。隨著羅馬帝國自身矛盾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內部的保羅派也主動向羅馬帝國朝廷示好,他們強調隱忍,奴隸就要乖乖聽主人的話,老百姓就要乖乖聽官府的話,安於命運,死後就能上天堂。這樣,羅馬上層統治集團也漸漸意識到,基督教可以作為維護統治的有力工具。兩家開始眉來眼去。

到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宣佈基督教合法,392年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更把基督教提升為“羅馬國教”。從此,基督教成為西方的主流信仰,直到今天依然是全世界信徒最多的宗教。耶穌也成為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猶太人。

不過,還有一個國家比羅馬更早接受基督教作為國教。那就是今天的埃塞俄比亞。

不過,基督教的繁榮,對猶太人可沒有半毛錢的好處。因為早在公元1世紀和2世紀,猶太人的兩次起義引發了羅馬帝國的兩次鎮壓,最終被全部驅逐出巴勒斯坦,不許他們再回到這裡。從此,猶太人離開他們故園,在世界各地顛沛流離。而猶太人曾經待過的這塊地盤,則被留在附近的閃米特人同胞——阿拉伯人所佔據,形成了“巴勒斯坦人”。耶穌創立的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時,猶太人已經被趕走200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