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它是中國的國寶,被當做醃菜缸幾百年,差點被日本人搶走

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

曾經到過北海。在他的《東遊錄》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宮中央有一大甕,兩步多高,純用一種稱作密爾答哈的寶石製成,而且是那樣精美,以至我聽說它的價值超過四座大城。甕的四周悉繞金,每角有一龍,作兇猛搏擊狀。此甕尚有上垂的以大珠綴成的網縋,而這縋寬為一紮。”這個故事中的甕就是自我們今天要說的國寶——瀆山大玉海。

它是中國的國寶,被當做醃菜缸幾百年,差點被日本人搶走

瀆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製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瀆山大玉海是元代的鎮國神器,在製作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琢玉工藝“量料取材”和“因材施藝”的傳統技巧,是獨山玉最為壯觀的華彩樂章,是獨山玉登上中國玉壇頂峰的標誌。

2012年,《國家人文歷史》(原《文史參考》雜誌)邀請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在國寶中做取捨之間的思量、權衡,盤點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專家認為: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是現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鮮有出其右者,且在歷史上流傳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歷史記敘,承載的歷史記憶非常豐富。大玉海從廣寒殿到團城,也間接反映了北京的歷史變遷,可以作為鎮國玉器之首。

它是中國的國寶,被當做醃菜缸幾百年,差點被日本人搶走

瀆山大玉海原來被放置在瓊華島上的廣寒殿中,是元世祖忽必烈大宴群臣時所使用的酒器。它高0.7米,口徑1.82米左右,最大周長4.93米,重約3500公斤,體略呈橢圓形,內空,容量達到可30石。

元朝滅亡之後,寶貝流落到了民間,後來被北京真武廟的道士們得到了。在那個年代,道士們第一眼看到瀆山大玉海的時候,有人就高興地笑了,說這可是個好東西,用它當醃菜缸,物盡其用。直到清康熙年間重修廟宇時,才被輔臣高士奇發現,可是當時並沒有立即追回宮內,仍舊留在真武廟中。

清乾隆十年(1745)乾隆皇帝才命人以千金易得,於4年後遷於今北京北海公園團城上的承光殿前,再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作襯托,還專門建造了一個玉甕亭用以珍藏。他又命四十名翰林學士各賦詩一首,刻於亭柱之上。乾隆皇帝也親自寫了一首《玉甕歌》刻於瀆山大玉海的內壁以示紀念。

它是中國的國寶,被當做醃菜缸幾百年,差點被日本人搶走

後來日軍侵華時期。日本人不識得寶貝真面目,還以為是一件普通的大石頭,就沒有搶走,實在是一件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