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9)速胜梦想的破灭

1914年8月,德军西线连续突进。然而就在德军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隐患却也在暴露。

首先由于小毛奇修改施里芬计划,削弱了西线北翼兵力,使得北翼无法展开那么长的战线。原本计划大包大揽,从西面迂回巴黎,现在却因为手伸不到那么长,只能从巴黎的东面展开正面强攻。而法军则换上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加利埃尼指挥巴黎方面的部队,深壕高垒,固若金汤。德军穿过比利时一路杀奔过来,虽然屡战屡胜,却也成了疲惫之师。要命的是,随着战线的拉长,德军的无线电通信也发生了故障,各个集团军之间互不知道位置,于是整个战线出现了缺口。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9)速胜梦想的破灭

9月初,德军最右翼的两个集团军已经逼近巴黎,却掉头去追击法军第5集团军,这就把自己的侧翼暴露给了英法联军。英法联军趁机发动反攻,逮着德军右翼猛打。在马恩河200英里的战线上,100余万英法联军对90万德军,展开激烈厮杀。几天时间,双方各伤亡20多万人。德军被迫后撤50多英里。

这一战史称“马恩河之战”。虽然双方在伤亡上相当,但德军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的计划却完全破灭。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9)速胜梦想的破灭

现在,整个法国已经动员起来,英军也源源不断地渡海前来,德国必须要在西线面临一场持久的战争,从而陷入两线作战。这对德国来说,是很不利的。小毛奇为这事成天失魂落魄。他伤心地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没多久,小毛奇就被免职了。之后几个月,西线的双方都挖堑壕,修堡垒,竖起铁丝网,架上机关枪,开始了漫长的对峙。

小贴士:堑壕战

在19世纪战争中,进攻一方集中优势兵力,炮火猛轰,骑兵冲击,步兵排成散兵线进逼,往往能打垮防守方,取得胜利。因此无论是在拿破仑战争还是在普法战争,都惯于采用大兵团机动作战,速战速决。但到了一战时期,随着堑壕、铁丝网、机关枪等防御武器的优化,进攻一方往往被阻挡在敌人的阵地前遭受火力扫射屠杀。这就使得双方都不大敢主动正面进攻,从而陷入长期对峙。

西线一片哀叹声中,东线却传来好消息,打了个大胜仗。原来西线德军一发动,东线沙皇俄国就拼凑了60多万大军,隆隆西进。其中一半在北翼打德国,一半在南翼打奥匈帝国。当时德国在东线只有20万军队,面对30余万俄军压力很大。危急时刻,德皇派兴登堡(1847-1934)担任东线指挥官。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9)速胜梦想的破灭

(兴登堡)

这位兴登堡也是参加过普奥和普法战争的老将,后来一不小心,在军事演习中打败了威廉二世亲自率领的部队,自感晋升无望,干脆退役。此次情形危急,兴登堡重披战袍,他的参谋长则是先前在攻克列日要塞中立下大功的鲁登道夫。这俩是一战德军的黄金搭档,再加上一个“俄国通”霍夫曼上校,就构成了粉碎俄军的三人组。

俄军30多万,德军才20万,怎么打?霍夫曼上校胸有成竹。俄军两个集团军司令有多年宿怨,肯定会互不救援,咱们可以各个击破!兴登堡、鲁登道夫深以为然。于是德军首先佯败后撤。俄军大喜,争先恐后追赶过来,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了100公里的空隙,而且俄军后勤系统糟糕,部队一路追来,缺吃少穿,很快筋疲力尽,通信也断断续续。

这时候,德军以一个师牵制俄第1集团军,集中主力,向俄第2集团军猛扑过去。俄第2集团军在缺弹没粮的情况下顽强抵抗了几天,终于在8月底崩溃,单是伤亡和被俘的就有10多万人,司令自杀。接着兴登堡挥师向俄第1集团军扑去。第一集团军勉强抵挡了几天,损失惨重,赶紧撒腿就逃。饶是如此,到9月中旬战役结束,也损失了10多万人马。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9)速胜梦想的破灭

这一战史称“坦伦堡之战”,德军以少胜多,歼灭俄军近30万,缴获大炮700门,自己伤亡才2万多,并且把战线推进到俄国境内。兴登堡、鲁登道夫顿时成为德意志的英雄。这一战也把西线马恩河战败的阴晦气氛冲淡了不少。

然而这个胜利在战略上并没有太多意义。北边德军虽然战胜了俄军,南边奥匈帝国却被俄军和塞尔维亚军队打得大败,迫使兴登堡调动德军去帮助不成器的奥匈哥们。因此整个东方战局还是“不相上下”的平局。

这么着,开战几个月,东西两线都进入持久战。

对德国来说,这意味着噩梦的开始。“三国同盟”中的第三个盟国意大利,眼看着德奥浴血奋战,却厚着脸皮“保持中立”。英国的盟友日本则向德国宣战,然后立马出兵抢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还趁机占了中国别的一些土地,一副赤裸裸捡便宜的嘴脸。

给德国安慰的是土耳其在10月底向俄国宣战,加入同盟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