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如何忽悠观众,预告片里有玄机

如果说琳琅满目的电影像摆在观众面前的一道道佳肴,那么预告片无异于菜单上被精美装潢过的示意图,虽然商家会一再表明“图片仅供参考”,但您似乎可以从那色相俱佳的照片中感受到扑鼻的香味,这就是广告的魔力。

预告片,正是电影的广告。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浓缩并非皆精华

预告片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初是跟在正片后放映的所谓trailer。(英文“trail”是指“跟在什么后面”)。为宣传影片《凯瑟琳的冒险》,观众看完前面的电影,忽然又出现一段画面:主角掉入狮子穴,银幕上接着打出“她能逃脱吗?请看下周新片”的字样,做出悬念。

最初预告片谈不上什么风格,只是纯粹的往脸上贴金。每部影片都标榜上一堆头衔,如“前所未见”“不可思议”“精彩绝伦”等等,震撼类词语用多了,也变得不痛不痒起来。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1968年,由广告商开创了新的预告片的格局:意犹未尽。派拉蒙出品《罗丝玛丽的婴儿》聘请策划大师来助力,他完全放弃介绍情节,只在银幕上放映一个婴儿摇篮的剪影,伴随着婴儿的哭喊声,然后便是广告语:“为罗丝玛丽的婴儿祈祷吧。”该预告片瞬间成为行业标杆。

后来这位广告人又为1979年的《异形》制作出一款新潮预告。他甚至没有使用电影里的画面。只是一个外层空间的缓慢摇镜头,片名的字母也慢慢浮现,最终合成在一起。然后出现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广告语:“在太空,没人能听到你的惊叫。”

一般预告片会剪出能在影院公映的两个版本,然后从这里再剪出更短的版本,如1分钟长度的“诱导片”(teaser)和30秒的电视广告等,还有一些供给体育频道和有线电视播放的特别版本,一些电影更为了打开国际市场,特别制作不同国家版本的预告片。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左右为难博眼球

一部几分钟的预告片要展现一部两个小时不到的电影,按说难度并不算大,但并非可以轻易完成。

这几年中国预告片制作在逐渐进步,包括外国电影引进时往往还会制作一个中国版。但整套风格还是好莱坞确定下来的。片中人物对话开始有衔接,然后会跳跃。大量的蒙太奇,符合气氛的字幕,以及向观众展示该片的一切卖点:有明星(男主角的面部镜头),有女性或者美女身材,气氛,动作(汽车碰撞,爆炸),性(男女拥抱或者亲昵,也有可能是误导),神秘,超自然(角色飞向空中,光效)等内容。

但好预告片决不是把故事情节总结一下就完。一般说,凡是带有悬念的影片,预告片是不可以用画面“剧透”的,一般来说,如果一部影片有十来个出彩的地方,预告片中可以用上两三个;但影片本身如果只有两三处,那么预告片就会两头为难。制作预告片最头痛的事,就是决定要不要以影片中最精彩的镜头和台词“震”一下观众。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如果把电影的“看家宝”藏着掖着,观众说不定就流失在平平的介绍里了;可是如果你一股脑儿竹筒倒豆子,那么看正片时大家说不定会失望。尤其是喜剧,那些笑话和包袱若抖出来,第二次再看,效果肯定会受影响。这个标准也同样适用于电影宣传的文字稿,要让观众大略知道故事在讲什么,但又不能说出到底在讲什么。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制作过程麻烦多

预告片很少是由影片导演亲自“操刀”,好莱坞有几家著名的预告片制作公司,现在国内也有两三家专职以制作预告片为业的公司,依靠这些业务的滋养,反过来成立制片公司拍摄电影。

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宣传费平均为3500万美元,其中预告片的制作费用在25万美元和75万美元之间。但钱多不一定做事容易,有些预告片必须在影片公映前一年就登上银幕,而那时很可能影片本身尚未完成摄制。在有限素材里选择精彩点,变成了一个大难题,所以现在流行第一个预告叫“前导预告片”。梅尔吉布森的《天兆》当年对预告班底实行严格保密制度。所以该片的前导预告的每个镜头都跟影片相关,但全部来自其他影片。这种“预演”是为了在电影还没拍好的情况下,让各方面大体对电影有直观的感觉,也确定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和风格。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一般预告片需要反复修改三四十次才能问世。第一版往往最有想法,毕竟制作者从零开始,不破不立,初剪后遭遇各方意见后,会越来越往平庸的方向走。所以这也是现在投资越高的电影,越容易出让人觉得无聊的预告片的原因吧。加上预告片音乐的相似性,旁白风格的接近,大量暑期档电影经常会混在一起,让人无法辨认。这实际上对电影宣传并不是好事。

看电影之前,一部电影预告片的魔力,有多大

预告片制作人看电影的心态跟常人完全不同,他们不关心剧情的流畅、铺垫及高潮,他们只关注片刻的镜头,如一个转身、一个快摇、一句三四个单词的句子。在他们眼里,一瞬就等于永恒。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