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雷军和董明珠五年赌约就到期了,到底谁能赢这十亿呢?

手机用户60266665658


还记得五年前,董明珠和雷军的那场“十亿赌约”么?


距离2018年12月仅剩9个月的时间,在全国人民的作证下,两人是时候要兑现了!究竟鹿死谁手不得而知,但董明珠永远说自己会赢!


话题风暴

自2013年12月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赌约开始之际,这场旷日持久的口水仗便吸引着吃瓜群众的眼球。

赌约成立当年,雷军豪言五年之内小米营业额若超越格力,董明珠输她一块钱!“铁娘子”董明珠哪里受得了这种“调戏”,当着全国观众和王健林的面放话赌10亿!

要知道当年董明珠赌10个亿可是有很大的底气,毕竟当年格力营业额1200亿,而彼时雷军和他的小米还是“耍猴”和“饥饿营销”的代名词,营业额仅300亿,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之后每一年,十亿赌约的话题总会被拿到台面上“说事”,其中不乏波澜壮阔的扭转与从未间断的口水战。

特别是在2014年12月(赌约第一年),小米12.6亿入股格力死对头美的,董明珠彻底发飙,怒斥“小米不是什么伟大公司,小米手机不是有品质的产品,小米若与美的联手,是两个小偷的结合。”

到了2015年2月,小米旗下顺位资本入股互联网家装公司爱空间之后,董明珠一改往日的暴脾气,轻描淡写的回应“当时雷军跟我赌的是产品,据说他现在已经进入房地产行业。我觉得,搞房地产就不符合跟我约赌的条件了。”


此言一出,董明珠则被网友冠以赖皮、赖账的头衔。

原本以为那句玩笑式的赌约已经不复存在时,2016年两人话锋急转,都宣称“我们没有违约就行。”

到了2017年4月的上交会论坛上,10亿赌约再次被提及,两人都笑称“明年就要见分晓了,没问题,我已经认定过了,没问题!”

吃瓜群众都在坐等10亿赌约兑现之际,2017年12月董明珠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表示:“我相信我会赢,其实要不要钱真的不是太重要。”

距离兑现诺言仅剩下9个月的时间,到底谁的赢面更大呢?

孰强孰弱

日前,董明珠明确回应了赌约:“小米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而是看你的销售额,笑死了。”

从销售额来看,格力2017年前三季度总营收超1120亿,全年有望破1500亿。按照空调电器行业的增长率推断,2018年营收目标2000亿。相比之下,小米在2017年10月实现了千亿目标,2018年要想达到2000亿营收的话,困难不小。


显然,在绝对值上,格力赢过小米,不过如果从增速来看,小米又完胜格力。

更重要的是,小米这两年屡传拟IPO,外界一致认为市值至少千亿美元,这可几乎相当于格力的两倍!


事实上,格力和小米,分别代表着中国实业的两个方向,而这两个方向,又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格力是中国制造的标杆,但在2016年,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入股珠海银隆,布局新能源,而后又推动格力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


小米是新经济的翘楚,在打响品牌后,以手机为中心,小米的产业链延伸至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硬件、健康医疗等领域,打造了完整的生态圈闭环,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小米上百家生态链企业中的华米科技,上个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无论格力还是小米,这两家公司都足够称得上优秀,至于所谓“十亿赌约”,除了给吃瓜群众增加饭后谈资外,谁输谁赢真的不太重要。



懒先生理财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上,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全国人民面前打下赌注为10亿的赌局。

于2011诞生的小米能不能在五年之内击败格力的营业额呢?

赌约还有一年到期,答主分别来复盘一下这四年小米和格力的发展。

2014年,小米的营收额达743亿。同时,小米的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同年,格力电器的营收达到1400亿元。另一方面,格力商城上线,董明珠也试图通过互联网把格力带往更好的方向。

恰恰相反的是,2015年,小米惯用的粉丝经济、饥饿营销似乎越来越不起作用了,小米开始疯狂布局线下市场。格力也似乎遭遇了困境:从2015年开始,格力电器营收均没有超过2014年水平。

2016年,OPPO、VIVO反超小米。小米的出货量不断下滑,官方没有公开具体销售数字。而格力电器在2016年营收仅为1083.03亿元。同年10月18日,董明珠卸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

2017年1月12日,雷军发布了小米2017年的目标:力争小米整体收入破千亿元,并称“小米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果不其然,小米手机在今年二季度的出货量为2320万台,杀进全球五强,比去年同期的1470万台增长58%。而今年一季度,美的空调市场占有率升至28%,格力为42.7%,两者差距有所收窄。

赌约就要到期,现在来看,小米有较大优势赢得赌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