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塔里木河下游为什么断流了?

Tonggang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的前几天,正好看到关于塔里木河第19次第一阶段生态输水的新闻。水头历时7天顺利到达尾闾台特玛湖。这次生态输水,跟前18次比,用时最快,用水量最少,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塔里木河地下水位正在不断抬升,河道下渗也在降低,下游生态已显著改善。

台特玛湖干涸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标志性事件,最直接的原因是大西海子水库的投产使用。自上世纪70年代下游及台特玛湖干涸后,随之而来的是胡杨、红柳、芦苇等大片死亡,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沙漠趋于合拢。(见下图)

现在回到正题,说说为啥会断流?主要原因就一点,塔里木河上游开发不顾及下游,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上游灌溉和生活用水激增。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生态补偿的说法。

第二就是气候变暖,高山冰雪储量减少,夏季融水也相应减少。

从2000年至今,新疆开始组织实施生态输水,下游才逐步摆脱断流危机。据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台特玛湖区域水面逐渐增大,2017年10月,台特玛湖面积达到历史最大值:511平方公里,超过半个博斯腾湖。

恩格斯曾说:不要过于得意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现在,我们用努力再次换得塔里木下游的生机和活力,要吸取曾经的教训,和自然做朋友,人水和谐才美丽。


老杨狼


塔里木河由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汇流而成。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千米,最后流入台特马湖,塔里木河全长2137千米,仅次于伏尔加河、锡尔—纳伦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和乌拉尔河,为世界第5大内流河,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的水网形势大致是在17-18世纪形成的,在1775年测制的《大清一统舆图》上,把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及阿克苏河四河汇合处汇在今阿克苏南的阿拉尔地区,汇合处中间为一小岛,这与《河源纪略》“会处四水交贯,形若牛栏”相吻合。四水汇阿拉尔后,和田河仍有一部分水入阿合达利亚,大约在百年之前阿合达利亚河才断流。


至清朝后期,塔里木河在上、中游仍有五条源流(除现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外,还有喀什噶尔河和渭干河)。后因绿洲扩大,源流引水干渠增至563条,支渠1887条,灌溉农田面积60.1万公顷(据《新疆图表》统计),人工渠道增多,引水量增加,使喀什噶尔河在清末、渭干河在解放初就失去和塔里木河联系。




孔雀河在清朝直至本世纪初期,仍从铁门堡流向阿拉干,是塔里木河下游主要补给水源。1949年以后,上游三源流灌溉面积由35.1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77.7万公顷,为灌溉这些土地,修建大型干渠5985千米,包括支、斗、农渠总计渠系长度达到58732千米;同时还修建各种渠道建筑物84413座,年引水量达148亿立方米,占三源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的75.5%。这就使得叶尔羌河从80年代以后再无水补给塔里木河,和田河季节断流时间更长,阿克苏河只有在洪水期有水下泄,枯水期全部通过塔里木河拦河闸引入阿拉尔灌区。塔里木河干流枯水期全部是回归水和农田排水,洪水期只能流到恰拉和大西海子水库,大西海子水库以下从80年代以后基本断流,只遗留320公里的干河道。



国家自2001年起投资107亿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目的在于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遏制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沙漠的合拢,保证218国道沿线的生态安全。经十余年治理,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行者七王


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上游叶尔羌河自从建国以来修建大型干渠5985千米;各种水坝,发电站等84413座,年引水量达148亿立方米,占三源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的75.5%,用于灌溉扩大后的77.7万公顷的土地。这就使得80年代以后再无水补给塔里木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枯水期全部通过塔里木河拦河闸引入阿拉尔灌区。塔里木河干流枯水期全部是回归水和农田排水,洪水期只能流到恰拉和大西海子水库,大西海子水库以下从80年代以后基本断流,只遗留320公里的干河道。



风土人情壹号


1972年,塔里木河道上的大西海子水库建成后,水库以下320公里河道几乎完全断流,只在偶尔来水量大时才放水下泻。1974年,台特玛后彻底干涸。

  塔里木河沿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自西向东流淌,原本注入罗布泊地区的台特玛湖,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罗布泊地区从南向北依次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洼地,最南面是台特玛湖,中间是喀拉库顺湖,以北是最著名的罗布泊,三个湖盆海拔由南向北依次降低。历史时期,塔里木河水先注满台特玛湖,然后是喀拉库顺湖,再汇入罗布泊。

  上游用水的激增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台特玛湖、喀拉库顺湖、罗布泊相继干涸,湖盆裸露,几成不毛荒漠,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有研究资料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段成为新疆沙漠化土地增加最迅速、面积最广大的地区。从去年起,中国开始实施以抢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为目的的紧急调水工程。

  据新疆水利厅副厅长祝向民介绍:“与前两次调水一样,水利部门从大西海子水库西北530多公里外的博斯滕湖引水到大西海子水库,再泻入塔里木河道,进入河道的水量为3亿立方米。”

  卓庾新说:“由于博斯腾湖水量过高,塔里木河因而能得到连续调水补充。”。据当地水利部门监测,目前博斯腾湖的主要水源河——开都河来水较往年增加10%,预计夏季来水量会增加更多。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内陆湖,去年夏季水位创历史新高,达到海拔1048.9米。水域面积从正常时期的1300平方公里扩大到1700平方公里。

  去年4月30日至7月20日的第一次调水中,塔里木河接受博斯腾湖水1亿立方,水流到达大西海子水库以下100公里处的喀尔达依;去年10月3日至今年2月15日再次调水2.2亿立方,本计划恢复至240公里,由于中途因河道常年堵塞而漫溢,实际到达水库以下156公里处的阿拉干镇附近。

  当地水利部门正努力疏浚被沙丘侵占的塔里木河故道,保证第三次调水能使水流到达终点台特玛湖。

  据卓庾新介绍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在得到两次调水补充后,沿河生态系统已由明显改善迹象。地下水位升高,矿化度下降,河道附近的植被已再现生机,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多。


历史地理储存站


南疆处于内陆,又受昆仑山、葱岭、天山环绕阻隔了海洋水气进入,它的水(河)源基本都来源于高山溶雪。水源总量相当于一条黄河徑流量。塔里木河上中游取水屯垦戍边是对的。引青藏之水(每年南流出国6000亿立方米)灌溉开发南北疆才是国家民族的当务之急。


陈石77385370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第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断流、尾闾台特玛湖干涸的消息时不时传来。这不仅让人焦虑,而且带给人们更多的似乎是无奈:塔里木河南面有我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河中下游的北面还有库鲁克塔格沙漠。尽管塔里木河过去还曾通过孔雀河注入罗布泊,但谁能保证两大沙漠中间的塔里木河长流不竭、台特玛湖最终逃过消失在沙漠中的命运呢?

这个秋季,记者却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库看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曾经几近干涸的水库碧波荡漾,洁白的芦花在秋风中摇弋,水鸟静静地停在胡杨树枝上。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库的新老泄洪闸都敞开闸门,清澈的塔里木河水轰鸣着分别注入老塔里木河和齐文阔尔河,向300多公里外的台特玛湖奔去。

“从2000年国家治理塔里木河到现在,大西海子水库向尾闾台特玛湖输水,已经超过了68.5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输送了500多个杭州的西湖。”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肖玉磊说,“台特玛湖从沙漠中一个干了底的湖床,又重新形成了511平方公里的湖面和湿地,为历史最大值。”

这简直不可思议。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何以重现生机?沙漠中消失的绿洲,何以逆袭?


苏201168796



塔里木河断流归根结局就是大量的开发矿产资源导致的,生态资源开发一波又一波,把本来美丽富饶的塔里木变成废墟,使下游居民生活质量严重影响,草场放牧都是靠天吃饭。不下雨连水都喝不上,让人震撼,



盲目的生态开发破坏度相当严峻,我们不能这样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应该好好管理一下旅游业和矿产资源部门,联合督察组让美丽富饶的塔里木河再次流淌于山川河流。让塔里木河滋润每一条大川小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