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自柳公以来,柳体再无大家,难道柳体只能作为辅助吗?

用户6813934016


确实如此。自唐以来,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除了欧、褚、颜三家外,当数柳公权了。

他的楷书,力纠时弊,变肥俗为瘦硬,独创一格,与颜真卿齐名,世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一是骨力,二是结构精微。用笔斩钉截铁,起笔虽以藏锋,但始终给人清刚雅正之气,骨力之强,实为绝无仅有。


柳公权注重结构,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而且他的结构与历代书体不同,基本上打破了笔与笔之间的贯串呼应。笔笔写来,如何好看,如何高雅便如何搭配,这也是柳体的特色。但对后学书者来说也极为不利,因为学其楷书后要想转为行书,是何等的困难,在这方面几乎没有成功者。

从另一方面讲,柳体较为模式化,每碑的用笔,结构大体相似,比起颜真卿显然不同。但柳体的气格确实可观,有鹤立霜前的风度,故米芾《海岳名言》中称: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请健,无一点尘俗。


观历代习柳者,确实有许多只把它当练习骨力、结体的辅助手段,成体系学习转化的几无其人,只不知头条各大神谁有志于此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