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个同学和我说,“工程师这个职业不要高看,天花板很低”,大家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工程师该如何发展?


鄙人机械类研发工程师一枚,看到这个问题有必要多说几句,致迷途上的工程师同行们。

为什么有人认为工程师的天花板很低?

很可能部分人对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线理解不够全面,可能单一地认为选择了工程师职业,就只能一辈子做个普通的工程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顶多变成个“老”工程师而已,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如今,很多企业为了改善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是设置有一系列晋升措施的,有些公司会按职级来区分,如P1、P2、P3、P4、P5等等级别,如普通水平的工程师为P2级,工资才几千元月薪,但当你晋升至P5级时,就有可能拿到几万的月薪,往往不亚于管理职位的总监、副总经理等收入水平。而有些公司则按职位来区分,比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总工等等,当你晋升至技术总工时,同样可以拿到跟总监、副总经理级别管理人员一样的高收入。所以说,在很多公司里,工程师的职业天花板并不低。

工程师该如何发展?

我在其它回答也有提及过,现在的很多公司,针对技术人员设置有双发展通道,一、纯技术发展通道;二、技术管理通道。以上两通道,只要发展至巅峰,同样可以做出一番大作为,同样可以获得高薪。

一、纯技术发展路线

其发展路线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总工,这些岗位同样属于工程师范畴,当你上升到技术总工时,无论收入与地位,都不会逊色于高级管理人员。

二、技术管理路线

其发展路线如:工程师、技术部主管、技术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副总等等,当你晋升为技术副总时,其收入与地位都是相当高的。

以上就是工程师的两种发展方式。

至于选择何种发展通道,我认为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对新事物、对新技术非常热爱的人,那么,我认为你可以考虑选择纯技术方向发展;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外向,同时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那么,可以在打好技术基础的同时,多学习管理方面知识,然后向技术管理方向发展。

我的头条号是“设计制造迷”,微信公众号是“机械设计工程师之家”,欢迎与我交流!


设计制造迷


我是在机械设计行业从业三十七年的老工程师,在职总工程师

做一个优秀工程师的素质我是完全具备的——做好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应该具备如下条件:


聪明、勤奋、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是在职场上的的确确存在天花板现象。只有极少数公司有技术晋级通道,绝大多数晋级通道只针对管理岗,工程师充其量只是当作职员。


出现这种问题,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中国职场还处在人口红利的蛮荒时代

工程师在很多老板的心目中也仅仅是一群高技能的劳力而已!张三也能做,李四也能做!

二,专利保护不得力,抄袭成风

这种现象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个考场一百个人考试,只有四个人做题,考试结果都是90分。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原创与抄袭的利益同样,优秀工程师与平庸工程师的地位也就无法拉开。试想有抄袭的捷径,谁还搞原创?!


三,中国的传统官本位文化使然

囯内有好多企业本质上是重管理轻技术,有好多项目本来就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偏偏要往管理上扯!不自觉的总想用管理压出技术来!

四,重销售,轻技术

由于国内企业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普遍都没有或者很少有核心技术。造成的结果是技术在企业产值的地位弱化,使老板普遍形成了关系至上的观念!


五,急功近利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急于赚快钱,总想找热点项目,快速谋利。少有脚踏实地潜心做好做精某一产品的精神,这样造成技术精淬的工程师反而无用武之地。

六,职场弥漫的年龄歧视

试想三十五岁,是高工的年龄天花板,四十岁是技术经理的年龄天花板。后边,按照某些逻辑:怎么这么老了,还没当官,一定…这样谁又安心把技术搞到极至!

综上所述,工程师的天花板很低!

至于如何发展:

政府层面,加强专利保护;

企业层面,至少有部分企业追求自己的核心技术!

我是万方,和工友一样,也是一个工仔,说我们的辛酸,道我们的梦想,赞我关注我!


万方谈人生


这是误导,也是屁话。

啥叫工程师这个职业不要高看,天花板很低?

说这个话的同学可能本身就是半桶水,他对工程师的理解未免过于狭隘。

首先,工程师这个概念涵盖的范围很大,按不同类别,不同行业,就有N多种叫法,同样叫工程师,相互差异可能有天壤之别,总工程师与一般工程师能一样吗?一个代表权威和专家,一个代表普通一般甚至刚入门,硬件工程师与软件工程师在不同企业待遇千差万别,搞网络管理的工程师和直接开发产品的工程师有很大不同,搞设计的工程师与做测试的工程师存在天然鸿沟……等等,难以尽述,你看到了吧,同样叫工程师,有的天花板很低,有的无限高。

其次,同样叫工程师,不同的人干,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效果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有的是天壤之别。就像一个村长,咱老家村子里的村长能跟华西村的村长比吗?虽然看上去都叫村长。所谓的天花板,很多时候,是自己设置的,是固步自封,是能力不足的借口而已,如果你解决问题能力特别强,怎么可能没有发展呢,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怕的就是明明能力差,看到的却是天花板,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最后,所有的职业都会有所谓的天花板,关键在于你要不要打破,怎么打破,而不是被天花板困住而束手无策!

言尽于此,你能理解就很不错了。

我是喻派胡言,爱财如命的人力大叔,如果你觉得回答的不错可点赞、评论、转发,也可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喻派职言


天花板这个词我最近经常用到,很多人的天花板,其实不过是别人的地板而已,不要把一种勉强的成果当作自己的最高成就。

工程师这个行业有天花板,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技术无止境,科学无止境,在一个没有止境的行业里面,怎么会有天花板呢?

我想人类科技最终的结果,不是要研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而是要去创造一个宇宙。如果没有实现这个目标,那科学要走的路还很远,工程师的职业方向就没有天花板。

说这个话的人通常是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说自己能力有限,看不到方向,找不到突破的路径。

工程师不仅是一个职称,更代表着一种能力,这也有级别之差,能力也高低不同 ,中国除了有科学院,还有工程院。里面的人大多数也是高级工程师。

这个职业的含金量怎么高估都不为过,关键看自身的发展。如果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取得突破,哪怕只抓住一个点,也够自己做一辈子,所谓的天花板可能只是自我放弃。

我是个文科生,但我也算半个工程师,因为干的化工和选矿。所以我认为工程师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那些只懂常规技术,不能解决复杂问题,不能突破创新的人来说,的确有天花板。

但是对于那些有自我突破需求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现在有任何人敢来说,我们的某项技术已经达到极致,或者说自己在某一方面已经达到极致了,如果没有天花板何来?

所以说这个话的人不是极度的自大,就是极度的自卑。


大糖必下


工程师也是工匠,只是当今社会对工匠鼓励的太少。


Jeef狼四爷


不止是“工程师”这个行业。任何行业都可以用“天花板很低”来形容,在眼界不高的人心里,就没有高的天花板。

何必介意别人说什么呢?自己发展的好就可以了。


张大志leo


我之前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这是个被吐槽较多的专业,原因就是收入低,我06年毕业后就是进入一家工厂做技术工作,头衔就是所谓的工程师,工资1600,半年后涨到2000,当时的技术部经理月薪8000左右,总工收入不详,但应该不超过15000,当时身边亲戚朋友不少做外贸的,收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自卑郁闷的要死,我想即便我事业发展顺利,六七年后干到经理,收入也不过万,天花板实在太低,后来果断转行。

所以所谓的工程师收入偏低是毫无疑问的,下面按我的理解分析下原因。

1.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全面向工业化国家升级转型,很多大学都把工科作为重中之重,工科学生数量不断膨胀,而随着大学扩招,这一趋势愈演愈烈,员工薪资受供求关系决定,当企业不愁招人时,怎么可能开出高薪资?而08年后,制造业进入产能过剩,政府现在也在主导去产能,可见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只会萎缩,我不清楚目前大学工科毕业生数量,如果大学不对专业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工科毕业生的钱景依旧惨淡。

2.中国制造业整体技术含量偏低,很多企业都是靠模仿发达国家产品生存,我之前的企业所做的技术工作就是买到日美德的相关产品,拆分测绘,完全的照搬照抄。

中国目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完善,企业一旦自助研发的新产品上市,马上就会引来跟风抄袭,迅速拉低产品价格,导致很多企业投入产出不划算,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

这种大环境也导致绝大多数的技术工作只是抄袭,而真正能产生高附加值的创新工作稀少,因此从业者的收入也无法水涨船高。

也许有人会提出个别行业个别企业个别个人来反驳,但我们只讨论大环境大概率,我不否认确实有一部分技术工作者收入较高,但和金融 it 互联网 房地产等高收入行业相比,制造业里的技术工作者收入普遍偏低。

还有人经常拿技术越老越吃香说事,我也不否认这点,我原来的企业就返聘了不少国企的退休老工程师,但我想说的是,退休了依然吃香固然可喜,可相比有些早已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享受生活的人,一大把年纪还在跑东跑西燃烧剩余价值,是否也没那么值得羡慕呢?


风浪中独行


怎么就不高了,怎么就累了,我就是电气工程师,我们组也就是电气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就刚毕业工资低些,有个4,5年工作经验后,差的6,7千,好的1,2w,累的话都是办公室,电脑,就是自己喊累,其实没多累!我是在2线中等城市。


等活德玛


天花板一次出现在工程师身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还以为只有外企才有天花板一说呢!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你是做什么职业,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基本没有天花板一说的!

我们公司现在的财务经理,才是大专毕业,她在我们公司第一份工作是前台接待,后来一次机会,有个财务休产假,她去内部转岗做财务,直到现在的财务经理!

她的起点比工程师还要低一点呢!现在一样在财务领域做的风生水起!所以,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是根据你自己的机遇,努力,规划分不开的,换句话说,你的前途是未知的,谈何天花板一说呢!

首先,工程师如果你能做到领域的大拿,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当然,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个层次,但是我觉得一个资深工程师完全可以做到技术部长,项目经理的级别!

重要的是,你自己敢不敢想,有没有去做自己的规划,当有机会的时候,你有没有去争取,没机会的时候,你有没有在沉淀自己,

如果你自己都认为自己有个天花板,就像以前有个实验,把一个跳蛐放在盖玻璃的瓶子里,跳蛐跳了几次之后,知道有个天花板之后,就不会跳了,那怕你把玻璃拿掉!

所以,我认为,客观条件,环境的天花板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以为这样就去否认自己的能力,就安于现状,这样你就是在自己心中设置了一个天花板,我就是这个水平,在努力也没有用了!

归根到底,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人的机遇也是不可预测的,但无论如何,不要放弃自己,上天不会亏待一个努力,有规划力,有恒心,的人


大时代的旁观人


我也很迷茫啊。机械工程师,大多数做工资不高,偶尔有几个所谓核心技术人员能拿到管理岗的薪酬水平,可以说凤毛麟角。当前的环境还是管理和销售可以达到高水平收入。除非公司愿意花钱储备技术人员,否则也就是个绘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