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數據已無意義!當下置業,請先把官方報告撕碎!

前兩天有個會員諮詢我一個問題——

數據已無意義!當下置業,請先把官方報告撕碎!

當下的市場,數據已無意義,不具備任何的參考價值!

1

深圳房價19連跌!眼已瞎!

這是5月份,深圳公佈的數據。

看到這個標題,我一度懷疑了自己眼睛。我清楚地知道深圳的市場不算很火爆,但是不至於冷到這種暴跌的程度。

打開鏈接,就能看到這個呈斷崖式下跌的圖片——

數據已無意義!當下置業,請先把官方報告撕碎!

仔細一看裡面的數據,這特麼不對啊!

2016年10月均價55611;2018年3月均價54185。

19個月,深圳跌幅“高達”992元,“高達” 1.7%!

原來這張圖的統計起始點在54100,不足1000元的價格變動,就這樣在這張圖上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

就衝著張圖,我給小編打滿分,能把文字遊戲和數據遊戲玩兒成這樣,他值得驕傲!

2

把《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扔進垃圾桶!

在我剛入行做市場分析時,也很容易把這份絕對官方的數據報告作為依據。

70城的指數上升了,那就意味著市場上行,70城的指數下跌了,那就意味著市場下行。

之後,被主管領導罵了無數次“傻X”之後,我已經把這玩意兒徹底扔進了廢紙簍。

數據已無意義!當下置業,請先把官方報告撕碎!

首先,這個70城的名單里加入了N多莫名其妙的城市,把綜合指數拉低。

比如其中加入了贛州、九江、遵義、南充,這些城市別說沒去過了,很多人估計連聽都沒聽過,但是有了他們的加入,綜合數據就會看起來很漂亮。

當然,這些城市一直都在,這種現象也一直都有。

但是,從去年開始,新的變數又出現了,讓數據更加失真。

其次,限價壓頭,備案價被人為拉低。

現在絕大多數的熱點城市都嚴格執行限價,為了讓綜合價格看起來好看,出現了兩種操作模式。

一種是備案價控制,直接在備案階段就把網籤價格卡死。你價格過高,對不起,不能備案。

比如中山。整個城市絕大多數的項目備案價都在9000-12000之間,然而實際的銷售價格基本都在15000-17000。

高出這五六千怎麼辦?雙合同唄!

於是中山的絕大多數項目在備案價格之上,都捆綁著3000-5000不等的裝修合同。

第二種是備案流量控制,網籤備案配額制。

上來先把本月的安全均價確定,之後低價項目先網籤,高價項目根據具體的情況再網籤,一旦均價突破安全線,所有的高價項目停止網籤,甚至停止發放預售證。

有的城市能把網籤拖半年,甚至一年之久。比如,河南開封的網籤要後延5個月,廣東中山的網籤甚至要拖到半年後。

這樣一放一卡之後,價格數據的表現就看起來很安全很平穩。

最後,如果還控不住,那就只能上終極殺招,把遠郊縣城的房價加進來!

中部的一個省會,在去年之前,統計均價都始終在1萬3左右。但是在今年,統計均價突然從1萬3滑落至1萬上下。

3000元的價格跌幅突然出現!

奇怪的是,真實的市場並沒有出現大幅的跳水降價,市場萎縮。反而是一片欣欣向榮,半數的項目價格還有小幅上漲。

仔細研究了統計口徑之後,我發現,這個省會原來是把一個距離主城區50公里外的遠郊縣城/行政區納入了統計數據中。

而這個遠郊區域一直都是這個省會價格最低的區域,把它納入進去之後,整體的均價立即出現了縮水。價格再次迴歸到安全區間,一切平衡了!

中國房價正在進入超級鳥籠行情!

統計口徑放水、限價限籤、流量控制、網籤配額……這一波精細化神操作,讓數據徹底失真,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3

土地數據也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在過去,我們都說土地市場是房地產市場的基礎,地價是房價的發動機。

2018年過去的5個月,我們從土地市場得到三個數據反饋是:

1,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土地流拍;

2,二線城市地價增幅趨緩;

3,三四線城市土拍溢價暴增,土地成交量暴增。

如果單純從這三個數據反饋上來看,很容易得出兩個結論:

1,一二線城市熄火,市場冷了,開發商都不拿地了;

2,三四線才是熱點,房價會暴漲,進攻三四線的時機到了!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

1,一線城市土地流拍是因為供地結構的調整。

比如北京和杭州所流拍的土地,住宅比例很少,卻需要配置大量的交通樞紐、配套商業、共有產權住房和自持物業。與此同時,這幾宗流拍的土地起價反而很高。

在這樣的限制條件下,房企顯然是沒有利潤空間的。

除此之外,絕大多數的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都是限房價、競地價的方式進行土拍。而且限價規則執行得極為嚴格,沒有雙合同的浮利空間,又加上大量的自持物業,房企的開發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沒有了利潤,就沒有了拿地的熱情。

2,二線土地市場溢價率低,是因為土拍限價。

主要的原因就是土拍限價,地價被嚴格地控制在一個硬性空間裡,溢價率自然就低。

那麼,很多人又會問了,地價低了,房子又被限價,那我是不是能等等這些限價房和限價地?

遺憾的是,二線城市的限價執行並不嚴格,還有空間。

比如中部某省會城市,著名的地王窩裡土拍限價32000。按照正常的邏輯,這些限價地入市後都會按照32000的價格銷售,這樣就會比周邊4萬的項目低20%,就可以等等咯。

對不起,限價地入市後,售價依然40000起!32000是備案價,捆綁7000起精裝升級合同!

3,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火爆,是因為房企都想吃棚改的肉。

這一波三四線城市的土拍市場火爆,是因為三四線的經濟、人口、城市、產業全面崛起了?

並不是,而只是因為國家在未來三年集中的三四線棚改政策。因為棚改,政府將向三四線城市定向放水貨幣超4萬億,集中三年投放到位!

房企衝進去,也只是想吃著3年4萬億的紅利而已,也只是想吃三四線政策寬鬆的紅利而已。3年恰好就是一個完整的開發週期,吃完這波貨幣紅利,吃完棚改戶的賠償款,房企大概率會拍拍屁股,繼續轉戰一二線!

坑的是誰?坑的就是現在衝進去的爭當接盤俠的投資客!

如果樓市是鳥籠行情,那麼土地市場就是囚籠行情!

供地結構調整、土拍限價、棚改支撐……在這背後都能看到強大政策的身影,房企和市場不過都是囚籠中的困獸罷了。

4

在去年5月份的一次演講中,我談到這麼一句話——

2017年5月20日米宅會員PPT▼

數據已無意義!當下置業,請先把官方報告撕碎!

因為當時的房地產,市場化是主流,數據能反應真實的市場!

當下,數據已無意義,請在撕碎官方數據報告的同時,把上面這句話一併撕碎!

那麼問題來了?紙面數據已經失真,我們在做出決策的參考依據是什麼?

看大勢和踩實地!

看大勢,說的是認準整個國家當下的風口。

比如說,承擔國家宏大戰略規劃的粵港澳大灣區;比如說承擔美好生活需求的旅居市場轉移。

踩實地,說的是一定要實地踩盤,實地獲取數據。

米宅一直以來所秉承的和給大家推薦的置業決策原則就是,用腳步丈量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區域,每一個項目。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在多次用腳步丈量珠三角和雲南之後,6月24日米宅第二次線下公開課啟幕,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1、最新宏觀經濟、政策、形勢分析。

2、粵港澳大灣區機會分析研判。

3、雲南機會分析研判。

不套路,只撈乾的。

新政策、新趨勢、新環境和新經濟已來,請及時更新您的認知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