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是跌入3000点之下?是机构市,还是操纵市?

2015年上半年是牛市,毫无疑问。但现在是什么市?大多数都迷茫了。因为2015年下半年开启的暴跌宣告熊市的到来。那是否意味着熊市来临了呢?没人确定。因为啊,许多专家,包括李大霄之类的,整天在说牛市又来了,整的小散户一愣一愣的。还有的人则是专门唱空,整天熊市不离口。到底该听谁的呢?

照我说,小散户要想不亏钱,得有自己的判断呐!怎么判断呢?最简单的还是市盈率这个指标!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上图是A股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历年来市盈率走势图。可以发现,2007年,2009年,2015年都是一个市盈率的顶峰。

2007年上证最高市盈率都有70倍了,太疯狂了。

2009年上证最高市盈率30倍,也是非常高的一个估值了。

2015年上证市盈率最高22倍左右,处于合理水平的偏高水平,但深成指市盈率高达62倍,比2009年的水平还高。2009年之后,A股经历了6年大熊市,这次,会有多久的调整?

这就是股市最本质的运行规律,很难偏离。一旦偏离,后续的调整时间也会很久。

现在A股市盈率,上证是16.6倍,还算合理。深成指是44倍,明显还是很高的,2012年最低时不到20倍的市盈率,才造就了大底和后面的大牛市。

所以,通过简单的市盈率分析,我们可以基本判断,中小板创业板大概率未来几年很难有牛市了,必须要经历估值的调整。而如今IPO速度加快,监管不断加码,正是对中小创挤泡沫的动作。不要以为只有楼市在挤泡沫,中小创同样如此。

对于目前的市场,我们究竟该如何投资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判断中小创不是太靠谱,因为估值太高了,而近期银行股中字头的不断活跃,似乎又在告诉你市场的真谛。到底该不该跟着市场走呢,还是坚持自己的以往观点,其实真的不用太过于纠结,关键是认清楚自己。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不成熟的中国股市正抛弃大量散户

牛市即绞杀

有别于大家,我一听到股市“牛”这个词,不管什么牛市、慢牛,我都心里很不舒服。因为牛市并不意味着赚钱机会来临,而意味着大规模的绞杀到来。越是牛市,普通散户越是亏损惨重。反而熊市中,慢刀子割,还没那么惨。这里不需要统计数据,不信大家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套的惨的,赔大发的,基本都是在牛市。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原因很简单,牛市就是现实版狼来的故事。牛市基本是上涨加回调再上涨。每次回调打一巴掌,再上涨给颗糖吃,久而久之,人们忘记风险。当“牛”猛然结束,该下刀时,普通散户只会觉得它还只是一巴掌,后面还会有糖。

而这牛转熊的变化,是普通玩家短时间内无法做出决断的。最后大刀落下,之前糖全亏光,炒股变股东。

牛市更容易亏钱,本质还是财富分配速度大于熊市。股市上涨,尤其是牛来了,泡沫在加速放大。一开始新来者转移后来者钱,俗称抬轿子;到最后无人可接,大家一起拼手速。在这短短时间内,财富完成一轮大转移。很不幸,普通人就是被转移那个。


中国股市已经成长28年,真正全民共赢年份区区只有三四年时间,而三四年赚钱效益兑现后没有及时锁住利润,肯定加倍的吐出去,怎么涨上去就怎么跌回来,导致中国股市10年过去指数还倒跌没了3000指数,这样的市场股民没有怨气才怪,不骂都不正常

中国股市主要还是散户市场,散户为主体角色,但往往主体角色却把主力机构当韭菜收割,而且是一批一批的收割,有时候就连都配合他们想要连根拔起(去散户化);这样散户化怨气更加浓,骂声更加大,是不是可以理解呢?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就拿题主的问题来分析,为什么指数上涨,股票却在跌呢?这是描述了2017年蓝筹慢牛行情,个股严重分化,指数在“漂亮50”带动下上涨,个股却赚了指数亏了钱;“买的假股票”“买在2600套在3500”“牛头熊身”等等骂声一片;中国股市确实走出了这么的行情,指数连涨,个股连续阴跌破了2600的股价,甚至有些跌破了历史新低;中国股民骂股市我觉得非常正常,就连我都想要骂中国股市,但是骂有什么用,只能面对事实,我们改变不了市场,吃哑巴亏吧!中国股市确实问题太多,美股十年牛市,中国十年还在熊市中没有走出来,指数倒跌一半;这些都是问题是主要原因,投机性太强,肉弱强食,把散户当韭菜收割,为何不能和平相处呢?退市企业没有几家,上市企业每周十家!上市圈钱后业绩360度转变,马上翻脸不认人,留下垃圾股份给散户们自己买卖,自由发挥等等的一个市场,试问又有几个股民能受的住这个怨气呢?只能用骂声一片来发泄散户们的情绪!中国股民们只能吃哑巴亏!


如果你想长期稳定地获利,那么,你的操作就应该是一个过程,而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预测或者一次全仓买入,其间至少包括:

(1)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失误?处理这一系列可能出现失误的相应策略是什么?

(2)最大亏损能够被控制在什么范围?强支撑在哪里?

(3)如果市场出现非人力因素,如何处理?

(4)预期的目标是多少?这个目标是怎么来的?是否主观?到不了或者超过了怎么办?

(5)什么时间、什么区域买?什么时间、什么区域获利了结?

(6)当市场价格实际变化比预期的强或弱时,自己的操作计划是否确定了可摆幅?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我们的每一次操作都是正确的,但是,理智地思考一下,世界顶尖操作员在十年中的平均正确率仅仅是35%左右,有35%的平均正确率都算得上世界顶尖操作员了,你还想要多好的成绩?你现在又能做到多少?更何况我们是人不是神,人犯错很正常,认错纠错也很正常,所以,要勇于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新股民刚刚开始时都相信有一个通向市场的万能钥匙,会认为这个钥匙可能是:一个指标,一种形态或者一个条件选股、条件配仓、条件止盈止损的机械操作系统。

目前肯定还有一小部分人在使用着这样的系统。这类系统那时在市场上售价曾经上过六位数,说是百战百胜。如果我们用此系统,不分大环境和操作级别的话,在遇到大趋势向上、震荡市还行,若是碰到中期下降趋势的话,要以此保障持续稳健的收益,简直是笑话。

那么,到底有没有能够长期稳定的获利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答案就在本文中,也在你的身上和心中。更进一步说就是:成功操作者的一个秘密就是找到一套适合他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既机械又非机械的,是适合他自己的脾气秉性,有完善的操作思想、有细致的市场分析和整体操作策略。

操作系统或者说系统性的操作方法,才是以操作为职业的长期稳定获利的正确方法。

对于现成的操作系统,市场上也有流传一些口碑较好的,如“缠中说禅”。虽然很多人去学“教你炒股票”此类系列,但为什么成功者寥寥无几呢?前面已经有过介绍,关键还是在于操作系统的制定和执行,所以还是要结合操作者的性格和思想。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成功的投资有三件大事:选股,选时,心态

对两个,保本;

三个全对,成功;

三个全错,直接下地狱。

成功的人生有三件大事:爱情、事业、健康。

三个全错,生不如死。

如果有一件事,能囊括投资三件大事和人生三件大事,你觉得会是什么?

预期管理。

预期管理与选股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好的公司会很知趣的配合市场的预期,配合股价走势,慢慢释放业绩,不会一下把预期用完。

有一个居家好男人,每天都是柴米油盐,妻子已经习惯了,偶尔几次这个好男人有饭局,没回来做饭,妻子就会不开心。因为你越好,对你的预期也越高,要求也越高,一旦不达预期就不开心。

如果一个男人天天不回家,偶尔回家一两次,不需要做什么,对妻子来说,你就是回来吃顿她做的饭,敷衍夸赞一下她厨艺又进步了,都超出了她的预期,她都觉得是极大的幸运。

无论什么人,不管是很懂事还是很不懂事的,都会有一个心理惯性,他们对表现好的人,预期就会更高,不达预期的落差感就更强。这个惯性是人不自觉的,如果没有外力去打破,是很难让人自发去改变的。而外力发生后,懂事的人事后会反思,会调整自己的预期,而不懂事人的就真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最后以失败收场。

所以那些业绩好的公司,投资者对他预期也高。去年业绩增长30%,今年如果还是30%,没啥意外,股价反应平平。如果今年增长20%,这下出事了,你虽然还是很努力的增长了,但低于投资者的预期了,股价肯定要跌。如果想让股价继续上涨,那么年报预增公告出来,就得是50%。

上市公司们也懂得预期管理,一般情况下,他会很知趣的配合市场的预期,不会和市场反着来。市场好的时候,他也会配合股价走势,慢慢释放业绩,和市场预期一致,不能一下把预期用完。大市不好,公司股价表现不好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财报业绩出来也是一般般,极少会有惊人表现。这个做销售的深有体会,你今年完成了200万的业绩,一时风光无限,那么领导会给你明年定300万!你压力山大啊!臣妾做不到啊!索性你今年就签个150万的单,把业绩给明年留一点,细水长流。

但是我们还是要选择好公司,好公司虽然有时会不及预期,甚至跌到你怀疑人生,但往往能绝处逢生,而差公司会让你生不如死,生无可恋,万劫不复。

如果说爱情需要三十六计,七十二变来保鲜,那生活就需要以不变应万变来重质。如果说炒股需要各种股林秘笈来装点门面,而投资则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生活不需要套路,女人要善待那些不懂套路、只知道埋头做事的直男,股民也要善待那些不懂套路、只专注于主业的公司。

预期管理与选时

中国股市最大“股灾”终于落下帷幕,到底是谁有意摧毁中国股市?

投资买卖的时点,一定是在预期发生变化的临界点,这个的临界点,就在于预期最为一致的时候!

一个重病患者,在什么时候最恐慌?我想应该有两个时点。

我来还原一下一个重病患者的心态。一个人身体不适,感觉自己患了重病,这时他心里开始了恐慌,然后去医院做检查,在等待检验报告出炉这段时间,他查阅了各种疑似病症的临床表现,感觉自己的状态和某种重症极像,内心的恐慌指数不断上升,等到报告出炉,医院确认他患了大病时,他的恐慌指数再次急剧飙升,达到第一个峰值,但确诊了,心理反而踏实一点了,恐慌指数稍有下降。然后是等待治疗,当听说要动手术时,恐慌指数再次飙升,直到推上手术台之前,恐慌指数再一次达到峰值。等手术完毕,他的恐慌指数骤降。等到医生说还要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手术时,他的恐慌稍有上升,但已经不能超越前两次峰值,慢慢的,恐慌指数平稳下降,等到真的开始做第三次、第四次手术时,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恐慌,只是心里说:来吧!这时,虽然手术还在进行当中,病还没有痊愈,他的心情已经开始好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