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把清朝部隊換成秦朝部隊能否打敗八國聯軍?

999885227755


能打敗!原因如下:

1、很多人都在以為秦朝軍隊打仗靠肉搏,實際上不是,光是著名的“放水淹城”就有兩次,秦朝軍隊打仗以戰術為主,肉搏一般都是最後收場。

2、八國聯軍首先在人數上不佔優勢,第二在戰術上也不佔優勢,只有在武器上佔優勢,所以這種情況下,如果是秦朝武安君白起領兵的戰術,一般分這麼幾步:

2.1、不正面迎敵,而是派多支小股部隊誘敵深入,這是武安君常用的招,派出去的軍人基本上都是送死去了,讓對方覺得容易對付、這能換來對方軍隊驕傲的情緒……有利於跟著來。

2.2、放口袋讓敵人進入包圍圈,這種情況,一定是多股力量,跟狼群一樣,只給對方留一個方向,前面說了,敵人在人數上不佔優勢,這些才容易實現。

2.3、以三打一,對於白起這樣戰神級人物來說,即使敵人武器先進也白搭。而且,秦國的弩射程也很遠,在互相看不見對方的環境中,和八國聯軍的步槍有一拼。

2.4、需要回避的是大炮,可能開始會吃虧,損失幾千人,但一旦軍隊分散,大炮就沒用了,而等到近身肉搏戰,三打一,肯定能贏,代價也不會小。

2.5、需要4-5萬秦軍,一定能獲得勝利。

3、歐美士兵雖然勇猛,但他們如果能親自看一眼白起殺人的場面,估計這輩子也就不會再來了。兒子也不讓來了。滿清如果有秦軍十分之一的戰術,也不至於敗的那麼慘。


終南高揚


我不知道某些答主哪裡來的自信,敢於亮出 一個早期農耕文明的國家能夠打贏經過兩次工業革命的完全工業文明 這樣的言論。既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八國聯軍的人員和裝備情況。

人員

日本:8000人;俄軍:48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100人;
法軍:800人;奧匈帝國:58人;意大利:53人;德國:7000人。
這是在戰爭初期各方的人數,共計約一萬六千人。

而聯軍在後期陸續增兵

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聯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

由此可見,所謂八國聯軍侵華,根本不是僅僅指北京天津一代的戰爭,只不過攻破北京一事影響太大,而使得人們忽視其他方面的戰鬥。即使不算俄國那十七萬的騎兵,聯軍總數也達到了十餘萬。在人數方面,並不具有劣勢。

裝備

就槍支而言,八國聯軍的裝備情況如下

八國聯軍大量用步槍

美國: 美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挪威人Ole Herman Johannes Krag 和Erik Jørgensen研製,斯普林菲爾徳兵工廠生產的Krag-Jørgensen步槍,美軍是從1892年開始使用的,八國聯軍侵華美軍所使用的型號M-1898步槍、M-1889/99卡賓槍。(M-1892步槍、M-1892卡賓槍、M-1896步槍、M-1896教練步槍、M-1896卡賓槍、M-1898步槍、M-1898卡賓槍、M-1899卡賓槍和M-1899騎警卡賓槍)。

英國: 英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恩菲爾德兵工廠生產的Lee-Enfield步槍,英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的李式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李式步槍和李式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Lee-Metford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李式步槍、彈排裝填李式步槍、短李式步槍MKI、短李式步槍MKII、短李式步槍MKIII/III*、短李式步槍MKV (僅用於測試)、4號步槍MKI、4號步槍MKI*、5號步槍MKI叢林步槍、4號步槍MKII和L2A)。
法國: 法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Chatellerault兵工廠生產的Lebel Model 1886 rifle/Fusil d'Infanterie Modéle 1886步槍,法軍是從1887年開始使用的Model-1886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Model-1886步槍。 德國: 徳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毛瑟兵工廠生產的毛瑟98步槍,徳軍是從1898年開始使用的毛瑟98步槍,八國聯軍侵華徳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毛瑟98步槍/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Gew-88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
意大利: 意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杜林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意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八國聯軍侵華意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卡賓槍。(M-91步槍、M-91卡賓槍、M-91TS特種兵卡賓槍和M1938步槍)。
奧匈: 奧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斯太爾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直拉槍閂步槍,奧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馬林瑟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奧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95步槍/卡賓槍。

俄國: 俄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Léon Nagant研製的末欣-納幹步槍。俄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末欣-納幹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俄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末欣-納幹91步槍/龍騎兵步槍。(M-1891步槍、M-1891龍騎兵步槍、M1891哥撒克步槍、M-1907卡賓槍、M-1891/30步槍、M-1938卡賓槍、M-1944卡賓槍和M-1891/59卡賓槍)。
日本: 日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Arisaka兵工廠生產的30式步槍,日軍是從1897年開始使用30式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日軍所使用的型號是30式步槍/卡賓槍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知道,原網址為: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21513185254308339.html

這還不包括馬克沁,加特林等機槍。上述莫辛甘納步槍,蘇軍在二戰時期仍有使用。雖然二戰的莫幹同志是經過改造的,但可見其威力之大。

火炮方面:

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這些炮每分鐘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

這些火炮是清軍的裝備,可推斷八國聯軍的火炮裝備水平與之相比只強不差,且八國聯軍的炮兵更加專業。


關於秦軍,諸多答主已經詳述,無非是弩,劍等冷兵器。試問,弩的射速再快,是否有馬克沁,加特林機槍的射速快?射程是否有機槍,步槍,火炮的射程遠?那麼拿著低生產力生產出的冷兵器的秦軍拿什麼去和裝備著經過流水線,規模化,工業化生產出的現代化武器的八國聯軍拼?就算以冷兵器而言,秦國鍊鋼的技術會比工業化國家強?在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和英法聯軍白刃戰時,其刀劍輕易就被英法聯軍的刀劍所斬斷。清朝的冶煉技術相比秦朝,遠遠勝出,尚且被西方完全碾壓,可想而知,秦朝......


而且,兩者相差的遠不止武器裝備那麼簡單,更在於士兵的戰術素養,單兵作戰能力,以及戰術理念,包括後勤補給,二者相差的是在太多,根本不是可以依靠所謂的“戰鬥意志”可以彌補的。八國聯軍完全有能力以極小的代價擊潰秦軍,因為秦軍連最原始的火炮都沒有見過,何談現代化的槍炮,這對其心理的衝擊是巨大的,其戰鬥意志,也將大打折扣。

二者生產力不在一個水平,秦朝必然遭到碾壓。

所以說,這是一道毫無意義的問題,而結果,百分之百是:八國聯軍完勝。同時,有一條百分之百正確的結論:工業文明,足以碾壓其出現之前的任何形態的文明。

【歡迎大家討論,碼字不易,希望諸位朋友順手點個關注賞個贊哈!】


庭州行者


其實不要說秦軍對八國聯軍,秦軍就是對清軍,那都是大屠殺。
在1900年的清軍京津地區,擁有5萬武衛軍和虎神營部隊,全部都是德國和奧地利連發步槍,馬克沁重機槍,加特林機槍,各種小口徑速射炮和山野炮。武衛軍都是德國訓練出來的部隊。
可以5萬人對戰5萬八國聯軍,殺傷2600多八國聯軍,已經是戰鬥力非常高了。在整個抗戰,都找不出幾個比這個戰績更好的戰鬥。整個天津,北平,第29軍10萬部隊,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4個獨立旅,給日軍造成的損失,也不過是陣亡127人,負傷384人。
29軍殺敵數量只有武衛軍的五分之一,如果考慮到武衛軍比29軍少一半,那麼第29軍殺敵效率,就只有武衛軍的十分之一。這還沒考慮,平津日軍數量少於八國聯軍呢!
清軍白刃戰不如八國聯軍,但是也比秦軍厲害多了。在陝西,甘肅和寧夏,6萬清軍一樣打敗了數十萬回軍。回軍的拼殺能力,衝擊力,戰術能力,騎兵能力和火力水平,都早早的超過了當年的秦朝。
而且,八國聯軍同時期,17萬俄軍進入東北,在東北的4萬清軍還阻擊了17萬俄軍4個月時間。雖然最後也是失敗了吧,但是實際戰鬥力比918的東北軍厲害多了。918事變,日軍才多少人?有17萬俄軍數量多?而且,清軍在東北阻擊了4個月時間。
清末,清軍確實有諸多不足,但是也別真以為,清軍的精銳部隊都是白給的,就連2000年前的軍隊也能橫掃清軍。清軍武衛軍和東北駐軍,要想滅秦軍,那就是大屠殺。

烽火觀察


如果秦軍有清朝時的武器,八國聯軍肯定不是對手,當然這個還要看那個時期的秦軍。晚晴時期的士兵已經毫無戰鬥力,病怏怏的,尤其是將帥貪生怕死,戰場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大多靠的是不怕死的勇氣。彈藥沒有了,哪怕是拼刺刀,只要你不逃跑,對手絕對害怕這樣的軍隊。

朝鮮戰爭的時候,中國志願軍就是靠堅韌不拔,敢打敢拼不怕死的精神,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雖然,中國武器落後,軍隊犧牲很大,但是美帝憑藉先進的武器和聯合國軍,美國照樣沒有佔多少便宜,最終還不是退回了三八線,回到了原點!

在戰場上貪生怕死,武器再好,子彈打完就跑,這樣的軍隊能打勝仗嗎?狹路相逢勇者勝,假如清政府有秦軍統一六國的勇氣,別說八國聯軍,救國聯軍估計都不是對手!話說回來,清軍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跟明軍幹過仗,明朝在山海關的主力軍直接投降了。吳三桂不放清軍入關,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要說,清朝滅亡明朝還真的有點抬舉他們了。當然,我把話題扯遠了。

秦朝的軍隊在統一六國時,所向披靡,征服六國以後,尤其是秦始皇死後,戰鬥力感覺弱爆了是不是,秦軍四十萬人,被項羽五萬人暴揍。我覺得,如果清朝部隊,換做長平之戰時的秦軍,多半能打敗八國聯軍。八國聯軍本來就沒有多少人,總兵力不到五萬,只要有勇氣,軍隊士氣高,不貪生怕死。八國聯軍估計就沒有那麼猖狂了,說不定是中國加入八國聯軍,侵略其他國家。當然,我們做做夢還是可以的,清政府就是誤我中華。晚清時,清政府已經得了癌症,軍隊腐敗,士氣低落。國家腐敗,軍隊腐敗,貪汙成風,人人貪生怕死,不被欺負才怪!“落後就要捱打”真的一點也沒錯,我們可以看看中國強盛的哪些朝代,都是吊打其他國家,統治者如果不行,整個國家跟著完蛋,換做神仙都救不了!


謀士說


八國聯軍可不是表面上這麼點部隊,當時沙俄17萬騎兵已經開進來東北,日本陸軍也已經集結,只是攻打北京的部隊才是那一萬多人。清政府開戰之初便已經是準備議和了,加上此事黑鍋已經讓義和團背了,清朝將領基本上沒有打算真正抵抗。

清軍強在騎兵,也就是所謂的騎射立國,然而到來清末,尤其是軍隊近代化之後,最有戰鬥力的中國軍隊已經變為李鴻章的淮軍、曾國藩的湘軍,然而這些部隊誰也不敢命令他們入京護衛,否則極有可能控制都城,控制朝政。



所以總得來說清軍八旗子弟在當時一無是處,有漢人軍隊又不敢重用,大臣之間又相互自保,如此種種才導致大敗。若是換任何一個朝代,乃至於宋朝,只要給予其武器裝備,都有可能戰勝八國聯軍。畢竟當時只需要戰心堅定,百姓支持,自然四萬萬人何至於屈於數萬洋人之下。


秦軍作為戰國時期方陣戰術的巔峰,其戰心堅定,只需要武器裝備差距不大,勝利不敢說,但是要攔住八國聯軍,還是有很大把握的。秦軍不會抬起槍打完子彈就跑,他們只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清朝有忠勇漢人軍隊而不知用,這才是最悲哀的。


小司馬遷論史


歷史沒有如果,清朝被八國聯軍打敗,是一種歷史必然,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反省歷史,檢討得失,以史為鏡是可以的,目的是認識清朝被外來力量打敗,最好被推翻的經驗教訓。

認為秦朝軍隊比清朝軍隊強大,這是一種表現,看到了秦朝軍隊強大,清朝軍隊羸弱的狀況。影響軍隊強大與羸弱的不只是武器的好壞,將士的精神面貌,更為關鍵的是體制。

清朝軍隊被八國聯軍打的節節敗退,丟盔卸甲,喪失土地,但是清朝軍隊入關時是何等驍勇?清軍打入山海關時,只有10多萬人,而明朝的軍隊加上各地武裝,超過200萬人。什麼概念?1:20的劣勢,但是就是這樣力量對比懸殊,清軍照樣席捲了中國,把明朝末帝崇禎逼的上吊自殺,把幾百萬明朝軍隊打的片甲不留。但是這樣的局面到了清朝後期,來了個反轉,驍勇善戰的清軍,頹敗的軟弱無能,只有捱打的份。

秦朝軍隊也曾稱雄一時,吞併六國,氣吞萬里如虎,但是到了秦朝末年,烽煙四起,項羽起兵,劉邦起兵,強盛的秦軍竟然抵擋不住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單打獨鬥戰鬥力遠不如他們的農民義軍。強大的秦軍終於土崩瓦解了。

可見,軍隊的強盛與弱小,是可以轉化的,今日之強並不代表永遠之強,今天的老大也不會永遠是大佬。

回到開頭的話題,清軍換成秦軍,又有何用?軍隊是國家的機器,領導軍隊的國家機器出現故障了,又怎麼能保證軍隊又持久戰鬥力呢?清朝腐敗了,病入膏肓,整個國家機器都失去了強大的動力,軍隊的先進性不再持續,其軍隊戰鬥力減退是必然。

換什麼朝代的軍隊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朝的政府是否有活力,是否在發展?如果時代處於秦朝創立之前,清朝開國初期,那時秦軍、清軍都很強大,對付八國聯軍,綽綽有餘。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沒有後悔,後人的感嘆不會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吸取教訓是必須的。正視歷史,展望未來,把握當下,我們反思反省,不犯古人的錯誤,砥礪前行,一定會有所收穫。


黃強黃不息


把清朝軍隊換成秦朝軍隊當然仍然是打不過八國聯軍的!

因為,首先,到了19世紀末期的時候,八國聯軍這些國家都已經進入工業化,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其科技、教育、軍事都已經發展到非常強大的地步!特別是包括軍人在內的所有國民的思想已經不是腐朽沒落的滿清可以相比的!特別是慈禧太后這樣的頑固分子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樣的方式都不能接受!她還試圖利用空洞的道德、祖宗之法來應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當然必敗無疑!

其次,就是正是由於觀念的極端落後!因此,在武器裝備、軍隊建設、作戰指揮等方面已經全面落後!因此,面對西方列強的欺凌,滿清軍隊幾乎連招架之功都沒有!慈禧太后也只能倉皇出逃西安!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士氣極盛、戰鬥力超強的秦朝軍隊也沒辦法進行彌補!畢竟火槍、大炮攻擊下,冷兵器完全無法抵抗!


地震博士


清末失敗是古代軍隊對近代化軍隊的代差失敗,把清朝部隊換成更古老的秦朝部隊,照樣被八國聯軍滅的渣也不剩

大約因為清末被西方欺負實在太窩囊了,所以很多網友紛紛提問,讓康熙的軍隊來,讓明軍來,現在居然把兩千年前的秦軍都拿過來了。難道你們不知道軍事科技是在不斷進步的麼?

雙方武器裝備、作戰方式的差異,決定了如果換秦軍上陣,只能是一邊倒的屠殺。

先看看八國聯軍入侵時清軍對八國聯軍的戰術,基本上符合近代化作戰的特點,躲在壁壘後面用槍炮對射,迫近了肉搏。差別在於,裝備上比較落後(不要再鬼扯什麼清軍裝備比八國聯軍先進了,用腦子想想這可能麼?除非個別清軍部隊比個別入侵者先進,這也不能說明問題),更重要的是軍事訓練和戰鬥素質差異太大,既不能給敵方製造很多傷亡,又不敢與敵軍激烈戰鬥,最終形成潰敗。

而換成秦軍,秦軍是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他們裝備的是銅鐵盔甲,手持銅鐵刀劍和兵器,用步兵、騎兵、戰車兵組成的方陣作戰。在那個時代,這種陣勢配上秦軍的勇猛,就是無堅不摧。可是,穿越到19世紀末,這種密集方陣在聯軍的炮火和機槍面前,就是純粹的靶子啊,還是密集靶子,一割一大片。

而秦軍如何給聯軍造成傷亡呢?弩箭是唯一的遠程武器,但弩箭射程能和機槍火炮相比麼?能和步槍相比麼?秦軍的突擊力量——戰馬,可能一聽炮聲就嚇得亂蹦亂跳了。而陣勢被摧毀之後,秦軍就算能單憑個人勇猛繼續衝鋒,那也比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強不到哪裡去。

以上討論的是整體穿越。如果更加科學一些,比如把幾十萬秦軍穿越過來,替代義和團和清軍的位置,也給與他們一些基本的近代化戰爭訓練和常識普及,再把秦國名將比如白起蒙恬之類穿越幾個過來,給他們普及知識後讓他們參與指揮,這樣面對八國聯軍的戰鬥,可能比正史上好看不少,也能給敵人造成更多傷亡。但是,同樣是必敗無疑。背後的封建王朝這個底子,和傳統思想的桎梏不打破,光是換一群彪悍些的將士,是不可能打贏的。


巴山夜雨涮鍋


其實大清部隊也不是不厲害,而是朝廷腐敗怕死,主動求和,割地賠款。就是大清朝的民間義和團不也打的八國聯軍屁滾尿流嗎?為什麼古代有那麼多以少勝多,和以弱勝強的戰例了,不管秦軍也好清兵也好,能不能打敗八國聯軍。

一,是要靠朝廷義無反顧的支持軍隊,有道是,上下一,則敵國削。如果一支軍隊,得不到國家或民眾的支持,是打不贏勝仗的,清義和團不也遭到了八國聯軍和清軍的清剿嗎?二,要看這支部隊看是誰指揮,如果是白起和王翦父子也厲害了,但也必須得到有道明君的支持(畢竟不是亂世諸侯割據),不然也會和義和團一個下場,如果還是慈禧把持朝政的話,即使秦將,君命有所不受,時間長了也會失敗,因為不僅要對付外國人,還要對付國內大清部隊。


夏有涼風61


清朝戰敗於八國聯軍,非敗於生產力,而是敗於腐爛的政治,敗於失去人心,影響戰爭成敗因素很多,如先進的武器,強大的經濟等都是致勝要點,但這一切都需要人民的參與,故人民才是勝敗之關鍵,能凝聚人民就能於任何戰線取勝。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旨在增取經濟利益,而非瓜分清朝國土,清朝地廣人多,分裂國土亦難以管治,日久人民勢必反抗,反而得不償失,故戰勝後要求割地以利通商,索金銀賠軍費等等,但並無取代清室皇權之心,這是一種變相之經濟侵略,不存敵我生死存亡之戰意,故八國聯軍武力若遭受重大挫折,內部發生見分歧,戰事必轉求政治方法解決問題,這亦是八國聯軍武力解體最重點,現再分折大秦軍隊與八國聯軍對戰之勝負,大秦自商鞅變法後,將才輩出,法家思想管治,紀律賞罸嚴明令軍隊勇猛無畏,六國惟之震驚,現假設大秦軍隊伍拾萬眾在清朝為民族存亡與八國聯軍作戰,基於武器與作戰理念之大異,開戰初期秦軍大敗,但基於(南非)祖魯族與英軍大戰之史鑑,八軍聯軍將士心理亦會承受極大之壓力,隨著戰事之發展,秦將帥會放棄人海戰術,轉以逐個擊破化整為零之戰術,戰事會呈膠著狀態,但令戰果逆轉之主因會是(清)人之介入,秦軍若得清朝將士授予先進武器之使用方法及現代化軍事理念,將促使秦軍戰鬥力之劇變,情況一如紅軍建軍初期由外國或國內軍事專家授藝,令廣大農民脫變成一支強大軍事力量一樣,這一劇變會令八國聯軍在軍事上或政治上遭受極大損失。巨大之國內外壓力,會束使聯軍落敗撤退,秦軍大勝。

(任何利於人民爭取更好生存條理的武力事件,也屬人民戰爭,是正義的,是必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