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呼吸名醫全面解析:呼吸科常用吸入裝置的經典解說,內附視頻指導

對於很多哮喘、慢阻肺的患者來說,需要長期使用吸入藥物治療,且吸入治療與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滴注等給藥方式相比,藥物直接作用於靶器官,具有起效快、療效佳、費用少、全身不良反應少等優勢,並具有操作簡單、給藥簡便、安全有效等特點,但還是有非常多的患者因沒有掌握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方法,造成藥物不能到達目標氣道,不能起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從而導致哮喘、慢阻肺的控制情況差。

呼吸名醫全面解析:呼吸科常用吸入裝置的經典解說,內附視頻指導

根據權威研究顯示,70%~80%的患者不能正確使用吸入裝置,直接導致治療效果差,甚至無效。調查研究還發現,不僅是患者及其家屬,甚至有很多醫生、護士、藥師也並沒有很好掌握吸入裝置的正確操作方法。因此,哮喘、慢阻肺的國內外指南和專家共識均特別強調和提醒患者及醫務人員應良好掌握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應引起廣大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高度重視。

呼吸名醫全面解析:呼吸科常用吸入裝置的經典解說,內附視頻指導

為了避免文字的枯燥性和增加畫面直觀感,今天我特別整理出長時間以來我收集的各種常用代表裝置的經典視頻和大家共享,以供醫生、護士、臨床藥師等醫務工作者更好地以實物向患者正確演示和指導,同時也便於有些患者可反覆觀看以更好的掌握其方法,看完視頻後,我還對視頻的每一個步驟的重要性和原因進行深層“剖析”。

首先來看第一種——氣霧劑裝置,常用的有“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等,因為操作過程大致相同,所以,在這裡以最為常用的“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為例。

再來看第二種——都保吸入裝置,此裝置以最為常用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作為代表,所以以此為例。

注:因頭條文章只能插入一個視頻,其它視頻指導介紹已單獨發佈到視頻界面。

(備註:這裡要特別提醒的是,無論說明書、宣傳單還是視頻,很多都是講“往一個方向旋轉,再反方向旋轉到底,聽到咔嗒一聲,就可以吸了”,給很多人的感覺是聽到“咔嗒”的位置時就可以吸了,其實,在真正操作中,應是旋轉到底咔嗒一聲,再反方向旋轉回位後,此狀態下吸。)

接下來,看第三種——準納器吸入裝置,此裝置以最為常用的“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作為代表,所以以此為例。

注:因頭條文章只能插入一個視頻,其它視頻指導介紹已單獨發佈到視頻界面。

注意事項:

1. 氣霧劑使用前需搖勻,粉吸入劑(粉霧劑)不需要搖,另外,氣霧劑也可藉助儲霧罐吸入。

2. “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信必可)”往一個方向旋轉後,還需再旋轉回原位置才吸藥,而“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舒利迭)”向外推滑動杆到外側末端的狀態下才吸藥。兩個裝置均不可隨意旋轉或撥動滑動杆,以免造成藥物的浪費及送藥裝置失靈。

3. 氣霧劑沒有設計顯示藥物的剩餘劑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信必可)”是每20個劑量才有標識,“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舒利迭)”每個劑量均有標識。另外,粉吸入劑在耳邊搖晃時聽到沙沙的聲音那是裝置裡的乾燥劑,不能以此作為判定裝置裡是否還剩藥物。

4. 一般來說,無論哪種吸入裝置(氣霧劑經儲霧罐吸入除外),吸入前均需呼氣至呼氣末(注意,切勿向裝置內呼氣或吹氣),嘴巴包住裝置的吸嘴再深長的吸氣(注意:並非快速蠻力吸氣)。之所以吸藥前要做呼氣動作,是為了有更長更深的吸氣,藥物更好到達氣道遠端,就像扔石頭前,手要先向後退才扔得更遠是同一道理。吸氣時不能採用快速蠻力吸氣,而是要深長的吸氣,這是為了有足夠的時間到達氣道遠端,以免吸氣時間太短而使藥物只停留在咽喉部或大氣道。

呼吸名醫全面解析:呼吸科常用吸入裝置的經典解說,內附視頻指導

5. 氣霧劑直接向口腔內噴射時,需在噴射的同時吸氣,也可吸氣動作稍微提前,切不可噴藥過後才吸氣,這是為了更好地讓更多的藥物被吸入下呼吸氣道。

6. 吸氣到底後,需要屏氣一定的時間,一般常規為10秒,至少為5秒,如果能耐受,屏氣時間長一點更好,但切不可屏氣到誘發氣喘。之所以需要吸氣末屏氣,是為了讓藥物能有時間停留在靶部位被吸收,以免因為呼氣而將藥物呼出。

7. 吸完後,要用乾淨紙巾擦一下裝置的吸嘴,注意衛生。

8. 吸完後,要用清水漱口,最好是左右、上下、咽喉內打轉這三個動作分別三次(如視頻所示)。之所以要漱口,是為了避免因有部分藥物停留在口腔、咽喉內而引起黏膜糜爛、真菌感染、聲音沙啞等不良反應。

9. 短效藥物(一般指氣霧劑類)主要是在急性發作(急性加重)期使用,不可長期持續應用,而長效藥物(一般指粉吸入劑)則長期持續應用,一段時間後才根據情況調整。

10. 對於剛剛開始使用控制類藥物或調整劑量後的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藥物後1~3個月需要重新評價;在哮喘控制良好情況下,成年人需要每6~12個月進行一次哮喘評估;對於懷孕的哮喘病人,需要每4~6周進行一次評估或遵醫囑;控制良好的兒童患者應每3~6個月重新評估。當然了,如果哮喘發作了,需要及時複診,調整治療或更改劑量4周後需要重新評價。每次就診,需向醫生提供醫生近1月來的症狀。

注:因頭條文章只能插入一個視頻,其它視頻指導介紹已單獨發佈到視頻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