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綜藝秀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我是在一個喝酒的場合認識馬力的,最初還以為他只是哪家藝人公司裡的一個很好玩很好欺負的小朋友,但迅速就得知完全被他的樣子給欺騙了,人家竟然是個著名導演,然後我一下子酒醒了,覺得要對他另眼相看了。

後來的馬力果然就令我另眼相看了。2011年,他導演的《花兒朵朵》在弱勢平臺青海衛視播出,卻在一夜之間成了那一年關注度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並且為後來音樂類選秀節目由重“型”往重“聲”的轉型埋下了重要伏筆。而後他還先後執導了另外幾檔音樂綜藝秀節目《HI歌》,《對口型大作戰》等,甚至做了毛阿敏演唱會的總導演,江湖人稱“超級馬力”,有口皆碑。所以當得知他又在搞一檔新的音樂節目《十三億分貝》時,一聽這個不明覺厲的名字,我其實是充滿了好奇和期待的,不知這個滿腦子花樣的心機boy這回又要搞出什麼鬼來!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但這次馬力顯然玩得有點猛,一上來就把我搞懵了。因為起初他的工作人員跟我溝通以及他們前期的宣傳廣告都告訴我說,這是一樓方言歌曲大賽節目,然而當我提前從工作人員那裡看到一些節目素材片段時,我就懷疑:這確定是一個方言歌曲大賽節目而不是一個各種歌手們參加的《音樂奇葩說》節目嗎?節目裡一上來就是各種從穿著打扮到口音都奇奇怪怪不明覺厲的各種大神,每個人一上來就不知天高地厚地一通玩,擔任主持人(或曰導師、評審、領隊……等等明星在綜藝節目中可以擔任的身份)的汪涵撒貝寧大張偉固然也是耍賴鬥狠玩得花樣百出,就連一向走高冷歌唱家女皇路線的黃媽黃綺珊也難得玩到忘形,重慶話一出,搖擺舞一扭,哄大張偉跟哄兒子似的,時不時也能來句“我靠”,再沒有半點明星的樣子。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還不止於此,這次馬力玩得更大膽,乾脆把汪涵撒貝寧大張偉黃綺珊打造成了網紅,甚至直接把網紅們樂此不疲地視頻直播變成了節目製作的方式,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開創性的口號:“錄製即直播”,也就是說,節目錄制的過程就已經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對網友開放了,而通過直播這種方式,收看的網友其實已經不再只是觀眾,甚至部分行使起了編劇的功能,譬如,大張偉準備去汪涵的房間搶人時,通過直播發布了一條信息,如果觀眾支持他去搶人,就打3,不支持就打4,這個時候觀眾的反應就直接決定了演員在節目中下一步的行動結果;直播中有觀眾在對話框裡喊話,讓撒貝寧表演一個胸口碎大石,結果小撒就真的去找來了道具,做了這樣的表演,而這些內容是都不在原定的腳本里的。類似的點在這個節目中比比皆是。當然,從做綜藝節目的角度來看,這種處理手法是無可厚非的,甚至說才是更具有真人秀的精神:從內容參與者到內容接收者的反應,都是真實且即時的,可以說內地真人秀節目風行了12年,到今天,這檔節目才算得上是一檔真正意義上的真人秀。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但顯然我並不是只為來看真人秀的。作為一個樂評人,這個節目更吸引我的,還是“方言歌曲”這個在華語樂壇幾乎沒有被單獨對待過的音樂課題。

方言歌曲從前基本是隻存在於民歌領域的,而在流行歌曲領域中方言演唱的普遍被接受,在新世紀之前,只有粵廣地區的粵語歌曲和臺灣地區的閩南語歌曲這兩支而已,流行歌手的演唱作品中出現方言,基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歌手純為展現演唱技能或出身特質的才藝性展示,另一種就是走世界音樂路線的歌手在歌曲中嫁接一些民間音樂元素的採樣,如原生態民歌或是戲曲片段,但也都是偶然的靈光一閃,全是個例。新世紀之後,民間曾流傳過一些用方言改編的流行歌曲,如紀敏佳曾在超女比賽時逗樂唱過四川話版的《江南》等,這顯然屬於戲耍的範疇,而真正給我深刻印象的方言流行歌曲,要算是2005年底武漢女孩段思思用武漢話演唱的說唱歌曲《信了你的邪》,但這首歌的影響也仍然只侷限於民間。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我印象中方言流行歌曲第一次引起媒體熱烈關注,則要算是2010年的紅牛新能量音樂計劃中陝西歌手馬飛用西安話演唱的《我能chua》,馬飛這首歌的備受肯定之後,各種民謠歌曲的創作中,方言就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使用,目前很多有著較高口碑的民謠音樂人,如張尕慫、衣溼樂隊、五條人、莫西子詩等都大量使用方言進行創作和演唱。另一個使用方言較多的音樂類型就是嘻哈說唱,像前面講到的段思思以及在《中國好歌曲》第一季中備受好評的謝帝都是典型代表。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方言歌曲因此也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但此時仍還不足以形成氣候,主要原因在於它還處在一個分散式點狀化發展的狀態,像一顆顆的珍珠散落於各處,需要有一根線把它們都串起來才能成為一件耀眼的珠寶首飾而受人矚目,需要由點及面的彙總起來,才足以形成派系在樂壇中佔有一席之地。馬力做《十三億分貝》,顯然是要給方言歌曲這樣的一個穿針引線和歸納彙總的機會,如若成功,整個華語樂壇是要給馬力記上一功的。

但是馬力畢竟首先是個導演,然後都是個愛音樂的人,用綜藝秀的方式來給方言歌曲這樣一個上位的機會,這是他的另一種“處心積慮”。試想,如果單提出方言歌曲這個概念,很多人會認為這又是一個嚴肅枯燥的學術命題而對其敬而遠之,畢竟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人們接受大多數新鮮事物的首要前提往往不是它有多重要多有意義,而是在於它有多有趣,有趣是這個世代接受的通行證和傳播的風向標。方言歌曲的第一特徵其實就是有趣,一種陌生的發音習慣中所包含的諧趣感,一種帶有顯著民俗特徵的拉近感,很容易讓受眾在瞬間因為好奇新鮮而對它發生興趣,馬力就及時地挖掘到方言歌曲的這個特性,然後像做明星表情包一樣把方言歌曲的趣點一個一個提煉出來併疊加起來集中拋給觀眾,最後形成一個有趣的明星形象,觀眾會因為這種帶有獵奇性質的諧趣一下子就炸了窩了,迅速地接受下來並傳播開去——馬力用了一種類似於包裝網紅的模式來包裝方言歌曲,顯然是一種討巧而又聰明的做法,可以想見,這個節目之後,一大批帶有奇趣段子色彩的方言歌曲會迅速大範圍流傳開來——果不其然,節目7月8日在愛奇藝才播出一天,兩位西安選手範煒和程渤智的《西安人的歌》就成了各大音樂APP的熱播歌曲,而這首作品還只是我所瞭解到的將會出現在這個節目中的眾多作品中水平相對一般的一首。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但如果就此把方言歌曲處理成了網紅爆款,這對於真正愛音樂的人來言,也會是件十分惱火要打人的事情,所以我難免還是會有一些擔心和質疑,畢竟在我的工作當中所接觸到的大量優秀方言音樂作品,在內容的深刻性和表達的嚴肅性上,一點不輸於甚至更勝於很多非方言作品。馬力隨後打消了我的這種顧慮,他說,目前播出的節目更像是開門笑臉迎客,先讓大家輕輕鬆鬆笑著入門,接下來,就會開始有更多有內涵有高度的方言作品在節目中逐一呈現,譬如我最近很愛的衣溼樂隊,包括我前面提到的段思思都已經參加了節目的錄製。

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另一個擔心則在於,像所有的音樂綜藝秀節目一樣,《十三億分貝》 一樣包含著選秀的晉級制度,晉級本身就代表著優劣判斷的標準,就會對大眾形成一種示範,對於大眾目前尚缺乏公共認知的方言音樂如何進行的質量上的評定,作為第一檔專為方言音樂而設的節目,其示範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從目前的節目呈現來看,選手們的晉級似乎全無標準,你都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人就被淘汰了,那個人為什麼就被選中了,標準在哪裡?規則又在哪裡?相信這是每一個習慣看這類節目的人都會產生的疑問。

而馬力是這樣解釋的:這個節目的定位是“方言音樂大賞”而不是“方言音樂大賽”,“賞”和“賽”一字之差,代表的卻是方向性的南轅北轍,而馬力認為,正因為中華文化中方言的種類太多,各有各的規律和特性,表現手法都不盡相同,因此相互之間並無可比性,如果硬高分出個高低上下,那倒失去了做這個節目的意義,而這個節目真正的意義在於,帶領大家對方言歌曲方言文化從未知狀態進入到認知狀態繼而產生喜歡然後達到熟知狀態,是要抱著一個欣賞和賞析的態度來呈現不同的方言音樂作品和其中所包含的方言文化特徵,馬力還透露,節目的最後,並不會分出所謂的一二三名,而是將大家共同認可的不同種類的優秀方言作品做一個集中的共同的展示,從而讓觀眾全面的貪圖到方言歌曲的魅力。

好有心機的boy!十三億分貝:用網紅的手段給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機會


然後還有一點觀望和期待,那就是,就目前來看,方言歌曲主要呈現的音樂體式,還是集中在民謠和嘻哈說唱兩大類別中,但我們反觀粵語歌曲和臺語歌曲,儘管都是方言演唱,但其實作品的類型包羅萬象,從抒情、搖滾、民謠、說唱、甚至是雷鬼、電子都有優秀作品的典範,那內地的方言歌曲還可以有更多的姿態呈現嗎?

馬力說,拭目以待。好吧,我就繼續看下去,且看這個心機boy能不能再一次讓我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