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历史的天空:读史明智之同欲者胜

历史的天空:读史明智之同欲者胜

历史的天空:读史明智之同欲者胜

同欲者胜

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记述,“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这两句大意是: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嫉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

下面讲一则“同欲者相憎”历史故事,并由此击败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的例子,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以此达到“同欲者不相憎”,而是众志成城,同欲者胜的效果。

同门学艺:孙膑和庞渭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并结拜为兄弟。 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进一步深造。临行,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 两人长时紧握双手,最后洒泪而别。

因妒生恨:庞涓到了魏国,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不久魏有出迎孙膑。庞涓因嫉妒孙膑才能使用计谋陷害孙膑,孙膑被用尖刀剜剔下两个膝盖骨,脸上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敌国”四字。

田忌赛马:孙膑受刑后,被齐使带回齐国。齐将田忌喜欢赛马,但却时常输掉。有次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下马、中马、上马分别对威王的上马、下马、中马”,田忌依计行事,取胜齐威王,齐威王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推荐给齐威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孙膑减灶灭庞涓:公元前342年,魏国大将庞涓带领军队攻打韩国,庞涓立足未稳,就接到国王的急令,要他立即带兵回国,抵抗齐国田忌和孙膑。庞涓赶回后,侦察了一下齐军的做饭炉灶,第一天足够10万士兵吃饭,庞涓吓得直打哆嗦,不敢轻举妄动。孙膑得知庞涓率领的人马从韩国赶回,便故意后退。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军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能供5万人马吃饭了。第三天,齐军只可供3万人马吃饭了。庞涓这才松了口气,麻痹轻敌,连夜追击齐军。当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时,被埋伏的齐国军队射杀。

经历这一场惨败的战争,魏国被击垮了。经过魏文侯几代经营走上强国之路的魏国,由此惨败,一蹶不振,被周边国家纷纷割占土地,最终被秦国吞并。

历史的天空:读史明智之同欲者胜

共赢

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为竞争的对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产生憎恶甚而仇视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所以容易相互亲近,引为知己。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因此,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以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大目标,则应该、也能够摒除个人的名利得失,互谅互让,做到“同欲”而不“相憎”,克服“同欲者相憎”的传统心理,做到同欲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