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吃”出來的疾病,才是大毛病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公佈過一項調查報告,報告表明在全球危害人類健康的十大高危因素中,與營養有關的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症、缺鐵性貧血。除此之外,有1/3的腫瘤的發病與飲食有關。可見,很多常見的疾病是我們不小心“吃”出來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吃”出來的疾病,才是大毛病​營養搭配不合理

很多人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味去吃,而忽略了營養的均衡。比如很多人愛吃肉,講究“無肉飯不香”,每頓飯都只吃肉,而不喜歡搭配一些蔬菜,於是慢慢地就吃出了“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其實,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生活中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一點一滴開始積累起來的,短時間內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一旦出現症狀,多半已經病得很嚴重了。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脂肪與腫瘤的關係較為密切,高脂肪攝入者很容易患結腸癌、乳腺癌等疾病。由此可見,飲食絕對不能“慣”著我們的嘴,也不能由著我們的喜好,而是應該講究營養均衡、葷素搭配,這樣才能吃出健康的身體。

“吃”出來的疾病,才是大毛病​飲食衛生不注意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都市人群越來越重視獨具特色的飲食。於是,路邊攤之類的“風味小吃”也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但是,許多小吃的衛生條件都比較差,而且吃東西的人也比較雜,很容易染上一些傳染性的疾病,比如肝炎。另外,路邊小攤的所謂“特色小吃”更多講究做得快、熟得快,以致不注意生熟食分離的衛生要求,很容易讓食客染上寄生蟲病。

“吃”出來的疾病,才是大毛病​飲食習慣不科學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使很多人養成了早上不吃早餐、空腹喝咖啡等不良習慣,這樣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導致疾病,比如慢性胃病、膽結石、胃結石等疾病。俗話說得好:“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我們都應該知道,這些俗語大多是祖先們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可以成為人們遵循的科學飲食典範。只有科學飲食,才能保證身體健康,避免各類疾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