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小时候要面临考试、交朋友,长大了要面临考大学、找工作、找对象,而最初的体验却对孩子的一生起到重要的影响,因为这种摆脱困境的行为模式将带入到成人后的每一个决定中。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01

有个远房表弟失业了,在老家待了快两个月了,每天除了呼呼大睡,就是吃饭和玩手机了,对找工作的事情毫不上心。

结果是体重直线飙升,工作也没着落。

舅妈看到儿子这样,心着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刚刚开始好言相劝,劝他出去找工作,多少钱都去干。

表弟不听,继续混吃等死的生活。

舅妈就开始坐在表弟床头苦口婆心地说,“你这样下去日子怎么过,你要把我和你爸急死了。我们死了,你才心甘啊!”

表弟一听就恼了,说自己现在不想找工作,想休息一段时间,他想静一静。

舅妈勃然大怒,“你待多久了?你还没休息够?工作谁不累?你看看你睡成什么样子了?”

两个人对吵起来,最后气急败坏的舅妈直接赶儿子出门。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后来才知道表弟不是不找工作,也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他比较迷茫,怀疑自己那么多年来的努力,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以他就像一只受伤了的野兽,只能待在家里疗伤,他只是借嗜睡来逃避自己的问题,但其实心比谁都着急。

但舅妈并不理解,在她眼中,无所事事的儿子就是她的天敌,她对他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把儿子推出去才甘心。所以她只是表达自己的焦虑和逼儿子出去工作,从不会真正关心儿子他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帮到他,哪怕是给孩子一点疗伤的安静时间。

一个优秀的妈妈是去了解孩子在怕什么,缓解他内心的恐惧,帮助他走出内心的困境,这时候责备和逼迫最无用的东西。

02

《奇迹男孩》中小男孩奥吉天生面部缺陷,大多数时间待在家里,少数时间会出门,但出门都会戴上头盔,五年级之前他也没有上学。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面对一个身体残缺的孩子,有的妈妈怨天尤人,骂骂桑桑;有的妈妈袖手旁观,破罐子破摔;有的妈妈坦然接受,自己振作起来,还给孩子鼓励打气……

奥吉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在奥吉上五年级之前,她一直在家亲自教授孩子功课,在妈妈的鼓励下,聪明的奥吉功课也很不错。

但到五年级时,她就鼓励孩子上学校。因为之前是考虑到儿子太小,还不能承受外界的压力,所以一直在家里保护他,但现在儿子长大了,是时候学会独自面对这一切了,她就大胆地放手,让儿子自己去战胜内心的恐惧。

在儿子答应妈妈去学校试一试时,妈妈很欣慰,而她知道孩子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所以这一路上她都陪着他,鼓励他。

当儿子在学校被人嘲笑、奚落、孤立而情绪沮丧时,责怪妈妈让他去学校时,她认真地对儿子说,你不丑。

可儿子说,因为你是我妈妈,你只能这么说。

妈妈说,正是因为我是你妈妈,我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儿子这才破涕而笑。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故事最后奥吉凭借自己的幽默、善良、聪明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并获得全校学校师生的认可。

奥吉登上领奖台说的一段话——“特别是我妈妈,她从来不放弃任何事情,尤其是我”,让我泪流满面,这也是对一个妈妈最高的褒奖。

让一个毁容的孩子从人生的低谷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再到非凡,这位妈妈付出多少可想而知。

你要面对儿子毁容的事实,你要承受残疾给孩子内心带来自卑的风险,你要时时刻刻面对孩子突然的小脾气,但这位妈妈清楚残疾的孩子不是她的敌人,她的敌人是怎么帮助孩子走出创伤。

她的做法是:首先充分的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能面对新的生活,再者对孩子遭遇的困境耐心地鼓励,最后就是时刻的陪伴,关照孩子内心的怯弱,给他内心注入一道阳光,学校生活再难,你还有爱你的爸爸妈妈和姐姐。

03

现实生活的我们总是受孩子成绩不好、字写得难看、不会写作文、做事磨蹭、脾气不好等问题的困扰,对家长而言,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问题,得过且过,但对孩子而言,这些问题却很难攻克。这些困难看似小事,如果不注意培养锻炼,长大孩子将一事无成。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女儿三年级开始加强作文和日记训练的时候,她写不出来东西,很着急。

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指责埋怨她,而是从方法上给以指导,从精神上给以鼓励。

我给她讲李白小时候的故事,使她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我还向她讲明那些获得过优秀作文奖的学生,他们的优异成绩都是勤学苦练,不懈努力的结果,这使她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我为她买来学生优秀作文选编,给她读范文,使她开阔思路,掌握写作方法,同时,让她勤写多练。我们对她的每篇作文都要仔细看,并帮助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经过努力,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日记有得写了,而且很快能够写完,作文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九、十届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得了鼓励奖。

如果当初我袖手旁观或者一味责备,写作,很可能是她永远的迈不过去的坎。

04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能以忙、累为由推脱不管,而应该积极参与进来。

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问题,要帮助她建立起自信心,增强其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锻炼她的心理素质。

如果是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不要让孩子孤立无援,而是帮助孩子出主意,想办法,使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本领,提高孩子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

如果你什么都帮不了,当孩子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时,你只需要默默地陪着他,或者给他下一碗面都好。因为孩子对精神的支持渴望大于一切实际上的帮助。

至少你不应该像舅妈一样在儿子遇到困难时,不了解孩子到底遇到什么困难,夸大困难,专注表达自己的焦虑,全然不管孩子的感受和自尊,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帮到孩子,反而是火上浇油。

17岁的俞敏洪三次高考,没有母亲的坚持和鼓励,他上不了清华;21岁的史铁生双腿残废,没有母亲的陪伴和开导,他站不上文学的舞台;19岁的周杰伦歌全部被退回,没有母亲的打气和帮助,他登不上华语乐坛的宝座。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忙着抱怨孩子,恨铁不成钢,把孩子当敌人,其实孩子不是你的敌人,困难才是你的敌人,是你们共同的敌人,你现在想的应该是怎么陪孩子度过眼前的难关。

在孩子下次遇到困难时,但愿家长们不要以雪中送炭的心帮了雪上加霜的忙。

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过成了冤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