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始皇陵真的用人鱼的油做灯吗?

空生两仪


什么是“人鱼膏”

对秦始皇陵内部的描摹,最经典的是《史记·始皇帝本纪》里的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历代对史记的解读中,对人鱼膏是什么,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大鲵的脂肪,《史记集解》引徐广语云:“人鱼似鲇,四脚。”《史记正义》又引《广志》云:“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根据这些史籍的记载,人鱼即大鲵,也就是娃娃鱼;一种认为是鲸鱼的脂肪。《异物志》载:“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即鲨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家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太平御览》引《三秦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根据这类的记载,那么人鱼就是指的鲸鱼。

古代人的省油技巧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发现,秦汉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炼制植物油的技术,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柰油,捣柰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所以植物油的炼制技术最早也是在东汉才出现的,秦始皇只能使用动物油来照明,所以无论人鱼膏是什么,可以肯定是动物脂肪。

动物脂肪在燃烧中的油烟比较重,所以当时人们在灯具的设计上煞费苦心。

这就是藏于河北博物院的著名文物“长信宫灯”,做成一个人持灯的造型。灯有灯罩,可以开合,能控制灯光照射的方向和强弱,灯上面袖子为虹管,人体内部中空,可以注水,燃灯产生的油烟就可以通过虹管导入人体内的水中,以减少污染。如果采用这样的灯具,无论燃烧的是什么油脂,也是可以实现“度不灭者久之”。

到了唐宋,技术更加进步,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省油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这就是唐代邛窑省油灯,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器身为碗型夹层,中空,夹层内可注水降低油灯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如果秦始皇时期就有这样的灯,那就不用再用人鱼膏啦。


螺旋真理


司马迁的《史记》曾经记载,秦始皇陵用人鱼膏做长明灯。

就连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也使用了这种说法,书中写道: 黑鳞鲛人,即传说中的“美人鱼”,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发现人鱼的尸骨了,美国海军还曾捉到过一条活的。

据说海中鲛人的油膏,不仅燃点很低,而且只要一滴便可以燃烧数月不灭,古时贵族墓中常有以其油脂作为万年灯。 难道长明灯真的存在? 事实上,有人还真的见过长明灯。

大约14世纪,盗墓贼在古罗马王子派勒斯的墓室中发现一盏长明灯,据说那盏灯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燃烧了2000多年,无论是风还是水都不会影响它的燃烧,只有抽掉灯碗中的神秘液体才会熄灭。

英国人也有类似的记载,据说1543年的时候,亨利八世国王在挖掘罗马皇帝康斯坦丁父亲的坟墓时,也发现了一盏长明灯,而且还在燃烧。要知道墓主人早在1200年前就去世了,也就是说那盏灯燃了1200年。

不知道这些记录是否靠谱,假使是真的,那长明灯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些记载毕竟有些年头,近代有没有发现呢?

1956年,在明代定陵的考古发掘中,地宫正殿有发现一口青瓷大缸,里面盛蜡质灯油,还有一个灯芯,这就是长明灯了。但是很明显,这盏长明灯灭了,原因是密闭的陵墓中缺少氧气。

换一种说法就是,近代没有发现真正的长明灯。 难道就这样否定《史记》的记载?

小编认为可能性不大,以前发现的安阳殷墟甲骨文,完美证实了《史记》中商代世系表,说明司马迁的记述还是比较靠谱的。

为什么近代没有发现燃烧的长明灯呢?一种说法是制作长明灯燃料的动物灭绝,当然也可能技术失传。

不过,真相一定存在。秦始皇陵打开的那一天,就是真相大白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