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8000公里!“臨沂兄弟”支援武漢第33天: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8000公里!“臨沂兄弟”支援武漢第33天: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孫吉國(右一)和許德強(右二)正在武漢,向多家醫院運送物資,身邊為從臨沂市沂水縣自駕開往武漢的白色麵包車。

“來武漢的時候沒想太多,只有單純的一個想法,到武漢就是來出力的。”3月2日,記者電話採訪在武漢抗擊疫情志願服務的“臨沂兄弟”——臨沂市沂水縣的孫吉國和許德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們剛剛自行駕車300多公里,參與運輸、裝卸完運往多家醫院的15噸酒精和3噸送往社區的大米,並把兩名醫護人員送回住處。早8點出發,回到休息點時已經接近晚上7點鐘。截至目前,他們已在武漢服務33天,駕車行程8000多公里,而這一天是他們志願武漢抗擊疫情以來,工作量相對輕鬆的一天。

一輛“魯Q”牌照的車

33天在武漢行駛8000多公里

1月30日下午,沂水縣,今年33歲經營眼鏡店的孫吉國和今年41歲經營水果店的許德強,經過商議,開著自家的麵包車,帶上庫存所有的護目鏡、眼部清洗劑,以及2400斤砂糖桔等自有物資,於下午3點左右啟程,驅車12小時趕往武漢,行車距離近1000公里。他們把帶去的物資捐送到醫院後,更是自願加入了“守護醫者”志願隊,往返於武漢市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運輸並搬運物資,以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在被他們服務過的人群中,很多看到他們開著“魯Q”牌照的車,才得知是從山東趕來的志願者。而他們,從出發至今,已經自行駕車行駛了8000多公里。

孫吉國告訴記者,剛到達武漢時,“守護醫者”志願隊只有20名左右的志願者,而經過他們的堅守,現在已經有200多人加入到群體中,其中還有在境外籌措物資的志願者。

談到在“守護醫者”志願隊工作的最大感受,許德強告訴記者,“特別榮幸能加入‘守護醫者’志願服務隊,大家在微信群裡互相鼓勵、抗擊疫情成了‘生死兄弟’,有人從武漢以外的地區籌措物資,有人負責運輸,有人負責配送的各醫院,大家都是隨時待命,執行工作認真負責,特別在這個時期,認真負責就是一種對健康、對人生命的‘守護’,等疫情結束,回到沂水,也將堅持這種‘守護’精神所包含的認真、負責的生活態度,貫徹到平時工作中,為社會多做貢獻。”

8000公里!“臨沂兄弟”支援武漢第33天: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孫吉國(右一)和許德強(右二)在武漢,向多家醫院運送物資

“臨沂兄弟”:

做一件這輩子最有意義的事

孫吉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7歲才上一年級,小兒子剛剛5個月;許德強的大女兒14歲,小兒子4歲。而且,在疫情發生之前,許德強還因為工傷,腰椎第三節和右腳的腳踝都是粉碎性骨折,剛養好傷病不久,就趕赴了武漢支援疫情。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遠千里趕赴疫情最嚴重地區,更是選擇留在武漢,連人帶車做起支援工作的呢?

“我平時喜歡刷微博,武漢發生疫情後,我通過微博上的信息瞭解到,很多武漢網友求助口罩、酒精等物資,我就自費購買,再給郵寄過去,後來發現快遞效率越來越慢,索性就有了帶足物資,前往武漢支援的想法。“孫吉國繼續告訴記者,有了支援武漢物資的想法後,他二人通過新聞了解到,當時武漢正值疫情高發期,很多物資配送,醫生出行都成為了一大難題,考慮到自己是開自家車趕赴的武漢,兩人便決心留在武漢,做起物資運輸、裝卸,以及接送醫護人員的工作。

8000公里!“臨沂兄弟”支援武漢第33天: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在武漢,孫吉國(左一)和部分抗疫志願者們的合影

“當時沒考慮太多,當下的想法只是想做一件這輩子最有意義的事。”孫吉國和許德強兩人告訴記者,支援武漢,他們只是做了簡單的工作,普普通通的開車、裝車、卸貨、配送工作而已,雖然累,但是很充實,收穫的是這一段時間的經歷,這段經歷也將成為他們整個人生中珍貴的回憶。

“等疫情結束了再回家!”

想念家人,想念臨沂的羊肉湯

孫吉國和許德強都是一米八多的大個子,很多他們服務過的當地人一時叫不出他們的名字,總是稱呼”山東大漢“。據他們介紹,剛進入武漢時,條件比較艱苦,十幾箱方便麵早已吃完,而且住的地方從一開始住在車裡,到後來當地團委統一給他們安排食宿,再到現在由當地協和醫院把他們安置在定點賓館裡。

目前他們的吃住問題,隨著救援物資的不斷充實,有了很大改善,兩人也分別住在賓館的單間裡,每天盒飯供應充足,還有熱心的武漢市民給他們送盒飯時,暖心地寫著鼓勵的話語:“為我的家鄉無私奉獻的你們,統統是我的男神。”

當記者問起,疫情結束後,回到家最想幹的事是什麼?許德強告訴記者,他回到沂水後,第一件事情就先看看家人,尤其是剛剛4歲的小兒子,離家一個多月了,讓他有點掛心。而孫吉國除了想念家人以外,還想喝上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臨沂羊肉湯,再配上幾口沂水大饅頭,這就是他所期盼的,家的味道。

在採訪最後,面對眾多家鄉人的關注,孫吉國和許德強共同表示:“我們現在在武漢很好,我們一定好好服務,和武漢人民一起戰勝疫情,早日回家。”

臨報融媒記者 化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