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么评价张辽这个人?

就是娘倍NB


一句话,张辽可居“五子良将”之首

陈寿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位魏国将帅并入一传,今人俗称之为“五子良将”。按照陈寿所谓“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说法,证明了五子是当时曹操麾下诸多良将中最为优秀的五个人。既然是最优秀的良将那一定也就有着超出常人的特点和战功了,我们可以通过陈寿的卷尾评价来证明这点。

陈寿首先说“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这就是说陈寿认为于禁在当时最号称为坚毅稳重,但是没有获得善终。因此很多人也就以为于禁是所谓的五子良将之首,只不过因为他的下场悲惨而被陈寿排列在张辽、乐进之后。

陈寿又说张郃被人们称为“巧变”、乐进则以“骁果”闻名于世,但是鉴其传记所中记载的事迹,可谓名实难副。最后陈寿解释道或许是因为注释记录中对他们的事迹有所遗漏,不如张辽、徐晃的记载详细吧。因此也有很多人以为张郃、乐进分别代表着五子中的“巧变”和“骁果”,与于禁的特点“毅重”等同,而至于张辽、徐晃的特点是什么呢?有人以为张辽、徐晃或为大将之才,即包括了“巧变”、“骁果”、“毅重”等特质,故陈寿记载最全,并且不对二人进行特质评价。

先来看张辽的事迹

《三国志张辽传》: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馀里,道险狭,步径裁通,兰等壁其上。辽欲进,诸将曰:“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在张辽的本传中记载了三个体现张辽“骁果”的战绩,分别为白狼山、天柱山和合肥之战(包括后来的逍遥津)。可以说每一场战斗都是实打实的硬仗,张辽都表现了一夫当先,万夫莫敌的勇猛气势,特别是在合肥之战中张辽率八百人从城中出击,破败孙权十万之众更成为其传世之作。以至于魏文帝曹丕感叹说“此亦古之召虎也”,对手吴大帝孙权则恐惧的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无论如何,合肥之战的描述极其详尽精彩,特别是把张辽骁勇果敢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点上乐进虽然被世人同样称之为“骁果”,甚至于我们也能通过乐进的一些常为先登的事迹中推测出一二,然而却远远不如张辽的事迹那般传神。


爱老虎的小lion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陈寿就是《三国志》的作者,而他编写的《三国志》也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依据之一,其中他把曹魏集团五个比较厉害,贡献较大的外姓将领放在一篇列传里面,被称为“五子良将”。而张辽就居于最首位,就连惜字如金的陈寿都这样说,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罗贯中: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老罗《三国演义》中添加了一些艺术渲染写得就更加传神,张辽以八百勇士大破东吴十万大军,几乎生擒孙权,以少胜多威震逍遥津。也许存在一些夸张的成分,也有东吴军队才是先头部队,大军尚未摆开就被打蒙了的缘故,但是确实体现出了张辽的领军才能,无论是防御攻势还是策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历史中也确实发生了这些战事,“张辽止啼”也流传于东吴。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张辽算是属于曹操时代的老臣,而曹丕继位之后,对张辽更加敬重,不仅分爵进候,在张辽生病时时常询问病情,更是亲自下令将张辽的家人送到他驻军的地方,而在其后曹丕征战东吴之时,被击败逃亡时幸亏张辽救助才脱险,不过张辽被丁奉射中,回营后不久就不治身亡了。

关羽:“此人(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

张辽和关羽结识的比较早,可以说相互是比较了解的,初征讨吕布时,正是关羽的保荐,才让曹操留下张辽,关羽的武力之高自不必说。而且关羽也是比较孤傲的一个人,能够被他看上眼的人没几个,但是却对张辽有如此高的评价。

孙权: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老孙确实是被张辽给打怕了,在逍遥津,十万大军被张辽的八百人打得鸡飞狗跳,自己也差点被活捉,“孙十万”的帽子也就此盖在自己头上。这不才刚刚对合肥又有一点想法,看到守将还是张辽,即使是个生病的张辽,这个进攻合肥的想法就被遏制了。


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张辽也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威名,实乃是有勇有谋的上将。


旧人何时归


就我看了三国演义来说,我个人很喜欢张辽,他有勇有谋,我觉得三国里面只有他能被称之为儒将,足智多谋,杀伐果断,真乃奇才。我就以我个人的观点来介绍下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历史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魏文)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 张辽传》 (孙权)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 张辽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微影视分享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此后,立下众多显赫的功勋。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勇闯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神话不朽


张文远

千古名将逞奇功,一片丹心存腹中.

首先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张辽这个人的。张辽四次换主。先后在丁原,董卓,吕布,曹操手下做事。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上将,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东奔徐州随吕布,下邳城中降曹孟.

精通兵法,曾在镇收合肥时与曹操不谋而同

武艺超群,威震逍遥津以五百士卒杀退十万

险些杀死吴主孙权

唇枪舌剑破昌豨,白马阵前战先锋.

知恩图报,关于曾在白门楼前跪下求曹操不要杀他。

关羽被曹操10万人马围困时,自己请命去劝降

金戈铁马扫袁氏,怒斩蹋顿平辽东.

不求名利,在与李典乐进共同守卫合肥时,不贪图名利。身为大将有大将的气度,不与李典乐进一样贪功

登山涉险攻天柱,逍遥津上锁玉龙.

忠心耿耿,多次救曹操于水火之中。在赤壁一战中护送曹操突出重围。没有他就没有曹操。没有他就没有大魏

重病出征退吕范,江都城中薨辽梦.

凭谁问,天下英雄谁鳌头,吕布下马,关公撤鞭。

罗贯中塑造了如此完美的张辽,放眼整个三国,其品行与之相当也就西蜀的赵云赵子龙吧和东吴的吕蒙吕子明!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里讨论。。。


就是娘倍NB


张辽是边地崛起的英雄,虽然张辽半生的功业都建立在安徽,但他是一个山西人。胡汉杂处两千年的边地朔州,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

朔州出了这么多的英雄好汉、战场猛将,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这儿地处外长城之内,内长城之外,从蒙恬北击匈奴始就先后是匈奴、漠南匈奴、鲜卑、蒙古、鞑靼等民族和汉中央政权“拔河”的地方。这种地方的居民,除了习武骑射,征战沙场外,剩余的选择不多,想过安稳的农耕生活不大可能,除了塞外苦寒庄稼长不好的因素,即便长好耕地也将成为各民族军人的跑马场。

张辽家就世代生活在这个跑马场里———雁门马邑。而他的老祖宗,则是当时一场重大历史事件的民间策划人———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聂壹。

聂壹是朔州本地汉、匈民族边境贸易市场上的一个商人,长时期对匈奴的熟悉和对西汉王朝边患不息的焦虑,使他挺身而出,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最后解决”匈奴人的建议:假意和匈奴人走私,诱使他们占领汉军已设下伏兵的马邑,而涉身犯险去引诱敌人的人,就是聂壹自己

但聂壹很不走运。千辛万苦骗来的军臣单于十万大军,在走到左云时就起了疑心。后来,单于惊恐万状地逃回沙漠,三十万汉军则从埋伏圈里灰溜溜地站起来,无功而返。聂壹一片丹心付于荒草,不但没功,还成了汉、匈两方都怀疑的人。为了避祸,他改姓为“张”。这是公元前133年前后的事。

三百年后,老张家有一个男娃出世了,他便是张辽。

从聂壹到张辽,历时300余年,但朔州还是那样地不安定,或者说,简直乱透了。这时,正是“桓、灵之世”,外戚专权和宦竖之祸一波接着一波,百姓涂炭,民变蜂起,一场更大的祸乱和分裂正在酝酿中。这时的张辽,正和我们设身处地替他想到的一样,只能习武从军。他实在也没有其他的出路可选择。

老天爷赋给这个小子的特殊资源是:它不但给了他一副好身板,还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既有武艺又有智慧的人在乱世中是很好混的。一株英雄的苗子就这样出世了。


奇闻异事大搜寻


在小编看来,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所涌现出的大批优秀将领当中,最为欣赏的还是张辽,而他之所以能够在那样的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所具备的特质所决定的。对于他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小编认为有三点,其一便是他个人武艺高强,另外就是他这个人的情商很高,还有就是他的智商很高。正是这样的三点原因,使得他能够让其他的将领黯然失色。

可以说他在曹操的帐下起点并不高,最初的时候只是以一个归降将士的身份在曹操的帐下,而他能够在后来成为曹操的得力助手,也主要是因为咱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几点原因,对于这几点原因咱们在下文中会详细的跟大家进行解释,现在咱们先来简单的说一下张辽这个人。他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并不顺利,先后跟随丁原、董卓、吕布,但是在这期间,对于他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展现,始终是没有什么大的成就的,可以说是遇人不淑吧,直到归降曹操之后才发生了变化。

一、武艺高强

而在归降曹操之后,他的能力才得到了发挥,就比如在215年的时候(咱们这里以公元来说),他率领着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可以说等同于以卵击石,但是他却是成功的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这样的神勇举动也是让孙权为之胆寒,就是这样吴军溃败,之后的时候更是以七千将士成功的击破孙吴十万大军,在这一战之中,孙权差点就被活捉了。也正是这一战,使得他的名声得以远扬。而除了这一战役之外,还有与关羽一起化解了白马之围,在东海将昌豨降服,还有夏青对于辽东柳毅的征讨等等,这里小编就不再一一罗列了,不过就这些战绩,我们也是不难看出他个人的武艺是多么的高强,而且在相关的记载当中,对于他武艺的评价,是不在关、张之下的,可见他在武艺上的高强程度。

二、情商当面

可以说这一方面绝对是他的过人之处,他最初的时候是作为降将,投靠在曹操的帐下的,一般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受到重用,更何况当时的曹操帐下可谓是人才济济,多他一个也显不出来什么。这样的情况下,他在归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成功的劝降了关羽,可以说这件事做得相当的出色。对于关羽的性格,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本身的那种骄傲,以及那份忠义,将其劝降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远远不像演义当中描绘的那么简单,但是他却是成功的做到了。还有就是,在以孙权大战的时候,他更是成为了东吴人制止小孩哭泣的对象。而在征战期间,他还成功的化解了自己与李典、乐进之间的不和,可以说这是非常的了不起的,当时的时候这两位可都是曹军当中的有资历的老将了。,而且都是有着赫赫威名的存在,而他却是巧妙的将矛盾化解开了,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受到了老资格将领的尊重,更是使得曹操对他添了一份喜爱。这样的一件件事情,足以说明他的情商是多么的高了,他是有着很强的社交能力与说服能力的。

三、智商方面

可以说他在战略谋划的能力也是相当的强的,咱们在上文中有提到以800将士冲击十万大军,还获得了胜利,这可不仅仅是勇猛就可以的,这必须是在敌我分析的十分的透彻的情况之下,在找到了突破点之后才能做得到的,而且能够做到良好的指挥,可以说他在这一点上不仅是做到了,而且是做得非常的好。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张辽之所以能够在战乱纷争的年代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他个人武艺高强,另外就是他这个人的情商很高,还有就是他的智商很高正是这样的三方面原因,使得他在当时的时候能够傲视当时的众多武将,对于张辽这样的一个将领,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



爱分享的窗帘人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

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

又率领追兵再次进攻,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 。经此一役,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惪州元良1978


张辽是边地崛起的英雄,虽然张辽半生的功业都建立在安徽,但他是一个山西人。胡汉杂处两千年的边地朔州,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

朔州出了这么多的英雄好汉、战场猛将,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这儿地处外长城之内,内长城之外,从蒙恬北击匈奴始就先后是匈奴、漠南匈奴、鲜卑、蒙古、鞑靼等民族和汉中央政权“拔河”的地方。这种地方的居民,除了习武骑射,征战沙场外,剩余的选择不多,想过安稳的农耕生活不大可能,除了塞外苦寒庄稼长不好的因素,即便长好耕地也将成为各民族军人的跑马场。

张辽家就世代生活在这个跑马场里———雁门马邑。而他的老祖宗,则是当时一场重大历史事件的民间策划人———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聂壹。

聂壹是朔州本地汉、匈民族边境贸易市场上的一个商人,长时期对匈奴的熟悉和对西汉王朝边患不息的焦虑,使他挺身而出,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最后解决”匈奴人的建议:假意和匈奴人走私,诱使他们占领汉军已设下伏兵的马邑,而涉身犯险去引诱敌人的人,就是聂壹自己

但聂壹很不走运。千辛万苦骗来的军臣单于十万大军,在走到左云时就起了疑心。后来,单于惊恐万状地逃回沙漠,三十万汉军则从埋伏圈里灰溜溜地站起来,无功而返。聂壹一片丹心付于荒草,不但没功,还成了汉、匈两方都怀疑的人。为了避祸,他改姓为“张”。这是公元前133年前后的事。

三百年后,老张家有一个男娃出世了,他便是张辽。

从聂壹到张辽,历时300余年,但朔州还是那样地不安定,或者说,简直乱透了。这时,正是“桓、灵之世”,外戚专权和宦竖之祸一波接着一波,百姓涂炭,民变蜂起,一场更大的祸乱和分裂正在酝酿中。这时的张辽,正和我们设身处地替他想到的一样,只能习武从军。他实在也没有其他的出路可选择。

老天爷赋给这个小子的特殊资源是:它不但给了他一副好身板,还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既有武艺又有智慧的人在乱世中是很好混的。一株英雄的苗子就这样出世了。

略定北方,追随曹操的“荡寇者”

如果按传统的“忠义”观来看,张辽绝不是一个“忠义之臣”。他青少年时走马灯似地换过五个主人,也就是说,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个老板。但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混战中,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有望一统天下的人———曹操,并在他统一北方的争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明智和值得赞扬的。

少年的张辽武力过人,并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让他做“从事”,并让他带兵进京,就是从太原赶到河南洛阳。到了洛阳后,张辽受雇于皇帝的大兄哥、权势人物大将军何进(当时,何进最有可能剪除宦官,稳定天下局势),赴河北招兵。招兵回来,何进已经在对付宦官的斗争中彻底失败,张辽转附董卓;董卓伏诛,张辽再附吕布;吕布下邳被擒,张辽带兵最后投了曹操———我们从上述迹象推测,张辽很可能是把从河北招来的兵勇当作自己的本钱,在各个军阀中寻找合作机会。归曹后的张辽此后没有再跳过槽,一鼓作气投入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

曹袁官渡之战后,曹操还有许多残局急需收拾:袁绍原来属下的人分崩离析,但均未归曹,这些人有袁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袁绍原来也没有统一的地方,还需要曹操去统一,如东海、乌桓、汉中、巴蜀、东吴等。张辽要打的,就是这一系列仗。

建安六年,受曹操派遣,张辽和夏侯渊去略定鲁国诸县,将昌围在东海。好几个月后,曹军的粮也吃完了,大家商议着要撤兵。但细心的张辽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打攻防的这些天里,昌有好几次给张辽送“菠菜”,史书说是“属目视辽”,而箭也射得稀少起来。张辽一分析,他认定这事实上传达出来敌方在心理上的一种“依违两可”的态势。张辽立马去验证,对昌说:“曹公有个想法,让我来转达一下。”昌果然下马来说话。于是,张辽先“亲赴虎穴”,再说以恩威利害,昌顺利归降。


冰城警卫1234


历史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魏文)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 张辽传》

(孙权)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 张辽传》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