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二三十米範圍“打轉”,一日步數1.4萬!南安這位奶爸一個月僅回一次家

在二三十米範圍“打轉”,一日步數1.4萬!南安這位奶爸一個月僅回一次家


  就職國道324線南安水頭超限運輸檢測站站長的那一年,林超在自己的工作筆記本首頁上寫下一句話:“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能永遠地堅持在你工作的崗位?”


  幾年來,這句話一直鞭策著林超,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螺絲釘”精神,守護南安“南大門”的公路安全。特別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這位新晉奶爸20多天沒有抱過女兒,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在二三十米範圍“打轉”,一日步數1.4萬!南安這位奶爸一個月僅回一次家

林超在水頭高速出口發防疫宣傳單。


主動請纓戰“疫”

最忙時連續工作16小時


  1月28日,正月初四,林超已經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彼時水頭高速出口的檢查工作更重,林超主動請纓,支援一線抗疫工作。2月11日,國道324線南安水頭超限運輸檢測站(以下簡稱水頭治超站)開始設置交通健康檢查站,伴隨國道車流量增大,林超再次主動要求回到水頭治超站。“哪裡更需要,我就去哪裡。”這是林超的想法。


  “搖下車窗、測量體溫、配合檢查。”抗疫期間,這一句話,林超每天至少要重複上千遍。穿著藍色制服,套上寫著“交通執法”的反光衣,胸口彆著黨徽,臉上戴著口罩,林超始終精神飽滿地對擬入泉車輛和人員進行檢疫查驗和分類通行引導。


  最忙碌的時候,這個站點一天要檢查3000多輛車子,“大部分是大貨車,一輛能頂3輛小汽車。”林超告訴記者,其間他既要在疫情防控一線執勤,也要負責治超站的工作。儘管站點實行的是4班3輪制,但林超總是最忙碌的那道身影。“從早上8時開始工作,到夜間24時才能休息。”


  微信步數記錄了林超的忙碌,僅僅是在二三十米長的檢查站打轉,他一天的步數就達到1.4萬多步。“第一次名列步數排行榜前列。”林超在朋友圈這樣調侃自己。


  最難的時候是下雨天,等待檢查的車隊似乎看不到盡頭,面對司機的催促和抱怨,林超和他的隊員們卻不敢有絲毫的放鬆。遇上不講理、不配合檢查的人員,“只能把他們引導到一旁,不能影響其他車輛的檢查,然後跟對方比耐心”。往往林超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擺事實、講道理,說到嗓子冒煙,直至對方主動配合做好相關檢查工作。


  工作的辛苦,林超用“還好”兩個字來總結,“感謝2年的參軍經歷,讓我不僅有強健的體魄,更鍛鍊了堅忍的性格”。


  當然,一線不是隻有苦和累,也有甜。一名熱心市民通過檢查站時,見到堅守崗位的林超等人,便從車上拿出一些砂糖橘塞給他們,“這種特殊時期,人人都想在安全的地方待著,但看到你們一個個衝在一線時,特別佩服和感動……”


  “還有志願者、社會愛心人士,不僅主動幫忙,還為我們提供水和泡麵等物資,非常感謝他們。”林超說。


在二三十米範圍“打轉”,一日步數1.4萬!南安這位奶爸一個月僅回一次家


近1個月只回家一趟

待了不到1小時


  2月22日,水頭治超站的交通健康檢查站取消,23日晚上,林超才回到家,“抱上女兒的那一刻,心裡滿滿是幸福的感覺”。


  而在1月28日至2月23日,將近一個月,他只回家了一趟。匆匆收拾幾件衣服,隔著2米遠的安全距離,林超忍住了上前抱一抱女兒的衝動,靜靜看著兩個女兒的睡顏,然後轉身離開,前後不到一個小時。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一整天都是精神緊繃,生怕漏查了一輛車、一個人。”林超說,一天中最輕鬆的時刻,是午間交接班時與家人視頻的10分鐘。視頻那頭,有父母,有妻子,還有不到3個月大的雙胞胎女兒。


  “你在疫情防控一線,一定要記得戴口罩,保護好自身安全,關鍵時刻可不能給國家添麻煩了!”林爸爸這句話叮囑了一遍又一遍,林超卻一點都不嫌囉嗦,總是一遍一遍答應。“老大已經會抬頭了,老二還不會。”“老大性格活潑,一逗就笑,老二已經開始認人了”……妻子將兩個女兒的成長事無鉅細地彙報。


  “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對他們,我心懷愧疚。”林超說,但他並不是特殊的一個,還有很多人像他一樣,離開家人,堅守在抗疫一線,“希望我們的堅守,能讓更多家庭早點團圓,擁有更多歡聲笑語”。


發揮“螺絲釘”精神

守護南安公路平安


  2016年,年僅28歲的林超因為工作出色,當上了水頭治超站的站長。


  水頭治超站主要承擔水頭轄區內廈門往泉州方向的超限(即超高、超重、超寬、超長)貨運車輛的治理任務。這裡地處泉州和南安的“南大門”,水頭素有“中國建材之鄉”的美譽,但繁榮的經濟背後是巨大的治超壓力。同時,相對於熱鬧的水頭街區,該站位於泉廈交界處的小盈嶺,地方偏僻,被人戲稱為“鳥不拉屎的地方”,平日裡只有轟隆隆經過的貨車,日均車流量七八千。“365天不打烊,24小時連軸轉”是這個站點的工作常態。


  剛剛接手的林超,遇到了許多困難,諸如貨車夾擊執法車集體衝關、司機肆意撒潑、車隊跟蹤執法和威脅辱罵執法人員等。辦法總比困難多,他慢慢摸索執法之道,通過“調虎離山”甩掉車隊、藉助科技手段、與公安部門聯合執法等,以陽光的執法示人、班子的作用帶人和熱情的服務感人,“個個講文明,人人是窗口”,做到了治超工作“零投訴”。2016年,水頭治超站查處超限車輛近2000輛,在全省43個治超站中位列前三。而隨著水頭治超站“鐵腕治超”的揚名,越來越多的大貨車司機遵紀守法,超限車輛逐年減少。


  突出的工作成績,讓這支隊伍獲得了許多讚譽:全省第一批交通執法站所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中共福建省交通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委員會授予的“文明執法示範窗口”和福建省交通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授予的“2016年度先進超限檢測站”等。


  來自普通老百姓的讚譽是最真實的映襯。2017年春節,附近幾名村民提著雞鴨來到水頭治超站,對全體工作人員表達感謝。一位老人說:“以前過馬路都膽顫心驚,超重車一輛接一輛地過。”林超和同事們婉拒了村民的好意,但村民的鼓勵和肯定讓他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學雷鋒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作秀,發揚‘螺絲釘’精神,就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做永恆的事。”林超以此自勉。


<code>記者:蘇明明/<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