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京“最美防疫志愿者”:绘出“志愿之城”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龙虎网讯(记者 张玲 于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奋战在南京抗疫一线的,有白衣战士、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作为“志愿之城”,南京市统筹运用各方志愿力量,引导全市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据了解,截止3月2日,全市共发动各类文明引导志愿者20万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全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今天(3月5日)是第57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有四位志愿者荣获南京“最美防疫志愿者”称号,他们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绘出文明南京、“志愿之城”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他每天冒着严寒工作12小时 ,为南京守住铁路南大门

南京“最美防疫志愿者”:绘出“志愿之城”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城市疫情防控,机场、车站是重点关卡。作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南京南站的疫情排查任务繁重而危险。在这里,有一支防疫志愿者投入到这处关键岗位,开展来宁人员的体温检测及出站引导、咨询工作。这支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46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负责人是建邺团委委员、共青团干部吴亿达。

尽管父母亲对这项工作担心不已,但这并没有动摇吴亿达奔赴前线的决心。大年初三,吴亿达就带领防疫志愿者们进驻南京南站。他们每天要冒着严寒工作近12小时,引导成千上万的旅客出站,既要提醒旅客保持安全间距,还要引导旅客有序排队过检测温,嗓子喊哑了就含着喉片死撑,腿站麻了就靠着墙硬撑。为了节省珍贵的防护服他们能一天不喝一滴水,不上一次厕所。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毅逆行,连续奋战,用自己的辛劳和付出,为南京守住铁路南大门。

他自带防护装备战“疫”,不计报酬、不惧危险

南京“最美防疫志愿者”:绘出“志愿之城”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在南京市玄武区,有一支620余人组建的志愿者队伍——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每天按时出现在明故宫社区后宰门1-7号、明故宫政苑等老旧小区和鸡鸣寺地铁站出口,他们自带防护装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体温测量排查、进出人员登记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这支队伍的组建者叫王辉,是玄武区梅园街道后宰门街第一党支部书记、玄武区玉带河志愿者河长、南京青风志愿者服务中心理事长。

王辉带领志愿者及时加入疫情防控,极大地缓解了明故宫社区防控人手的不足。据了解,从1月28日至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平均每天参与疫情志愿服务6个小时,累计志愿服务180小时。当被问及为何这样不计报酬、不惧危险,王辉说:“我们多做一分,危险就少一分,再苦再累,值!”

他63岁还“白加黑”连轴转,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南京“最美防疫志愿者”:绘出“志愿之城”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南京市溧水区的杨小飞一直是个“名人”——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江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江苏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江苏省红十字五星志愿者、南京市优秀志愿者、南京好市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杨小飞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基层一线防控。

杨小飞今年已63岁,这次在疫情防控面前他更拼,白天做红十字志愿者,晚上做防疫志愿者,“白加黑”连轴转。“街道社区只要有志愿者活动,我都是第一个报名。”杨小飞告诉记者,他从1月27日起开始做防疫志愿者,贴海报、发传单、排查有旅居武汉、温州史的重点人员,走街串巷……“每家每户都要跑,分的任务我要得多,1月30日那天跑了400户,步行了3万步。”为了疫情防控的科普宣传,杨小飞利用自己建立的21个微信公益群进行宣传引导,一般每天都发4至5篇,第一篇都是在凌晨5点半发送。小区设卡管理和重点人员管控需要24小时值守,杨小飞主动向相关负责人提出,把最苦最累的0点到8点大夜班安排给他,让其他同志上白班与小夜班。

晚上做防疫志愿者,白天也没闲着。杨小飞告诉记者,自己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8点下了大夜班,稍事休息后就到区红十字会、献血车点去帮忙,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去了以后,哪个工作岗位少人就是我的岗位,天天要去。”

她做志愿心理咨询19年风雨无阻 ,积极引导学生“心理抗疫”

南京“最美防疫志愿者”:绘出“志愿之城”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王天文是“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一名优秀志愿者,也是南京玄武高级中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2000年起,她成为“陶老师”工作站的一名心理专业志愿者,从开始的接热线电话到双休日的面询服务工作, 19年风雨无阻,每周双休日在陶老师工作站和玄武分站接待学生和家庭心理咨询超过千例。

2007年起,王天文便开始参与市级中小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12年来开展危机干预超过100场。作为“陶老师”工作站玄武分站的站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在积极组织做好分站热线工作、带头参与热线服务的同时,参与编写了《南京市中小学“心理抗疫”教育指导手册》,与此同时,她还参与了教育部华中师大心理援助热线,并做督导工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留守在家中的孩子们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们消除恐慌心态,同步构建强大的心理防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