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一位社區書記的戰“疫”日記

2月23日,是楊晶龍擔任拜城縣拜城鎮團結社區黨支部書記的第33天。這些天,他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撰寫工作日記。以下,是記者整理他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第26天的日記內容:


一天有多長?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在疫情防控當下,這稍縱即逝的每分每秒,顯得尤為珍貴。


7時30分,社區幹部陸續趕來,比平時上班時間提前了2個多小時。大家心裡都清楚,我們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路口多、人流量大,年前又有40多名外出返回人員,疫情防控屬於“灘頭暗堡”,加之人手少,必須爭分奪秒做工作。


「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一位社區書記的戰“疫”日記


9時35分,我和所有社區黨員幹部在院子裡簡單開了“碰頭會”。“昨天3個小區16戶居民反映需要置辦生活物資,這些事今天都要挨家挨戶落實好。”我通過微信向5個為民代辦黨員服務組推送當日任務。居民不出戶,生活保障就要靠我們代辦代勞。


10時10分,我走訪第一站——日新三區6號樓70歲獨居老人閔桂芝家。她小腦萎縮,患有老年痴呆症,說話像個孩子,常常把人認錯。


一進門,閔桂芝張口就說:“兒子,怎麼才回來?鍋裡還有稀飯,我去給你盛。”我趕緊應了一聲:“媽,我吃過了,您別忙活了。”


我跟著進了廚房,看了看生活物資。昨天讓人送來的大米、青菜、清油已經到位,漏水的暖氣閥門已經修好。陪老人聊了一會兒天,打掃一下衛生,我起身離開。


社區裡像閔桂芝這樣的獨居老人有13戶,阻擊疫情傳播,但絕不能阻斷親情傳遞。


12時20分,我來到陽光小區3號樓居民梁鑫家走訪,他們一家三口從疆外返回後,我們結合實際制定了“社區幹部+醫生+樓棟長”三方包聯方案,每日到戶觀測情況。走訪結束時,我把一張印有“為民代辦黨員服務組”的聯繫卡貼在他們家門口。


13時8分,走訪途中老遠便聽到藝欣小區門口傳來爭執聲。“你讓我過去!我家有急事,你們怎麼一點不講人情?”


“這是怎麼了張哥?什麼事這麼著急,非要在這個特殊時期往外跑?”我趕忙上前詢問。


“我母親在小區商店買菜摔倒了,啥情況我都不知道,快讓我過去。”居民張里正越說越激動。


瞭解情況後,我立即與張里正母親所在社區聯繫,做好他的情緒安撫工作。“放心吧,社區幹部已經到你母親家裡照顧,每天會給你打電話,反饋你母親的情況。”我拍了拍他的


肩膀安慰道。張里正這才放下心來,向我們致謝後返回家中。


19時30分,回到社區,我與幹部、黨員、群眾代表碰面,我管這叫“諸葛亮”會,像這樣的會,幾乎每天都會開。戰“疫”當前,我們是群眾的主心骨,群眾是我們的“諸葛亮”,群策群力才能群防群控。


20時15分,接到電話通知,防疫指揮部晚上開會。我趕緊梳理一天的工作:社區幹部防護缺少口罩、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關注……每次疫情彙報會,我喜歡開門見山,說最實際的。


開完會已是22時許,我和妻子視頻通話,看著熟睡的女兒,心裡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自打除夕離開家後,我再未進過家門,為這事沒少被妻子埋怨。但我想,戰“疫”當前,有了大家的安寧,才有小家的完整。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小單位,社區幹部是這個組織最小的細胞,一舉一動都關乎居民點點滴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會堅守陣地,時刻保持戰鬥的狀態,確保社區陣地“百毒不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