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財富時代:2020年A股展望 亂雲飛渡仍從容

文 | 知名財經博主王鐳@阿彌陀佛007

2019年12月31日下午,上證指數以小陽線收盤,A股全年交易結束。上證指數也收出一根中規中矩的年線——在連續4年重心下移後,2019年上證開盤幾乎開在了20年年線上,收盤則收在了5年年線下方48點——兩條年線均線之間運行的A股,一如面臨內需增速下滑和貿易摩擦的內外雙重壓力下的中國經濟,在一道窄窄的長河中,充分展現了自身的韌性。

分化與轉型並存,問題與改革同在,希望與發展仍在眼前,從這個角度上說,2019年的中國A股已經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在K線日復一日的漲漲跌跌、起起落落之間,世界目光下,蘊含著中國經濟的不竭動力。

振盪的市與分化的牛

2019年,上證指數全年上漲22.3%,全年振幅33.98%,而全年的最低最高點走勢是集中在4月9日以前的63個交易日完成的,從5月7日起的163個交易日,上證的總體振幅只有10.93%,漲跌幅4.94%,振盪讓市場非常煎熬。

煎熬歸煎熬,但2019年的振盪行情,相比2018年的單邊下跌行情,已經好太多,起碼難賺錢的感受,並不明顯——2019年萬得全A的全年漲幅是33.02%,可以算作整個A股的市值漲幅,這個漲幅並不低。

但個股分化明顯是A股在2019年的最大特徵,全年漲幅低於33.02%的個股有2482只,佔A股3760只股票的66.01%;如果以跑贏CPI算,全年CPI數據還沒有出來,11月CPI較高為4.5%,我們就以CPI為4%計算,全年漲幅低於4%的個股有1083只,佔A股總數的28.8%。

也就是說,2019年要不虧錢相比2018年已經容易很多,但如果選錯行業、板塊和個股,則你依然有近三成的幾率跑不贏CPI,有六成多的幾率跑不贏大盤。所以,2019年要在A股賺錢,最難是把握準A股的分化節奏。

科技題材是2019年A股的最大發動機,5G、半導體熱度此起彼伏,帶動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中小板指漲幅全超40%,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居然漲幅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排名第二、第三,大改2018年格局。

對比這兩年的十大牛股,2019年第一牛股中石科技漲幅3倍,放在2019年都進不了前十。2019年十大牛股漲幅超過4倍才入門,1年十倍股也出現了——卓勝微,更牛的是這股振幅超過12倍——雖然這是一隻新股,能參與的不多,能吃全段的更少;但2019年的牛股漲幅和總體上漲個股的漲幅分佈,都預示著這是一個不錯的年景。


2019年的十大熊股,幾乎都是披星戴帽的*st股和退市股,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個股分化的加劇,“炒殼”、“炒小”、“炒垃圾”的行情,隨著新證券法的通過,將再也不見了,如果不幸入坑,那真只能自求多福,因此雖然A股的機會在增加,趨勢也很清晰,但操作上依然有難度。


改革之難與轉型之勢

2019年的A股與中國經濟的又一個相通之處,在於改革的進一步深化。A股在這一年經歷若干重大事件:MSCI擴容、A股“入富”、滬倫通開通、科創板開板、股指期貨鬆綁、《證券法》完成修訂······無論是主動改革還是全面融入國際市場,資本市場改革在推動市場化、補足先天缺陷的兩個維度上發力,市場人氣獲得極大提升。

2019年的中國經濟延續L型調速轉型的陣痛,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隨著要素市場發展,傳統的資金粗放投入效率越來越低效,從供給側改革到穩槓桿,發展方式需要摒棄不斷調槓桿、打雞血的模式,就必然切換到一個新的模式,在資本、資源、勞動力、科技等市場要素中,依靠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是擺脫困境的希望,也是最高效的一條路。

從更多依靠資本到更多依靠科技來提升產業的路上,陣痛難免。在這邁過這道坎的過程中,有的企業過得去,有的企業過不去。這是一個市場出清的過程,只有經歷出清,市場才能更健康。

總體來說,有兩個明顯趨勢反應到2019年的A股上了,一個是科技創新引領;二是頭部公司更具優勢——前者是科技要素凸顯的驗證,當科技要素在市場中效率更高時,資本必然蜂擁而至;後者是供給側改革,市場出清的效應,各個領域的頭部公司,都有機會藉助科技的力量,更上層樓。

A股改革也順應這一變化,一個是科創板推出;二是科創板試點的註冊制,已經被寫入新修訂的《證券法》;與過去一提註冊制大盤就一瀉千里不同,這次有了科創板試行註冊制,市場接受度明顯高了。

這也是順勢而為,改革之難,借勢不易,2020年新修訂的《證券法》即將實施,新的改革機遇和目標,將延續A股2019年的一些趨勢,並形成新的趨勢。


發展之惑 希望之光

趨勢指明投資方向,2019年的主題是科技和消費,2019年A股行業表現中,排名第一是日常消費;排名第二是信息技術。消費股在去年上半年全面爆發後,估值迴歸明顯,甚至部分高估,因此,即便下半年消費股還有部分亮點,但總體上處於一個震盪區間中。

2020年消費股是否有大行情,需要看2019年報業績支撐情況,所以,消費股表現會隨著業績表現而分化,自然也會有年報行情,但也僅限於業績預期達標和超預期的公司。

2020年必然延續的是科技創新趨勢下的科技股行情。有幾個頭部指標能直接反應科技股在2019年的表現,2019年A股十大高價股中,7只來自信息技術行業;2019年機構調研最多的十大公司中,5家來自信息技術;2019年A股的十大主題表現中,6個來自基於信息技術的行業應用,包括ETC、TWS耳機、智能音箱、超寬帶、消費電子等。

信息技術的行情基於5G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的自主創新驅動,這個趨勢將是一箇中長期趨勢,2020年在5G領域基礎設施佈局繼續發力的情況下,應用領域將有更多機會。

同時,2020年還將是中國航天的“大年”,北斗組網全面完成,完整的服務能力,將推動地理信息及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5G與地理信息服務結合,將對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行業發展注入加速劑和催化劑。此外,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將發射;嫦娥五號月面無人採樣返回實施、低軌移動互聯網星座“鴻雁星座”建設提速、火星探測器發射、長征八號將進行首飛試驗······航天產業的佈局範圍將更為廣闊。

第三是順應供給側改革之後,業務集中於頭部公司的業績兌現行情,包括行業龍頭、行業細分龍頭、隱形業務冠軍、業績藍籌都屬於此類,他們是供給側改革,行業出清的受益者。

仍以我最愛拿來舉例子的股票“海螺水泥”為例,2016年初股市大跌後,該股股價14元時對應市盈率為11,之後股價一路上升,市盈率也保持在15以內,而在2019年股價持續創出新高的情況下,市盈率卻跌到了10以下,當前55.8元的價格,對應的市盈率僅有8.98。

這就是業績一直在持續兌現的典型例子——不出現“長牛”行情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就太對不起觀眾了。

未來可以看得到長期增長趨勢的行業,其頭部公司、名牌公司會越來越有這樣的業績長紅企業。他們在支撐中國經濟長期基本面的同時,也將通過資本市場不斷反饋給投資者。

2020年,新證券法即將實施,註冊制將加速入場,中國經濟基礎在不斷出清的過程中夯實,各個領域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突破和聚力,將為中國經濟提供轉換動能,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核心競爭力將成為推動股價上升更重要的因素,這一切為市場帶來的將是交易模式、交易思維的轉變。

2020年,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好的、值得每個交易者做多的A股!

財富時代:2020年A股展望 亂雲飛渡仍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