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最近上网授课把老师们都忙坏了,先是要准备好上课的课件,还得学习很多在线授课的软件熟悉直播相关的操作,然后需要进行试讲,在试讲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无法很快地投入其中,没有上下课的感觉。

最近上网授课把老师们都忙坏了,先是要准备好上课的课件,还得学习很多在线授课的软件熟悉直播相关的操作,然后需要进行试讲,在试讲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无法很快地投入其中,没有上下课的感觉。

这里星宝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线授课是否需要“投入感、仪式感”?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投入感、仪式感”的准备?

这里星宝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线授课是否需要“投入感、仪式感”?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投入感、仪式感”的准备?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上下课铃声

教学楼里面的上课铃声我们都习惯了,铃声会告诉我们:“这是一堂课的开始或结束!”我们在线授课的时候是否也需要这样的铃声呢?有的老师在家里准备了铃铛,上课的时候敲铃铛准备上课,还有老师下载了各种背景音乐,按照老师自己的风格,有的音乐也不太合适。我们校内很多老师也在找学校的真实铃声,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老师可以把上课的铃声放在第一页,提前半分钟播放这段音频,让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45分钟到了的时候我们的下课音乐就可以想起来了。

我们上课也可以严格按照90分钟或45分钟的课堂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听到了下课铃声就会换场上课,对于没有离开“教室”的学生需要提醒他们离开教室到别的班级上课。

上课铃声

下课铃声

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2WumLpeqWQyUW0ZwTPzlQ

提取码:dcjg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老师虚拟背景

这段时间试讲了,很多老师发现学生关注的点很奇怪:“老师,你们家天花板上是吊灯还是吊扇?”“老师,你们的书房好大啊!”“老师,你们茶杯里的茶很奇特,可以透露一下吗?”“老师,师母在后面监工!”……

很多老师开始发现,可以用ZOOM换背景,然后背景就被玩坏了,实在没有合适的背景,老师就干脆把自己的头像隐藏起来,学生也隐藏起来。然后就只剩下声音了。那我们是否可以把教室的图片作为背景了,我就可以在教室认真听课了。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教学互动举手

我们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果班级(在线合班上课)人数比较多的时候老师可以请助教协助管理班级的学生。遇到有学生举手可以先收集问题,再请代表的学生回答问题,有一些同学的问题不在点上需要适当的控制。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一开始的时候不需要进行举手回答问题,建议老师们30分钟的讲解再加上10-15分钟的讨论,有效控制学生的互动可以提高上课效率。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调皮学生管理

有的学生比较调皮,ZOOM系统里面默认打开了学生的注释功能,如果老师讲得不咋地,学生又比较调皮,那么学生就可能拿起注释的鼠标在老师的头上画个“猪耳朵”,这下就不好看了。我们在人数较少,需要交互式教学的时候可以打开注释让学生对讲解的PPT或教学资料进行标注,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作业提交

借助于校内的Canvas平台,老师可以管理学生提交的作业,可以让助教对这些作业进行整理或批阅,在批阅的时候要注意,量大面广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自动批阅,问答题可以由出题老师给出参考答案教学团队一起批阅,或者分发给助教批阅,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评可以有效提供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减轻老师的负担。

作业必须按时提交,按时完成,老师也需要及时批阅作业给学生反馈。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签到点名

老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学软件进行线上的签到,也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打开摄像头,老师进行截屏。

学生在进入教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名,同时也要避免外面的人进入教室“捣乱”,目前我们也发现,教室有了密码就可以进来学习,开放的学习让教学共享这是好事,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这种方式进来发信息,会给课堂带来隐患。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组织的时候还是需要对学生的身份进行验证,以确保课堂的教学组织。

在线授课,如何做更有“投入感、仪式感”?


增加投入感

在线授课,有种虚无感说轻不轻,说重不重,时间长了还是有点折磨人。老师讲课,屏幕上只能看见自己。学生在哪里?看不到。他们是什么表情?他们认真吗?讲的是他们想听的吗?会不会他们正在提意见而自己不知道?——都有可能,但老师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讲着讲着甚至有种错觉,会不会已经断线了?人都走了,只有自己还在这里呱啦呱啦?

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主播,才能对着没有人的镜头一直谈笑自若。普通人的生理本能,还是要有真实的联结才能投入。下面的一些经验可以帮助老师缓解这种情况。

  • 直播好于录播,尽量看见学生的脸。开场前跟学生有一些互动。如果是小课,请学生之间相互认识(哪怕他们本来就认识)。
  • 互动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占到整体时间的1/3甚至1/2。除了介绍自己是谁,每个人也介绍一下自己现在在哪里,展示一下你的环境,以及环境中可能影响交谈的元素(噪音、环境中的其他人、可能的突发事件、网络稳定性,等等)。
  • 音量、音质、环境噪音、通话连贯性,这些细节要提前调整,现场确认,反复调试。最理想的情况是调试到每个人都舒服。但假如现实条件不允许,至少要充分展现出这方面的诚意。否则,传递的暗示就是“如果技术不顺畅,这个人就可在可不在”。
  • 画面上,一台设备对一个人,凑近点(别怕脸大),增强面部信息。
  • 建立基本规则,什么时候静音,什么情况关摄像头(最好不关)。这些规则并不是出于不信任,而是为了让发言的人多一些安全感。如果某人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关闭摄像头,需要做一些说明,让其他人放心。
  • 邀请别人发言时,尽量不要笼统地请“大家”。很多学生怕抢别人的话,想等“别人不说话我再说”,这就会造成冷场。最好直接点名:“我想请XX,XX,XXX几位说一下看法”,这样大家都更踏实。如果真的不知道点谁,比如讲完一段内容,只想判断“大家有没有疑问”,就请所有人打字,比如,想提问的打111,没问题的打222,这样所有人都快速参与了讨论,也不会冷场。
  • 如果人不多,尽量邀请每个人说句话,哪怕只说几个字。说话让别人踏实,一个人长时间沉默会让其他人紧张。在线授课交流中,说话是一个“投名状”。面对面可以随意沉默,沉默时也会有很多东西在流动。但在语音或者视频的时候,沉默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你想想所有人都静音的感觉,多尴尬。
  • 安排一些简短的选择判断,请大家一起打字表态,这是特别好的办法,类似于线下课请人举手。又省时,又让每个人参与,同时还让每个人都确认了“其他人也在参与”。
  • 承认环境的变化。你和别人不在一起,但你身处的环境会影响每个人。不要假装看不见。家里有噪音,就大大方方告诉别人:“我这里有点吵,大家能听到吗?”大家可能听不到,但你会听到。电话响了,孩子叫了,这些都是环境的一部分,要让每个人都了解这些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