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千愁万绪,千辛万苦,机关写作其实难中有法、苦中有乐

很多公务员对写稿子都有畏难情绪,盲目夸大机关文稿写作的难度。其实,只要你能认真下一番功夫,平常工作中多用点心,多积累,多学习,机关材料并不难写。也许你无法达到“大笔杆子”的高度,但要写出一手好文章来还是不难办到的!

千愁万绪,千辛万苦,机关写作其实难中有法、苦中有乐

不少准备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一想起申论就很头疼,感觉太难,不会写、不好写;很多公务员也经常哀叹,文稿工作太苦太累了,写的材料领导还总是不满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的人甚至为起草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通知”而发愁,不知如何下笔。但实际上,公务员写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不可攀。

“苦难”情绪要不得,硬着头皮也得写

在机关里工作,要问哪个同志工作苦,好多人都会说写稿子的同志最苦。苦在什么地方?个人体会:一是绞尽脑汁劳心神之苦,材料一天没完成,心上就好像压了一块石头,睡觉都不踏实,直到灵光乍现;二是肚里没货憋材料之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自己不是“巧妇”,那种抓耳挠腮扯头发的情形,非同行中人不能体会;三是昼夜颠倒常加班之苦,平时工作基本上没有双休和节假日,能够不挨批就是烧高香了,要是遇到急活儿或者赶上一个大材料,忙得昏天黑地,累得头晕眼花。

说到了这三种苦,很多人可能就对写稿子望而却步,但有苦就有乐,有困难就能砺炼人,不少机关有思想的“笔杆子”的后来都混得不错。我原来大学毕业时所在的一个小小的组织科,当时的7个干事、1个科长,后来从科长到干事,都成长为处级以上干部了,也算是历练成才、苦尽甘来了。

写材料不仅苦,还很难。但古人说得好:“世间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大凡事情都有难易之分,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怎么做,写材料也不例外。凡事都不难,还要我们党员干部干什么?你认为领导都是那么好当的?没有全面过硬的综合素质,在机关职场上要想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难乎其难!

在各种各样体裁的文章中,相对来说,党政机关文稿应该还算是好写的。为什么呢?因为机关文稿最讲究格式统一,讲究起承转合,讲究导言、现状、问题、原因、要求,这也是很多机关文稿干篇一面、结构语言趋于一致的重要原因。因而,机关文稿做到出类拔萃、文辞飞扬可能很难,但要写得中规中矩、基本成熟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


千愁万绪,千辛万苦,机关写作其实难中有法、苦中有乐

在党政机关常用的文稿中,经常被提到比较难写的主要是一些综合性文稿,如领导讲话稿、年终工作总结、先进典型或经验总结报告、调查报告等,这才是机关工作的材料之重。

调查报告大家都不陌生,很像是我们大学里写的社会实践报告,是为了解或回答某个问题而写。在做调研的时候,只要我们把调查工作做得深入、全面、踏实,能够抓住问题所在,找出原因所在,提出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措施,形成文字,就能写出一篇质量较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

领导讲话稿一般被认为是机关文稿中的难中之难。说难,主要是因为这个材料是给领导写的,而领导由于在岗位职责、工作经历、学历知识、性格脾气、个人喜好、表达方式等方面有诸多的差异,讲话稿也就千差万别了。比如有的善于在平实的语言中折射出深邃的思想,有的喜欢在引经据典中体现出雄辩的力量,这些都他们的工作阅历、个性和文化修养有关。所以,写领导讲话稿最重要的就是要将领导特点、工作內容、听众范围、讲话场合等统筹起来写,加上一定的思想、启示、办法,还有适当的文采,一篇不错的讲话稿就有了。

因此,写机关文稿关键还是在用心。很多时候,只要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上级要求、单位领导意图,了解本部门、本地区以及下辖或下属单位的实际情况,然后按照规定的公文格式,落实到文字上就可以了。这也是机关文稿写作经常提到的“上下中”三头之说。懂上知下是前提和基础,中间有个好笔头,有了这“三头”,就能把文稿写好,把任务完成。当然,真正写起来,可能实际情况并没有如此简单。

同样内容和格式的公文,之所以会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之所以有的被领导青睐有加,有的被领导束之高阁,有的被领导批评指责,除了语言文字功夫的差异外,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上级的精神、要求和领导的意图不是谁都可以领会到位的,仅仅看看文件听听领导讲话是远远不够的;本部门、本地区、本级和下辖或下属单位的实际情况,仅通过阅览统计报表、总结材料之类也远远不够,了如指掌是需要下点功夫的。同时,起草者的理论思维、政策水平、知识储备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作为机关公务员,平时还是要对工作下一番心思,多学多写多听多记!

常见错误犯不得,愚蠢毛病要不得

虽然机关文稿写作并不特别难,大家无须有畏难情绪,但是对于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能马虎大意,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根据自己在机关写材料的体会,结合一些与同事交流的感受,我感到,以下常见的五种问题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千愁万绪,千辛万苦,机关写作其实难中有法、苦中有乐

⑴审题不清,立意不明

很多同志接到写作任务,或者懈怠不重视,或者时间紧事情多,不去仔细梳理材料,不去认真思考,也不作透彻分析,往往没有确定好主题,明确好立意,就匆忙上手,急于动笔。文章没有主题,就像军队没有统帅一样,字、词、句如同一盘散沙,不能形成合力,这样的稿子自然难以符合领导的要求,也容易脱离实际。

作为机关公务员,每接受一项材料写作任务,一定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首先应当考虑,为什么要写这份材料,领导布置这一题目要体现什么意图。比如,为领导起草会议讲话稿,就要考虑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会议讲话要解决什么问题等。还应当确定行文基调,如动员报告要求语气激昂,发出号召要有感召力和鼓动性;理论文章则要求逻辑缜密论据详实,阐述精微,有理论高度和深度。这些问题搞不清,则所写文稿就会不符合领导意图,不符合相应的语言风格,不符合文种特点的要求。

所以,写稿子时一定要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就像盖房子前要画图纸一样,写文章之前应该先在脑子里勾画出大致的轮廓,主题是什么,重点讲什么,哪些详述、哪些从略,在下笔前都要心中有数。第二,

⑵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机关文稿多数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际问题,因而特别讲求针对性,讲求密切联系实际。否则就很难产生任何实际作用。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把“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列为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他指出:

……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机关文稿起草也要克服这个毛病,注意扣住中心问题。一篇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文稿,是很难进人脑、动人心的,更谈不上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机关文稿的立身之本

千愁万绪,千辛万苦,机关写作其实难中有法、苦中有乐

要避免闭门造车。起草文稿之前,就应当做好调查硏究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问题搞清楚了,力才知道往哪里用,劲才知道往哪里使,讲问题、提对策才有针对性。方针、政策、办法经过比较、论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行得通,才能有实效。

一些公务员特别是那些进入机关不久的同志,常常重视理论多于实际,不去做调查研究,关起门来写稿子,平时不去认真熟悉本单位的相关情况,也不认真翻阅部门和基层上报的材料,脑子里没有储存一些基本的数据,缺乏更多的相关素材,搞不清所写内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联系,写出来的文章经常缺一块、少一段。写稿子的人最忌讳的就是长期脱离生活和工作实际,无法从中吸取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写出来的文稿干巴苦涩,也就没多少人愿意看、愿意听了。

⑶生搬硬套,照抄照转

很多公务员认为,机关文稿最好写了,到处都有模板,套路就那几种,换换单位、题目、抬头、人名、地名就可以用了,这种认识既肤浅也害人。这几年已经发生过几起一模一样的异地工作总结被发到网上的事情,当事人都受到了处分。还有些地方、部门传达贯彻上级的文件,不是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而是“以文传文”,不管实际影响和效果,照抄照转,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的渎职行为。

上级的文件是面对一个大的范围讲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从普遍意义、一般意义考虑的,有些还很原则,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地方、部门的具体情况,有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讲得很具体。下级机关必须根据上级文件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和变通的措施。进一步讲,每个层次都不单纯是个执行问题,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重性,即对中央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的机动性,在被动中求主动

。否则对上级的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所以,写机关文稿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区分背景、主题、场合与受众。

⑷语言干涩,平庸乏味

我们一些人习惯性地认为,机关文稿不重视文彩表现力,只要写得中规中矩就可以了,结果常常是空话多、套话多。写公文固然要注意语言风格应符合特定的语体要求,不能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字句,不能使用过于文学性的语言,但是也不能太过于乏味生涩,缺乏读者的文稿等于是一纸空文。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他指出:

……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

因此,按照老人家的要求,我们公务员平常写材料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多写一些比较出彩、新颖或令人难忘的话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眼”。如十七大报告中说的“不折腾”,十八大报告中说的“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还有关于“中国梦”“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等提法,就很形象、很生动,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千愁万绪,千辛万苦,机关写作其实难中有法、苦中有乐

这样的话一篇文章中有一两句,整个文章的亮点就出来了,也很容易使文章上一个层次。有的同志说这很难。其实说难也不难,关键是平时注意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如果一篇文章是一个“点”,作者就必须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来支援这个点。但如果知识储备少,即使殚精竭虑也无济于事。

写文稿时也要注意变换角度看问题。观察事物,角度不同感觉就不一样。要写出新意,也要注意变换角度,老生常谈没有新意,角度变了,材料自然就有新意。还要注意从工作、生活、学习和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吸收有生命力的新词汇,尽量不用已被反复使用的观点和词句,尝试做一些恰当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改变来写出新意,比如“从容应对”比“克服困难”有新意、“入脑入心”比“认真领会”更有表现力。

⑸篇幅冗长,无物无序

文稿过长绝对不是好现象,现实中一些领导也喜欢长稿子,经常把人搞得昏昏欲睡,却不知所云。篇幅过长是目前许多地方和部门文件的一个通病。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他指出:

……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裏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现在虽然早已不是战争年代,但各级党政机关繁忙程度也不逊色,每天的事情都很多,压力也很大。各级各类的文件、材料本来就很多,如果再下发、宣读、讲演大篇幅的文稿,无疑是“雪上加霜”,令人本能地反感。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很有必要提倡写短文、讲短话,多出“精品”,少发长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短而短,短是语言的“精炼”,不是内容的“压缩”

。实际工作中也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文稿虽然篇幅比较长,但却引人入胜,使人百看不厌;有的文稿虽然篇幅不长,但看起来却很费力,读后印象模糊,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內容繁杂无序。

千愁万绪,千辛万苦,机关写作其实难中有法、苦中有乐

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们应当学习这种追求和精神,尽量把文稿写得

短一些、实一些,“干货”多一些、“水分”少一些,既便于抓工作、也便于抓落实,还要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可读性。初稿写岀后,起草人、审阅领导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尤其是重要文稿,尽量把可留可不留的字、词、句删去,把令人望而生畏的繁言冗语简化,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官话、套话、废话换掉,努力做到既坚持政治立场周到严密,又有干净利落、赏心悦目的文字。

以上是机关文稿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当然因为每个撰稿人的情况不一样,还会有其他一些不足。不管是什么样的错误和问题,大家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样才能慢慢练就一手“笔杆子”的好本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