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目前来看,中国男篮未来备战2023年男篮世界杯和2024年巴黎奥运周期,还应不应该继续搞双国家队制?

有梦经过的时候


没有必要,应该划定一个大名单,多与外国比赛,增加比赛经验以及阵容的演练。


雨季等待


目前中国男篮根本没有资本和条件像当初那样组建双国家队,一旦如此,别说备战2023年世界杯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就连世预赛都出不了线。

姚明在2017年的时候,力排众议推出双国家队政策,李楠率领红队,杜锋执掌蓝队,虽然说遇到了不小的争议,但是总算是为国家队培养出了阿不都沙拉木、孙铭徽、赵睿等不错的年轻球员,为中国男篮输送了不少即战力和潜力股。

在世预赛上,无论是红队还是蓝队,都遭到了惨败,红队虽然客场击败过韩国,但是主场就被对手复仇,然后又输给约旦、新西兰等队,而蓝队更是在拥有易建联的情况下,主场惨败新西兰,客场加时被黎巴嫩击败。

可是,即使如此,中国男篮仍然照样进入世界杯,也没有太多人去批评姚明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中国男篮是2019年篮球世界杯的东道主,自动进入世界杯,在世预赛上的战绩根本无伤大雅。

所以我们看到,除了中国男篮敢将国家队一分为二外,其他国家队队没人敢这么做,就连东京奥运会东道主日本都不敢。

然而现在,我们不是世界杯东道主了,再搞双国家队无疑是找死,世预赛出不了线,就参加不了世界杯,更无法冲击巴黎奥运会,就算是姚明也不敢再这样搞了。

当然,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比赛,比如说亚洲杯预选赛之类的,姚明还是有魄力让青年队去参加的,哪怕惨败也是锻炼队伍。


大嘴爵爷侃球


  • 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已经无望,落选赛强手如林弱旅怎敢猖狂。

  • 回顾过去三年都是历历在目的过往,展望未来何日男篮才能称霸称王。

  • 迷惘啊,迷惘......

从三年前也就是2017年起中国男篮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姚明掌管中国篮球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这是中国篮球人都十分希望看到的,也是当时改变中国篮球状况的最好方式。姚明将男篮分为红蓝两队这种方式虽引来了各方的争议,但舆论大趋势还是认可姚明的方法,也相信姚明能够通过这种改革让中国篮球有所提升。不过三年后的今天中国篮球的改革进行的如何呢?相信每个人心中的评判都不一样。

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失败动摇了很多支持姚明的球迷的心,当然也一定会有人质疑这种红蓝双国家队的方法还需不需要继续。

针对这种质疑,首先我直抒胸臆:红蓝两队的双国家队制必须要搞,而且要比此前更加认真更加投入的搞。

2019年的失败并不是红蓝两队的策略没有带来效果,更不是红蓝两队的策略影响了男篮的整体实力,而是这一代男篮的主要球员在红蓝两队策略施行之前就已经成为了男篮这个时代的主力。他们并不是红蓝两队从策略施行之后带来的“产物”!2019男篮世界杯的主要年轻球员是周琦、王哲林、郭艾伦、赵继伟、翟晓川等,这些球员在红蓝两队策略之前就已经是中国男篮在改革过度阶段的主力,在2015年他们就是中国男篮征战长沙亚锦赛的核心,所以这些球员目前并不是红蓝两队策略之后培养出的结晶。双国家队带来的效果至少要在这一代球员之后的下一代球员的身上才能验证。

与其说红蓝两队的方式没有带来成效,不如先好好回顾一下如今这一代球员在此前的世界大赛又是什么样的表现?

2012伦敦+2016里约=中国男篮10连败——

在2017中国篮球开始划分为红蓝两队的改革之前,男篮在北京奥运会的巅峰之后参加了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在这两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取得的成绩为10负0胜,也就是说从2012-2019这7年,中国篮没有在世界级别的比赛中拿到过一次胜利,而在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虽然没有达成既定目标,但至少终结了这七年世界赛场难求一胜的尴尬记录。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中国男篮进行改革也是有了一定的初步成效,只不过男篮的队员自己不争气,周琦的一个边线球确实让最后的结果有了本质性的变化。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么一个边线球问题,舆论还会有这么多关于男篮改革的质疑么?这就是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且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易建联的一端赛后采访内容就成为了头条的“最热言论”(见上图),这段言论就是易建联在采访中委婉的批评有些球员“别再说年轻,不能认清自己永远不会进步”,而这些始终认为自己年轻的球员,确实是一支没有历练起来,这不是改革策略的问题,而是朽木不可雕也!

所以不能因为2019男篮世界杯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成绩,就否定中国篮球改革的作用。改革二字张口闭口就能说完,但是改革这条路可并不是三年五载这么短!

中国男篮双国家队制一定还会继续施行——

我为何会如此确定的认为中国男篮的双国家队制一定会继续进行呢?因为姚明对于这个问题早已经有了明确的表态,并且也表达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在2019年一档采访节目中姚明进行了以下阐述:

姚明表示希望能借鉴美国模式,美国国家队的底蕴是相当深的,他们甚至只派出了连发展联盟都算不上的球员去打美洲杯,还轻松拿回了美洲冠军!姚明也希望有一天,咱们中国男篮也能派个二队、三队,甚至四队、五队,同样能在亚洲充满竞争力!

这段话也就说明了姚明希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篮球运动员,不仅仅是最强的12个,还要有更强的梯队建设,要把二队甚至三队阵容都建立起来,而且还要在有足够的竞争力。通过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姚明对于改革的决心,对于红蓝两队双国家队制的信心.

由此可判断在姚明的领导下中国男篮双国家队的政策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继续施行,而且这条道路将会成为一条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姚明想要建设一栋“中国篮球大厦”,在这个大厦中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优秀球员,每一层都代表着不同的能力水平,但每一层都要足够的坚实强大,最起码要在亚洲站稳!其实在2018年姚明已经看到了成功的苗头,中国篮球在2018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亚运会赛场上男篮再次称霸亚洲、女篮问鼎冠军、男女3对3分别夺魁,中国篮球拿下了亚洲赛场的全部四个金牌。

既然红蓝两队的发展策略还将继续,那么在未来的四年里中国篮球又该如何规划呢?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落选赛就在眼前,2023年的男篮世界杯就在三年之后,最后还有一个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未来的四年可真是需要好好的梳理规划一番。无非就是一个选择题:第一个选项是主攻2023年的世界杯;第二个选项是全力以赴拼一下2024年的奥运会!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不再考虑之内!

2020东京奥运会男篮早已放弃——

下图是2020东京奥运会落选赛的分组,中国男篮和希腊男篮还有加拿大男篮一组,有点篮球常识的朋友在看到这个分组之后想必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中国男篮想要在落选赛中缔造奇迹是没有可能!

其实中国篮协也十分清楚这不是死亡之组,而是“必死之组”!而且中国篮协早就已经定好基调:锻炼队伍,着眼未来。中国男篮新任主教练杜锋在近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落选赛大家都知道是非常艰难的,基本上用一句话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杜锋在这段采访中也透露了落选赛的选人标准:“更多要考虑四年后,世界杯和奥运会梯队建设的球员为主,去发掘更多有能力、有潜力的球员,让这些年轻球员看一看,跟欧美队伍的真实差距,去感受一下世界大赛。”

请注意上文中我标注出的一句话“更多要考虑四年后”,这句话也就可以用来回答接下来的这个问题:中国男篮是全力备战2023年的世界杯,还是全力以赴拼一下2024年的奥运会?

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被视为改革的终极检验——

诸多信息表明,下一个奥运周期也就是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才是中国篮协为中国男篮制定的终极检验,未来的四年中国篮球的一切工作安排都将以备战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为主。而在2024年到来的时候,中国篮球的改革就已经进行了7年,更多的人会认为如果到那个时候中国男篮还没有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看到一丝进步,那么中国篮球才到了最没有希望的时刻。

其实我认为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并不是检验男篮改革成果的最佳时机,这个时间还有些早!前文我我提到过男篮本次改革不可能在三年五载的时间里看到成果,因为这个改革需要跟进的是球员的换代更新,只有这一代球员真正的退出男篮的赛场,下一代球员成为男篮主力军的时候才是检验成果的时候。在2024年一定还是93-96年龄段的球员作为主力,真正的改革精锐还没有粉墨登场!

结合以上分析,我相信已经能对问题进行一个清晰的解答!中国男篮的改革目前只能说才刚刚上路,三年也只不过是一个开端,真正的结果还需要球员换代之后才能去验证。红蓝两队的策略能够让更多优秀的篮球人才被提炼出来,能够让更多有潜力的球员得到国际平台的锻炼,所以中国男篮双国家队制一定还会继续施行。

总结:

迷惘只因没有明确发展方向,方向已定则需奋力一搏做出个样!

如果男篮队员不能自我绽放,那么任何策略在他们身上都够呛!

希望当下这一代男篮能在国家队生涯的末期一雪前耻,希望下一代男篮能够不负男篮改革之望铸就辉煌!


【篮球界的小诗仙,尽在体育鑫观念!】


体育鑫观念


双国家队的本质,我想应该是通过竞争,在一个赛事周期内,状态更好、心态更好、身体更好的球员入选当季的国家队。

如果AB队最后入选的还是那些老面孔,分队之前就已经注定最后会被选上的。其它球员都知道自己大概率就是陪练的话,那要AB队干嘛?

如果真的做到,年轻人通过竞争、努力,自身的数据全面突破最后入选,教练队伍针对这种随机性很强的国家队选材方式,如何来设计打法?

中国AB队的问题应该再放大,U16、U17、U18、U19、U20现在的成绩都不好,甚至还没有非洲好。是不是在这些队上下功夫,不光AB队,是不是要ABCDE队,多去游历,多去打打比赛。

中国篮球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青年队几乎没有曝光。没有什么媒体来关注青年比赛。青年球员中拔尖的球员,几乎在老百姓当中没有爆光,不认识。成就感也是能促使人进度的。为什么老美从高中就有球员排名,大家努力的要成为五星高中生。太轻视青年联赛了。不比远的,比一下我们就近的日本、甚至台湾,高中联赛、大学联赛正牌媒体全面报道,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过。这也是中国篮球是否要注意的问题。

真的到国家队再来AB队,几乎已经晚了,那只能说是大集巡。12人大名单早就落定好了,只是为伤病找些备胎。这样的AB队,我们甚至可以预见到下一个奥运周期内所有的国家队,AB队永远就是那些人。那何必AB队呢。

最后我个人的看法:

1、AB队没有卵用。如果硬要来,AB队人选要用就拿联赛数据来入队,12人也拿数据来入队。

2、中国的媒体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什么时候媒体开始不看重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主动来关注、推广U14-U20的青少年比赛,打造中国的五星高中生、大学生、青年职业队明星,解除家长体育无饭吃的困扰,中国篮球基层才会壮大。

3、多看看欧洲的比赛,可以关注我一下,我一直努力发欧洲的比赛。做个自我推荐。


世界篮球那些事


问题在于,要把最好的球员聚到一起,交给有能力的主教练团队,去带领打比赛,训练基本功,打热身赛,而不是持观望态度,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后紧紧张张的凑到一起,也没有磨合到位,球员各想各的,也没有战斗力,不败才怪。六月份,东京奥运会的男篮资格赛要继续开打,但目前中国国家男篮的大名单还没有出来,怎么更好训练备战?去打两场硬仗,希腊队和加拿大队,这是一个严重问题。











旺旺Sir


中国男篮距离下一次世界大赛还有3-4年的时间,届时这次世界杯阵容里的球员预计最多保留3-4名,其余的位置都得靠新人填充。

要再开发10个有潜力进国家队的球员,双国家队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国奥队也要单独的一批球员。

其实中国2000左右出生的球员有一大批潜力还是不错的,留洋代表有张镇麟和王泉泽,国内代表有郭昊文,徐杰和姜伟泽,等。这些球员都有无线潜力无限,但需要更多的培养机会。

其实双国家队最大的问题不是球员的选拔,而是主教练的任命。现在的任命基本就确立世界杯和奥运会的人选。本次世界杯虽然是失败在周琦那个环节,如果复盘比赛的最后一分钟就能发现问题出在了教练身上。那次不应该的主动犯规,还有就是两次边线球战术的布置(一次赵继伟差点失误,最终波兰犯规,一次就是周琦的那次失误)。假如没有这次失误,那么中国队世界杯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也是成功的。

因此世界杯的失利不能否定双国家队的作用,如果为了2023个2024两个世界大赛做打算,那么双国家队还有有必要或者是必须要继续执行下去的!


篮球的某些事儿


眼下的CBA联赛正在焦急地等待中,因为谁也说不好因众所周知情况而休战的联盟会在什么时候重新开始,甚至也没人知道这个赛季还能不能继续。不过既然有重新开始的可能,那么球队的备战就绝对不能停止。

除了可以备战,各支球队在此时的封闭训练也能保护球员不要出现生病的情况,这对球员本身也是很有利的。最后,在比赛比训练时间多的赛季里能有这样一个封闭集训的机会,各支球队的年轻人也能够趁这个机会好好提升自我。在这一点上,广东队有着独特的优势。

广东队拥有多名国家队级别的球员,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易建联和周鹏。易建联有着自己的训练节奏,喜欢进行个人特训,而在他这个年纪有着足够的经验和适应性,跟随全队进行合练会出现效率太低的情况;周鹏在去年夏天为国家队而受伤,伤停到了近期才算是可以复出。

眼下这两名身经百战的老将都已经回到了广东队在东莞的驻地,可以跟全队合练,给包括赵睿和胡明轩在内的年轻新星做示范,这自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广东队是CBA联赛的顶尖强队,他们至今为止没有缺席过CBA的季后赛,还拿到了九个总冠军,是毫无疑问的顶尖强队。能够做到这一点,广东队靠的就是自己青年队的强大“造血”能力以及明星球员对年轻人的示范作用。

此前,中国男篮分成红蓝两队分别打比赛,目的也是练新人,想让有经验的老队员更多提携没有国际比赛的年轻球员。在这一点上,广东队算是走在了前面。


篮圈之上


首先说观点,在我看来红蓝两队的双国家队制必须要继续搞,这项政策对于中国篮球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我认为首先对于运动员来说,双国家队制度,可以让球员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姚明上任以来,

这项制度让更多的球员有了到国际大赛锻炼的机会,邀请制和宽松的集训环境,也让有更高追求的球员有了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更多的新人的新人崭露头角,阿不都、高诗岩、胡明轩朱振荣、胡金秋和沈梓捷等等。让球员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点我们也可以发现双国家队还可以减少核心球员疲劳。有更多的球员可以选择,这样有伤病的球员可以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养病时间,降低关键球员的伤病风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周琦小丁的NBA季前赛之旅,阿联可以放心休养生息,阿不都沙拉木等球员越打越自信,之后的全运会也大放异彩等,这些都要归功于姚主席和双国家队制度。

第三点,双国家队不仅仅是对球员的帮助很大,对主教练,教练组以及医疗保障团队也是巨大提升。李楠一开始从全运会进入不了四强,后面被国家队送去nba进修培养,技能逐渐提升,后面成绩也开始慢慢出来。带领国家队客胜韩国,亚运力夺冠;杜锋身为蓝队主教练,更是慧眼识珠,于德豪,吴前,任俊飞都是他培养出来的潜力股,同时因为有了国家队教练这个经历再加上去nba培训,回到俱乐部便引领更高层次的小球快速流打法,并带领广东队多的CBA冠军。所以我认为从教练员的角度来看,双国家队制度也十分必要的,保持双国家队有利培养更高水平的教练!毕竟篮球是团队运动,不仅仅是考验球员,整个教练团队和后勤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一点,我认为双国家队模式可以增加选拔过程的透明化。大家有机会下场打球,表现得怎么样,一目了然。球员凭实力和表现说话,谁的状态好,谁的实力强,观众看在眼里,教练员也是了然于心。选人的时候大家也不会有所异议。球迷再也不会说早选谁就不会这样了。毕竟都看在眼里。

我们搞双国家队是为了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中国篮球的人才还是太过稀少,只靠双国家队来发掘更多的新人和搭配可能,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搞好青训,进行篮球改革。

值得期待的是,我们有姚明,一个懂球的胖子!!!


小许看体育


首先,目前中国男篮的球员们,个人能力上出众的凤毛麟角,大多数球员的实力都是半斤八两之间,真正能拿出手的不过尔尔,所以谁进国家队,谁不进都差不多,有谁没谁也都一样,主要看球员的态度和状态以及身体情况。双国家队,让更多的球员能够在休赛期加入到国家队来训练,把有潜力或者是有态度的球员全邀请进国家队,一来国家队的荣誉感让部分从未进入过国家队的球员拼命去训练去表现,目前国内球员实力想差无多,除了几个凤毛麟角级别的球员外几乎都是水准相当,所以球员的战斗力如何主要取决的就是精神面貌。去年CBA体测李晓旭跟腱断裂,国王的小二甚至曾经场场打满48分钟的存在,这样的球员不能说身体素质差,也不能说体能差,但一个休赛期,居然能在体测的时候受伤导致赛季报销,只能说是休赛期太长导致系统训练弱化进而出现了伤病隐患。所以再无法增加CBA比赛周期的情况下,召集大家一起训练是个最有效的减少不系统训练的方法,所以扩大国家队是很好的途径,双国家队可取。






肌肉三藏大宝剑


恶果前人早已种下

虽然世界杯失利,连带奥运会的希望都非常渺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国家队就失败了。搞红蓝队的初衷,是让一些未必有能力直通国家队,但是有潜力的新人提高自己。他们水平提高了,联赛的整体水平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一直以来,联赛都是为国家队让路,信兰成上任以来,把联赛缩水到38轮。这样的恶果就是球员根本没有足够的比赛来提升自己,而为了成绩有的俱乐部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找两个超强的外援,围绕着外援来组建球队,国内球员只要有3D能力,把外援创造出来的空位投进去就行。一段时间后,国内球员逐渐蓝领化,有潜力有自主进攻的新人得不到上场时间和出手机会,就慢慢沦为平庸。

联赛轮次少了,CBA的商业价值自然就缩水。一个职业联赛,一年只打4个月,打不进季后赛的球队甚至只打3个月就放假,剩下漫长的8个月大部分球队只能放羊,有的球员甚至盼着早日放假去打野球,得到的收入有时比打比赛还高。

而国家队长期集训的结果,是当时有国家队或准国家队实力的二十来位S或A级球员长期得不到休息身心俱疲,而B级和C级球员则长期放羊,长此以往失去了提高的动力。

双国家队为年轻球员创造机会,老将体面退出

姚明上任以后,除了增加联赛比赛场次外,还力排众议推出了双国家队制,改征召制为邀请制。

双国家队的好处首先是集训和比赛的球员增加了一倍,涉及到的球员大为增加。红蓝队刚组成时人数已经达44人,两年下来共有80多人进入过两队的集训名单,几乎已经是把所有潜力球员一网打尽。这种规模的集训名单增加了基数,新人出头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了。

而邀请制则显示了姚明上任后人性化的做法,不少伤病缠身或者职业生涯已经走下坡路的老将其实已经对国家队萌生退意,他们更想利用假期来休养治疗自己的旧伤。碍于以前征召制不去会落个心里没有国家荣誉的话柄,只能硬着头皮去训练,在场上也不敢太发力,邀请制让他们可以体面地退出国家队。

而红蓝队培养新人的效果 是非常显著的,赵睿在广东的第一赛季表现抢眼,但场均7.5分的数据在后卫中并不突出,在红队得到球员时代是神射手的李楠的点拔,投射三分大有长进,他也完成了四年从NBL到CBA再到红队,最后入选合并后的国家队征战世界杯的直线上升。

阿布都在青年队时曾率队拿过冠军,但是升上一队后,由于李根正处于巅峰状态,他得到的机会廖廖。前两个赛季只有场均只有4分和3.1分,加入红队后他的成长速度惊人,在对新西兰的比赛中他砍下23+12的豪华数据。随着李根因年龄和状态下滑,阿布都接过了他的位置成为新疆的主力小前锋。

孙铭徽与他的两位广厦队友双子星胡金秋和赵岩昊,在国青时代并不显眼。联赛表现也远不如两人,但在对韩国的比赛中上半场6投命中拿到19分后,他似乎打开了自己的心锁,在压哨作为国家队12人的最后一名入选后他信心爆满。在本赛季他的得分一发不可收拾,在对辽宁的比赛中狂砍37分,生涯最高的场均13分一时风光无限。

最后一个我要说的是争议很大的于德豪,场均2分是被全网嘲讽了很久。但是他在漫天的嘲笑声并没有怀疑自己。9.1分3.7篮板3助攻的数据非常全面,其不惜力的疯狗防守也让当初鄙视他的人由黑转粉。

规则改变是主因

本届奥运会入围的规则改为由世界杯的名次而定,而里约奥运会则是由亚锦赛决定,难度不是同一级别。虽然抽到的波兰和委内瑞拉已经是实力稍弱,但男篮要赢他们,也是不容易的事。能和波兰缠斗到最后一刻,已经是超水平发挥,败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实乃技不如人。

男篮这些年屡陷低谷,积弱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恢复往日荣光,也只能继续磨砺自己。

双国家队应否继续

虽然双国家队给球迷带来不少惊喜,但是下届世界杯和奥运会中国已经不是东道主,预选赛一样要为出线而战,抽签也不会再有本届的好运。所以要不要继续还是应该看具体情况。希望男篮能越来越好,球迷也不用再为失利而沮丧。支持自己的球队减少谩骂,才是一个好球迷应该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