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冠状病毒出现了突变,已有两种亚型,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悟空科学


相信疫情当前的情况下,这则消息引起了很多朋友的恐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项研究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这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科研团队,在3月3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对不同来源的103个不同来源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冠病毒近期产生了多个突变位点(149个),而且已经分化出了2个亚型。

听到这则消息,不禁让人心生恐慌,天哪,病毒发生突变了,会不会又来一场大疫情啊,原来产生抗体的人会不会被又一次感染啊?这次突变的病毒会不会传染性更强,毒性更强啊,原来在开发阶段的疫苗,是不是都不管用啦?各种各样的问题,相信都萦绕在朋友们的心中,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心中的这些疑虑害怕,都能够烟消云散了。

首先强调一下,这些研究是什么研究呢?它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什么叫回顾性研究,就是说,这些研究的病毒样本,并不是在新确诊的新冠感染者身上得来的,而是对过去的病毒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因此,所谓的病毒已经产生了突变的说法,并不是说到今天为止,我们才发现了病毒的突变,而是在疫情控制的过程中,病毒的这2个亚型早就存在了。

简单介绍下研究结果,复杂的专业术语我们就不多说了,对于这项研究,和大家分享以下几个要点——

1. 新冠病毒在疫情爆发期间,本来就有两个亚型,L亚型和S亚型。

2. 研究认为新冠病毒的S亚型更为古老,L亚型是从S亚型进化而来的。

3. 在1月7日前测序的新冠病毒样本总,L亚型占大多数,而在之后的样本中,S亚型的比例有所增加。

4. 研究认为对于疫情传播来说,L亚型的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性,其致病性也更强。

5.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来自武汉地区的27个样本中,有26个属于L亚型,只有一个S亚型,而武汉以外其他地区的73个病毒序列中(33个国内,40个国外),45个为L型,28个为S型。

从这几个要点来看,其实这个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L亚型具有更强的传播性和毒性,而来自武汉地区的样本,L亚型绝大多数,也说明疫情在武汉爆发的初期,其可能性就是病毒由S亚型突变成了L亚型,才引起了疫情的迅速蔓延,而随着防控的不断加强,人为干预的不断加强,使的L亚型的病毒承受较大的选择压力,因此,在1月7日之后基因测序的样本中,S亚型的比例逐渐增加。

通过上述介绍和分析,不知道大家是否解开了心中疑惑,在疫情爆发之初,病毒就已经分了亚型,因此,现在报道的病毒出现变异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这样的一种分型会导致疫情的再次爆发。

关于病毒毒性和传播性的问题,单从这个研究来看,目前L亚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S亚型目前比例逐渐增加,说明通过有效的人为干预,病毒反而有毒性变得更低的趋势,当然在对病毒的后续研究中,疫情的发展过程中,会不会突变出其他亚型的病毒导致毒性和传播性的增强,目前还无法仅仅通过这样一个研究就下定论。

对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这种所谓的“变异”也不会产生相关的影响,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这项研究选择的病毒样本基因测序在前,而疫苗的研究在后,而病毒的亚型分化,也不会影响疫苗对身体产生抗体的影响。

病毒的突变是一种必然会产生的,而作为RNA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由于其单链的不稳定性,其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对于这项小样本数据(仅仅103个样本)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基本上都是基于推测性的结论,实际的情况到底如何,病毒会不会早已分化成了更多的亚型,病毒进化的过程中的突变,会不会引起更大的疾病感染风险,还需要在实际疫情的控制过程中,和对病毒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来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


李药师谈健康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虽然这是迟早的事。世界上已知所有生物,包括这个不是生物而侵入宿主细胞之后显示生物活性的病毒,都会存在着基因突变的可能,只是突变的发生时间和频率不同而已。

据报道,3月3日,中国的科学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了《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的研究论文,阐述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追踪研究之后,发现新冠病毒目前已经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种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其中S亚型的存在时间更古老,研究推测L亚型可能传播力更强。

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大军中的一员,其繁衍的方式是通过遗传物质RNA的复制实现的,而RNA的复制是全部依赖于侵入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由于RNA是一条单链结构,其在复制过程中并不像DNA那样需要双链之间碱基对的“完美”匹配。新冠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复制过程简单的说,就是首先利用侵入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复制酶和相关蛋白,复制酶以病毒本身的正链RNA为模板,合成负链RNA,然后以负链RNA为基础合成新的病毒RNA,再与相关蛋白组装成子代病毒。

正因为新冠病毒的复制,不需要碱基对的一一匹配,因此在复制时,相对于DNA病毒复制,有较高的“出错率”,也就是说子代碱基对的匹配方式与前代病毒不同,病毒产生了突变。由于新冠病毒的繁衍速率特别快,每小时可以复制1000次左右,因此会使基因突变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

基因突变由于没有方向性,因此新冠病毒出现两种亚型,对于我们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一面,就是病毒突变之后,一部分的病毒会因不适应环境而淘汰,就像动物界有因基因突变产生畸形而被自然淘汰一样;同时,也有一定的几率,使得病毒的毒性降低,这对于医治病毒确诊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不利的因素,一方面,有可能使得病毒的传染性提高,使得防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就是影响疫苗的研制进程,针对一种病毒的特性研制相应疫苗,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同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而研制和实验阶段最担心的就是病毒基因发生突变,这有可能使疫苗对于病毒的有效性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甚至可能使刚研制出的疫苗就失去免疫病毒的作用。

综上,病毒发生基因突变,是预料之中的事,也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必然发生的事,我们需要以变制变,针对突变特点和规律,加速疫苗研制进程,同时还是要严格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尽早尽快地将病毒抑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因此,此次新冠病毒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虽然我国的整体形势良好,但是海外形势严峻,同时这又有基因突变的到来,所以,还是没有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仍然要坚持少出门、不聚会、不去从多的地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前方冲锋医护人员前期的努力成果。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今天,根据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目前该病毒已发生突变,一共有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种亚型,分别是L亚型以及S亚型。

其中,L亚型相对而言传染力更强,而S亚型相对而言较为古老。目前该项研究内容已经发表了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

虽然我们常说,要防止病毒的突变,然而病毒突变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今天我们就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了解一下,病毒的突变究竟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病毒突变?

病毒突变就是指病毒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大多数病毒使用RNA作为遗传物质,这次病毒也不例外。该病毒外表是一层蛋白质,里面包裹着遗传物质RNA,基因就位于RNA链条上。

RNA上有许多物质,其中对基因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碱基,一共只有4种: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简称为:A、G、C、U。

RNA和DNA所不同的是,RNA只有一条链条,而DNA有两条链条,所以DNA在进行自我复制的时候,两条链条上的碱基需要一一对应,这样也可以相互检查对错,一旦发现错误可以修正,因此DNA链条不容易变异,大概每复制10亿个DNA碱基对,才会出现1个碱基对复制错误,而人体的基因组一共才30亿个碱基对。所以,人类变异到亚种的时间需要几十万年甚至100万年以上。

但是RNA上的碱基不需要一一对应,因此很容易出现复制错误,大概每1万-100万个碱基,就会出现一个错误,因此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NA是双链,RNA是单链)

再加上病毒自我复制一次所花费的时间非常少,在短短6个小时内,1个病毒就可以自我复制6000次,也就是说单单一个病毒在6个小时左右,就生出了6000个后代。

较高的错误率,再加上较短的自我复制时间,因此病毒非常容易变异。

(病毒亚种)

幸运的是,这些变异的病毒并不是都能活下来,因为基因变异是没有方向的,如果基因变异的方向不能帮助该病毒适应环境,那么该病毒就会被淘汰。

再加上,虽然基因是由碱基组成的,但并不是每个碱基都组成了基因,如果发生突变的碱基并没有组成基因,那么该病毒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只有极少数几个关键位点的碱基发生突变,才会造成该病毒变异。此次病毒据研究发现,在该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发生了碱基突变。其中L亚型是T碱基,而S亚型是C碱基。

通过与其他毒株比较,作者发现S型病毒和蝙蝠携带的病毒在进化树上更为接近,因此S型病毒更为古老,而L型病毒更新。

目前,这两种病毒都引发了病例,据统计,在103个样本中,大多数人只感染了其中一种,唯独美国有一例可能同时感染了这两种亚型,而在我国肆虐的主要是L亚型,大约占比70%。

作者在论文中还指出,目前无法排出新突变型的可能。

病毒突变意味着什么?

我们知道,无论是RNA还是DNA,在进行自我复制时,出现复制错误的碱基都是随机的,这意味着基因突变是没有方向的。

以我们人类为例,有些基因突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比如:对某种病毒有抵抗力的基因突变。

但也有些基因突变造成人类患病,比如:镰刀型贫血症。

也有一些基因突变对人类没有什么影响,比如:异瞳,或者重瞳。

病毒也是如此,它们的演化也没有方向,这造成我们无法预估它们会朝着什么方向演化,会对人体哪些器官造成伤害。

而且,此次流行的病毒虽然早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但能够感染人的病毒可能也是变异而来。这是因为能够感染蝙蝠的病毒并不一定能感染人类,这是因为蝙蝠与人之间有物种隔离。但是该病毒能够突破物种隔离,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曾经发生过变异。

因此,我们需要足够多的病毒数据, 去侦查这些基因突变,一旦发现病毒亚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研究对症治疗的方案。

如果出现的病毒亚种足够多,这些亚种之间对人体的破坏程度会不同,甚至传播能力也不同,如果这些亚种开始流行,将会给我们带来新一轮的挑战。


钟铭聊科学


我也不懂,但是我想新冠状病毒出现了突变,又出现了两个亚型,兴许意味着,新冠状病毒以后也许会成为一种常见病,就像流感一样,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爱清洁讲卫生,让戴口罩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出门人多的地方都戴口罩,注意防范,即然如此,以后一定会有疫苗,打一针疫苗就没有事了,也用不着太担心!


初夏思夏爱华夏


说明即使得过这个病的有可能再得这个病


盗梦者132


好好锻炼身体[捂脸]增强抵抗力,养成卫生好习惯是活着的头等大事。


做有思想的人


防控难度的增加,病毒作为最简单的生命体,极易产生变异,这也是现代医学一直没有好的方法和药物对抗病毒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