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

“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料峭的春風吹散了霧霾,也把人的臉吹得又幹又疼。

我叫趙彤,是北京一中院訴服辦的一名幹警。今天是我下沉寶山社區的第六天,早上7:45,我和其他4位同事便早早地來到了西山國際城小區。休息室裡拿上裝備,大家便開始投入到了一天的緊張工作當中。天柱、小彥和我前往小區出入口和居民樓接崗,主要負責入區登記和體溫檢測,以及疫情防控知識和防控疫情的宣傳,李剛和祥山負責挨家挨戶張貼居家觀察通知書,並篩查出無人戶,張貼封條及溫馨提示。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北京一中院下沉寶山社區幹警


西山國際城小區位於海淀區錦繡大地商務在線和錦繡大地物流港之間。小區內商住混雜,現有1200餘家註冊公司、居住著10000多居民。其中包含了1000餘戶外地人員,100多套民宿房及合租戶。截至目前,小區已有近300戶居民返京居家自行隔離,還有700餘戶正在陸續返京。可以說,這個小區是寶山社區的防疫重點,也是四季青鎮一場防疫的“硬仗”。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五戰士”硬核值守

國際社區的“51”戰隊

作為全員黨員的小組,我們第一時間便向組織申請了負責這塊兒難啃的“硬骨頭”。雖然我們組的平均年齡已經有51歲,但是大家不怕苦,不叫累,在挑戰和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爭當表率,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每項任務工作。有戰友說我們真不愧是西山國際城裡的硬核黨員戰隊!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大家立下《決心書》

社區門口的“擎天柱”

從下沉社區開始,天柱就和戰友們堅守在小區入口處,構築社區防疫的“第一道關卡”。他積極引導進出車輛、人員登記和體溫檢測。每駛入一輛車、每走進一個人,他都會上前認真詢問。“您好!請問您從哪來?有沒有發燒咳嗽的症狀?請您配合體溫檢測……”連日的北風勁吹,隔著口罩把他的嘴唇都吹裂了,他卻開玩笑說:“明天出門,我一定再多吃點兒香油!”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小區入口站崗

老戰友,新戰鬥

林祥山和小區物業朱總在部隊曾是門對門的戰友,機緣巧合之下,他們又共同聚到了社區疫情防控這同一個戰壕。“我就是抗‘疫’的一塊兒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社區值守、體溫測量、政策宣傳,除了這些日常的工作,他還多次和物業進行溝通,主動承擔起了製作換證登記表、起草小區換證通知等多項任務。風裡雨裡我們總能看到老林忙忙碌碌的身影。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林祥山同志(左二)負責入區居民體溫檢測

輕傷不下火線

李剛是我們五人中的老大哥,年齡上是大哥,工作上也是“排頭兵”。2月29日那天,小雨夾著冷風,他在小區門口值勤一上午後,腰就開始不舒服了,原來是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又“找來了”。中午,他在沙發上躺了一會兒,稍有緩解之後就又回到了崗位上。由於長時間戴手套,不透氣,加之寫字悶出的汗,他的手上多處起了像“黴菌”一樣的斑塊。而這些都沒有影響他的工作熱情,休息一會接著來,換個手套照樣幹,他的堅持給我們每個人樹立了榜樣。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李剛同志在沙發上進行暫時的休整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由於長期戴手套工作,李剛同志的手上

多處起了像“黴菌”一樣的斑塊

熱心的“大嗓門”

小彥在法院業務部門工作多年,專業知識紮實。工作之餘,他成了小區物業和居民爭相電話諮詢的“百事通”。“老師,疫情特殊時期我們工資該如何給員工發?”“您說疫情結束後,老闆要是把我辭退了怎麼辦啊?”“您看租戶要求我減免房租,這要求有依據嗎?”……對於這些問題,小彥總是耐心地一一解答,遇上拿不準的,他還會連線院裡相關領域的法官。休息室有時候信號不好,小彥就刻意地大聲說話。後來,有居民打來電話直接說要找“那個熱心的‘大嗓門’”。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範小彥同志在材料上蓋章

西山國際城的防疫阻擊戰還在繼續,作為社區一線的戰士,我們將繼續堅守崗位,衝鋒在前,堅決守護社區百姓的安全。請組織放心,請大家放心。待到戰役勝利時,我們石景山路16號不見不散!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下沉一線抗“疫”日記|“國際城”來了法院生力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